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2.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些新城的开发
时期. 1946~ 1980年 1965 ~ 1994年 1950~ 1976年 1955 ~ 1976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瑞典 荷兰
新城数量(个) 32 9 11 15
城市 伦敦 巴黎 斯德哥尔摩 兰斯塔德地区
新城数量(个) 11 5 6 13
A.说明了逆城市化成为新趋势 B.缓解了中心城市的压力
C.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D.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3.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苏联学者统计,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调动能力 B.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苏联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分析近代城市的发展时写道:“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 B.大城市由小村镇直接发展而来
C.村镇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 D.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
5.观察下表,其数据变化反映出明朝
A.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B.重视府级城市建设
C.城市扩张步伐加快 D.注重城市均衡发展
6.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通商,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的城乡差别,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改变了传统农本经济的超稳固状态;另一方面,它又未能助长中国工业化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延缓了城市化进程。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商口岸仅局限于东南沿海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封建自然经济未能土崩瓦解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7.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北方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及一大批小城市、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这说明当时( )
A.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 B.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8.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近代城市兴起、发展时期。主要特点有:城市出现现代化发展趋势;城市的分布更加不平衡,沿海、沿江及东北地区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城市发展较快;由于近代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等事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到1935年,全国百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有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南京等。材料反映出
A.近代城市发展集中在政治中心 B.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较快
C.近代中国城市化得益于民族工业发展 D.近代中国城市化具有半殖民的色彩
9.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改革法》。改革后的利物浦自治市议会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法案,莱斯特市议会也抵起城市改造运动,对市政工程进行全面修缮。由此可知,英国( )
A.放弃了城市自治的传统 B.全面践行自由主义思潮
C.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D.地方立法削弱中央集权
10.1833年英国兴起城市公园运动,强烈建议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公共散步场所,以此改善下层人民的身心健康,但并未引起英国政府重视。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城市公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B.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C.城市无序扩张有所放缓 D.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11.1879年,清政府在旅顺北郊开工建设龙引泉引水工程。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施工完成。该工程具有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不仅供军港、医院用水,也供城市居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旅顺地区率先建设城市供水系统得益于( )
A.西方的先进技术 B.清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地理位置与国家战略的结合 D.在开埠通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以下是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简表。
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768 6.7
1893 33671 2769 8.2
1920 44715 4742 10.6
1931 46884 5106 10.9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主要推动力量
C.政权更迭推动城市化 D.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13.汽车发明之后,人们感慨:“伟大的发明!有了它我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啦!”现在,开车出门道路上汽车首尾相抵,行进艰难,人们戏谑:“快醒醒,又前进了两米!”这说明了
A.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汽车发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C.人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D.汽车过量发展带来交通拥堵
14.近年来皖北经济发展迅速,文明城市纷纷涌现,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自来水、燃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站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这集中体现了( )
A.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 B.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
C.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D.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15.如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说明( )
A.世界城镇化趋势呈现曲折多元发展面貌
B.世界城镇化发展难以反映生活水平提高
C.得益于“知识经济”的持续有效推进
D.得益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16.下图所示为1760~1851年英国大城市数量变化情况。造成图中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圈地运动的深入 B.殖民霸权的建立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7.1910年,上海华界尚无自来水供应,市民向政府申请从租界接用自来水,外商趁机提出申请接用租界自来水的居民需编订租界门牌,缴纳租界巡捕捐,遭到中国拒绝。最终,在华商的大力推动下,政府批准国人自办了闸北水电公司,解决了市民用水问题。这表明当时( )
A.城市化发展依赖于西方企业 B.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民生事业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爱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18.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在东南地区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沿海沿江地带均衡发展 B.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进步
19.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反映出
A.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B.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
C.我国已改变城市化落后的局面
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20.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各个时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1843年5.1%,1894年6.0%,1949年10.6%。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特征是
A.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得益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低速推进 D.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社会中,移民从乡村涌入工业中心寻找工作。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到1900年,工业化国家中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过2000人的城镇中。1800年,欧洲人口达10万的大城市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没有。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150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升相对缓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承包制改革,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催生了大量小城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激励了居民购房和企业盖房积极性,给大中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
——摘编自刘霞辉《中国式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和北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1978年以来城市化的特征,并谈谈你对当下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西欧乡村劳动力大转移。19世纪,英国至少40%的城市人口增长可以被认为来自乡村地区,60--90%欧洲城市的发展源自移民。1851年,英国几乎所有大城市成年人口中移民占比超过66%。在米卢滋,工场的移民来自法国、瑞士和德国等诸多国家。传统移民模式中大多数女性到城市做女佣,她们有的攒够嫁妆就回到乡村小镇,同样,乡村男性在冬季农闲时来到城市从事临时性工作,或是夏季建筑工期成群来到城市,以躲避农业衰退或乡村工业萧条,或是补充乡村收入不足。随着铁路的扩展和城市的发展,迁移转变为长距离运动。19世纪末,随着城市死亡率的下降,城市降低了发展中对移民的依赖,这主要得益于环境卫生的改善。不可忽视的是,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也并非都是欧洲。
——据羡萌《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一2O世纪)》
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城市病治理的先驱。从托马斯 莫尔开始,“乌托邦”就成为“理想社区”或“模范城市”的代名词,之后欧文等人都做了类似的努力。从19世纪初期开始,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广泛关注。1844--i848年,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中心,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大都市建筑法案》《公害移除法案》《城市改善条例法案》《公共卫生法》,同时,成立了城市治理的中央机构直接干预地方卫生事务。之后,在住房方面,民间力量广泛参与进来,英国实业家、慈善家或社会活动家成立的许多慈善建筑公司和工人阶级自发成立的房屋建筑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1909年开始的一系列城乡规划法案妥善地解决了土地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问题。
——据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发展的趋势。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 立法情况
1848年 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 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 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年1894年 1900年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城市改造。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B
6.B
7.B
8.D
9.C
10.A
11.C
12.D
13.C
14.D
15.D
16.D
17.D
18.D
19.D
20.C
21.(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厂制迅猛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任答三点即可)
(2)特征:小城镇数量增长较快;城市化进程快,成就显著;城乡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城镇化凸显人本理念。(任答两点即可)
认识: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答两点即可)
22.(1)特征:数量大;国家多;范围广(或既有国内流动又有国际流动和洲际流动,或既有就近迁移又有长距离迁移,答出现国际流动、洲际流动、长距离迁移也可给分);既有往返式迁移(临时性迁移)又有永久性迁移(答有的迁移属于临时性迁移也可给分);年龄结构以成年人为主。
原因:农村经济萧条,收入不足;城市医疗卫生落后导致人口死亡率高;工业革命的开展(或城市化运动,或交通运输进步);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农奴制改革。
(2)趋势:由空想到科学(或由理论到实践);法制化(或法律不断完善);强化中央政府权力;主体多.元化(或参与力量不断增多);逐步深入(或由局部治理到综合治理,或治理由公共卫生、住房扩展到城乡规划
23.(1)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人住房条件恶劣,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英国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2)简评:改善了公共卫生状况,有利于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