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数学临门一脚模拟卷(新高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数学临门一脚模拟卷(新高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03 21:5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数学临门一脚模拟卷
高三数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有4个外包装相同的盒子,其中2个盒子分别装有1个白球,另外2个盒子分别装有1个黑球,现准备将每个盒子逐个拆开,则恰好拆开2个盒子就能确定2个白球在哪个盒子中的概率为( )
A. B. C. D.
3.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设为的导函数,若,则( )
A.1 B. C.2 D.2023
4.已知一个底面内口直径为的圆柱体玻璃杯中盛有高为的水,向该杯中放入一个半径为的实心冰球和一个半径为的实心钢球,待实心冰球融化后实心钢球恰好淹没在水中(实心钢球与杯中水面、杯底均相切),若实心冰球融化为水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实心钢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5.已知函数的图像在,两个不同点处的切线相互平行,则下面等式可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6.已知为坐标原点,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若直线和的倾斜角分别为和,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5 C.2 D.
7.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和,定义:,.若平面向量满足,且和都在集合中,则( )
A.1 B. C.1或 D.1或
8.已知满足:①是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且直线的斜率恒小于1;②存在及无数个使得,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设z为复数(i为虚数单位),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A.若,则
B.对任意复数,,有
C.对任意复数,,有
D.在复平面内,若,则集合M所构成区域的面积为
10.已知抛物线焦点为,过点(不与点重合)的直线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交于两点,,则( )
A. B.直线过定点
C.的最小值为 D.的最小值为
1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都有,,,,当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B.
C.
D.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8个不同的公共点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积为,,,,则当取得最小值时, .
13.如图,四边形和是两个相同的矩形,面积均为300,图中阴影部分也是四个相同的矩形,现将阴影部分分别沿,,,折起,得到一个无盖长方体,则该长方体体积的最大值为 .
14.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与曲线在处的切线垂直,M,N为上不同两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则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验算步骤。
15.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1)求角;
(2)若,且的周长为,求的面积.
16.“九子游戏”是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它包括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顶核子、造房子、拉扯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九种不同的游戏项目,某小学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举办了“九子游戏”比赛,所有的比赛项目均采用局胜的单败淘汰制,即先赢下局比赛者获胜.造房子游戏是同学们喜爱的项目之一,经过多轮淘汰后,甲、乙二人进入造房子游戏的决赛,已知每局比赛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
(1)若,,设比赛结束时比赛的局数为,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设采用3局2胜制时乙获胜的概率为,采用5局3胜制时乙获胜的概率为,若,求的取值范围.
17.如图,在正三棱锥中,,点满足,,过点作平面分别与棱AB,BD,CD交于Q,S,T三点,且,.
(1)证明:,四边形总是矩形;
(2)若,求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
18.已知椭圆的离心率.
(1)若椭圆过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均过点且互相垂直,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分别为弦和的中点,直线与轴交于点,设.
(ⅰ)求;
(ⅱ)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19.在函数极限的运算过程中,洛必达法则是解决未定式型或型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含义为:若函数和满足下列条件:
①且(或,);
②在点的附近区域内两者都可导,且;
③(可为实数,也可为),则.
(1)用洛必达法则求;
(2)函数(,),判断并说明的零点个数;
(3)已知,,,求的解析式.
参考公式:,.
2024年高考数学临门一脚模拟卷
高三数学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可得或,即可化简集合,由并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由于,所以或,
故,
所以.
故选:C.
2.有4个外包装相同的盒子,其中2个盒子分别装有1个白球,另外2个盒子分别装有1个黑球,现准备将每个盒子逐个拆开,则恰好拆开2个盒子就能确定2个白球在哪个盒子中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先将4个盒子进行全排,若恰好拆开2个盒子就能确定2个白球在哪个盒子中,则前两个盒子都是白球或都是黑球,分别计算出排列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将4个盒子按顺序拆开有种方法,
若恰好拆开2个盒子就能确定2个白球在哪个盒子中,
则前两个盒子都是白球或都是黑球,有种情况,
则恰好拆开2个盒子就能确定2个白球在哪个盒子中的概率为.
故选:B
3.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设为的导函数,若,则( )
A.1 B. C.2 D.2023
【答案】C
【分析】根据进行奇偶性和周期性的推导,得到是周期为4的偶函数,从而算出的值.
【详解】因为,所以两边求导,得,
即①
因为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则,
所以两边求导,得,所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
所以,结合①式可得,,
所以,两式相减得,,
所以是周期为4的偶函数,
所以.
由①式,令,得,所以.
故选:C.
4.已知一个底面内口直径为的圆柱体玻璃杯中盛有高为的水,向该杯中放入一个半径为的实心冰球和一个半径为的实心钢球,待实心冰球融化后实心钢球恰好淹没在水中(实心钢球与杯中水面、杯底均相切),若实心冰球融化为水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实心钢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实心冰球融化前后总体积不变列出等式:融化前水的体积+实心冰球的体积+实心钢球的体积=融化后水的总体积,由题钢球恰好淹没在水中得到此时水面高为,列出等式,解出的值,再算出钢球的表面积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实心冰球融化前后体积不变,则有

化简可得:,
即,,解得:,
所以钢球的表面积为.
故选:D
5.已知函数的图像在,两个不同点处的切线相互平行,则下面等式可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函数在两点处的切线平行,转化为函数在两点处的导数相等,得到的关系,在结合不等式求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因为,.
所以,.
由因为在,两个不同点处的切线相互平行,
所以,又,所以,故CD错误;
因为且,所以,故A不成立;
当时,.故B成立.
故选:B
6.已知为坐标原点,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若直线和的倾斜角分别为和,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5 C.2 D.
【答案】B
【分析】由已知计算可得所以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设,由,解得,代入双曲线方程计算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得,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
设,则有,解得,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又,所以,
化简可得:,,
所以,解得或(,舍).
故选:B
7.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和,定义:,.若平面向量满足,且和都在集合中,则( )
A.1 B. C.1或 D.1或
【答案】D
【分析】根据,得到,再利用题设中的定义及向量夹角的范围,得到,,再结合条件,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
设向量和的夹角为,因为,所以,
得到,
又,所以,
又在集合中,所以,即,得到,
又因为,所以或,
所以或,
故选:D.
8.已知满足:①是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且直线的斜率恒小于1;②存在及无数个使得,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条件①得到在上单调递减,再利用导数与函数单调性间的关系,得到,根据条件②得到在上有零点,从而有,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满足①:因为直线的斜率恒小于1,所以,
设,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则时,,即,
因为,所以,所以,
满足②:存在及无数个使得,则在上有零点,
所以,得到,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晴:本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②求的范围,根据条件,将问题转化成在上有零点,即可求解.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设z为复数(i为虚数单位),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A.若,则
B.对任意复数,,有
C.对任意复数,,有
D.在复平面内,若,则集合M所构成区域的面积为
【答案】BC
【分析】借助复数的运算、共轭复数、复数的模及复数的几何意义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对A:由,故,
故,故A错误;
对B:设、,



故,故B正确;
对C:设、,
有,则,
,故,故C正确;
对D:设,则有,
集合M所构成区域为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
故,故D错误.
故选:BC.
10.已知抛物线焦点为,过点(不与点重合)的直线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交于两点,,则( )
A. B.直线过定点
C.的最小值为 D.的最小值为
【答案】ACD
【分析】设直线与抛物线联立可得抛物线交点坐标,由可得,从而求得的值,即可判断A;设直线,与抛物线联立可得交点坐标关系,从而可确定直线所过的顶点,即可判断B;根据坐标关系求解,结合基本不等式得求得最值,即可判断C;根据坐标运算可得,结合基本不等式的最值,即可判断D.
【详解】设直线与抛物线联立可得:,
设,则,
因为,所以,解,故A正确;
由A可知,,设直线,与抛物线联立可得,,
设,所以,同理可得,所以,
直线,即,所以直线过定点,故B错误;
,故C正确;

所以,故D正确.
故选:ACD.
【点睛】方法点睛: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
(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或)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的判断;
(3)列出韦达定理;
(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或、)的形式;
(5)代入韦达定理求解.
1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都有,,,,当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B.
C.
D.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8个不同的公共点
【答案】ABD
【分析】根据条件先得到函数的对称性及周期性,进而判断ABC,画出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观察交点个数即可判断D.
【详解】由得函数关于对称,A正确;
由得函数关于对称,
所以,,
所以,即,
所以,故函数的周期为,
由知,,
又时,,所以,解得,
所以时,,
所以,B正确;
,C错误;
画出函数和函数的图象,如图:
,观察图象可得函数与函数的图像有8个不同的公共点,D正确.
故选:ABD.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积为,,,,则当取得最小值时, .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计算可得,进而得出的公差的范围,得到是递增数列,若存在,使得,则当时,取得最小值.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得,
则,,得,
则是递增数列,且,,
因此当时,,当时,,
因此最小,故取得最小值时,.
故答案为:
13.如图,四边形和是两个相同的矩形,面积均为300,图中阴影部分也是四个相同的矩形,现将阴影部分分别沿,,,折起,得到一个无盖长方体,则该长方体体积的最大值为 .
【答案】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设、,由此可得,对函数求导,根据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得最值即可.
【详解】由题意设,因为面积为,所以,
根据题意有:,
所以,
则长方体的体积为,
,令,有,
所以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14.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与曲线在处的切线垂直,M,N为上不同两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则 .
【答案】/
【分析】先用导数求在处切线的斜率,根据垂直关系,求出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进而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再设直线与双曲线联立,求出,的坐标,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所以.
因为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与曲线在处的切线垂直,
所以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
对双曲线,,所以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
如图:
M,N为上不同两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所以.
又,用代替,可得.
所以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验算步骤。
15.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1)求角;
(2)若,且的周长为,求的面积.
【答案】(1)
(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切化弦后整理可得;
(2)根据余弦定理,联立已知条件解方程组可得,然后由面积公式可得.
【详解】(1)由正弦定理边化角得,所以,
即,
整理得,
因为,所以,
又,所以.
(2)由正弦定理得,
又,所以,即,
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的面积.
16.“九子游戏”是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它包括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顶核子、造房子、拉扯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九种不同的游戏项目,某小学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举办了“九子游戏”比赛,所有的比赛项目均采用局胜的单败淘汰制,即先赢下局比赛者获胜.造房子游戏是同学们喜爱的项目之一,经过多轮淘汰后,甲、乙二人进入造房子游戏的决赛,已知每局比赛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
(1)若,,设比赛结束时比赛的局数为,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设采用3局2胜制时乙获胜的概率为,采用5局3胜制时乙获胜的概率为,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3,求得相应的概率,列出分布列,结合期望的公式,即可求解;
(2)分别求,结合,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1)因为,所以比赛采用3局2胜制,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3,


的分布列为
2 3
所以.
(2)由题意知,
.
由,得,
且,则,可得,
整理得,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17.如图,在正三棱锥中,,点满足,,过点作平面分别与棱AB,BD,CD交于Q,S,T三点,且,.
(1)证明:,四边形总是矩形;
(2)若,求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根据条件可得平面,从而得到,再利用平行于,可得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
(2)取中点,连接,交平面于点,根据条件得出,构造函数,利用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间关系,求出的最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当时,点是棱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取的中点,连接,
易知,又,平面,
所以平面,又面,所以,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同理,所以,
同理可得,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或其补角是与所成的角,所以,故四边形为矩形;
(2),由,得,
又,得到,同理可得,
取中点,连接,交平面于点.
因为,所以该正三棱锥为正四面体,所以,所以,
同理,,,
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因为平面与都平行,
所以可得,又易知,所以,
即到平面的距离为,
所以,
令,则,
由,得到,由,得到,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所以.
18.已知椭圆的离心率.
(1)若椭圆过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均过点且互相垂直,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分别为弦和的中点,直线与轴交于点,设.
(ⅰ)求;
(ⅱ)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ⅰ);(ⅱ).
【分析】(1)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得到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椭圆过点,求出的值,从而得到椭圆的方程.
(2)(ⅰ)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中点坐标公式求得点的坐标,再根据三点共线得之间的关系;(ⅱ)求得,并利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得.
【详解】(1)因为,,所以,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因为椭圆过点,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ⅰ)当直线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直线与轴重合,不符合题意.
故直线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方程,消去并整理得,
因为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
根据韦达定理得,,
则,
同理可得,
因为三点共线,所以,
易知,
则,
因为,所以.
(ⅱ)结合(ⅰ)可知,
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的前项和.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相交以及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其中关键点是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根据韦达定理和三点共线,求出点的坐标,从而得到.
19.在函数极限的运算过程中,洛必达法则是解决未定式型或型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含义为:若函数和满足下列条件:
①且(或,);
②在点的附近区域内两者都可导,且;
③(可为实数,也可为),则.
(1)用洛必达法则求;
(2)函数(,),判断并说明的零点个数;
(3)已知,,,求的解析式.
参考公式:,.
【答案】(1)
(2)仅在时存在1个零点,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利用洛必达法则求解即可;
(2)构造函数,结合的单调性求解即可;
(3)利用累乘法求出的表达式,然后结合,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即可.
【详解】(1)
(2),,
所以,.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
当时,,所以仅在时存在1个零点.
(3),所以,,…,
将各式相乘得,
两侧同时运算极限,所以,
即,
令,原式可化为,又,
由(1)得,
故,由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
综上,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注意理解新定义,结合洛必达法则的适用条件,构造函数,从而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