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高考历史密训卷(一)(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 高考历史密训卷(一)(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20:55:36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4分)东汉中后期开始,“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因皇帝幼弱,皇太后大多依靠父兄等家
2024高考密训卷(一) 族亲戚来巩固权势。《后汉书 宦者列传》记载:“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窦)宪等并
历史 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这一现象( )
( A.反映了汉代女子地位的上升考试时间 50分钟,满分 100分)
B.表明士族集团势力的强大
注意事项:
C.说明察举制存在严重问题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D.体现出专制皇权的曲折发展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4分)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境中,可能出现于南宋市民日常生活中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是( )
A.用银元在地摊上购买瓷碗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B.在夜市喝玉米红薯莲子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临安的居民使用燃煤做饭
1.(4分)龙山文化红陶鬶(guī,古代陶制或铜制炊具)的形状如图所示。该鬶高 41厘米,
D.在私塾学习“致良知”学说
夹砂红陶,通体施白衣,斜长流,口沿外翻,长粗颈,绳索状把手,腹部饰弦纹 3周,对
称贴塑小圆饼 2个,3袋足,腹部可以盛水,四足立起便于加热。上述内容可以说明( )
4.(4分)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在乡间建立“申明亭”,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
明榜于亭上。洪武三十年(1397年),“令天下里置木铎”,由里甲老人持铎巡行诵唱:“孝
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思想
A.当地先民具备高超的制陶技艺 B.强调了基层教化的作用
B.物品主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C.反映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
C.农业耕作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D.利用乡约以惩戒民风民俗
D.龙山文化孕育了早期国家
第 1页(共 8页) 第 2页(共 8页)
5.(4分)轮船招商局创立时,规定“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投资入股者拥有招商局 8.(4分)1980年 7月 10日,《河北日报》刊载了河北省宁阳制造厂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
发行的股票而成为股东,股票可以出让,但“不准让与洋人”。社会上“争相附股”,“不数年 的广告。该广告一经发布,便迅速推动了大宗积压产品的畅销,变“产销脱节”为“产销结合”。
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这一现象( ) 由此可知( )
A.印证了政府鼓励民间兴办企业 A.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有所增强
B.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潮高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刺激了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发展 C.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海外市场
D.实现了洋务派求富的目标 D.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开始起步
6.(4分)为粉碎日寇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发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救国公债”, 9.(4分)地母节是希腊最广泛庆祝、最古老的节日之一。雅典城邦的地母节仅限已婚妇女参
原计划发行额 500万元,由于边区人民踊跃认购,实际完成数为 618万元。公债发行和使 加,庆祝仪式由女祭司主持。雅典的女祭司一般在公民大会中由抽签选定,地位相当于公
用坚持自愿认购和建设为主原则,“让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这说明( ) 职人员,按公民大会的规定领取津贴。这表明( )
A.革命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 A.公民大会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利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女祭司属于特殊的公民群体
C.反映国共矛盾的日益激化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D.抗日民主政权赢得广泛认同 D.津贴制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7.(4分)1955年,中国新生儿取名使用较多的字有:以建字、华字命名的有建国、胜华等; 10.(4分)土豆(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生长周期短而产量高。1494年 2
以文字、武字命名的有志文、宏武等;以兴字、庆字命名的有阳兴、贺庆等;其他较为常 月,哥伦布将土豆当成贡品带入欧洲。一开始欧洲人对土豆普遍持怀疑态度,甚至将其称
见的名字还有赵固权、张卫国等。这一现象( ) 为“鬼怪苹果”。1772年,土豆“逆袭”成功,获得了巴黎医学院的“官方认可”,成为可食用农
A.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取名风格 作物,此后土豆作为食物的种植开始扩展到欧洲各地。这反映了( )
B.反映了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A.科学革命改变了欧洲的生活方式
C.呼应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B.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土豆广泛传播
D.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土豆传入欧洲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第 3页(共 8页) 第 4页(共 8页)
11.(4分)下图为 1870年与 1913年英、美、法、德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据图 将“文化统一”推进到“政治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始皇君臣倒成了孔子、子思思想的执行
可知这一时期( ) 人,将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融为一体。
——摘编自方志远、汪红亮《中华文明何以保持连续性》
材料二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陷入混战并最终灭亡,西欧进入数百年的混乱时期。9—14
世纪间,西方逐渐摆脱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但随着维京人的南下、伊斯兰势力的扩展,
A.英法两国的经济衰退明显 欧洲又陷入了新的混战。17世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之后,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B.美国迅速崛起为头号强国 签订为标志,欧洲民族国家秩序基本确立,条约体系成为维护欧洲国际关系的依据,这种状况
C.世界贸易格局趋向多中心 一直延续到 20世纪上半叶。欧洲从罗马帝国之后再也没有走向统一,“均势平衡”导致欧洲内部
D.西方工业化发展逐渐均衡 战斗不休、纷争不已;而且,欧洲各国的竞争还开辟了另一个战场,那就是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摘编自张国刚《改革开放的历史文化根基》
12.(4分)1952年初,美国计划每年投入 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将大量介绍美国
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免费向新兴独立国家的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 材料三 统一的文化为中国赢得了历史性的荣光,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英国历史学家
同时还积极与当地的社会团体进行交流。美国“海外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 汤因比称中国为“唯一延续至今的社会”,根据他的统计,人类历史上出现过 21个文明社会,
A.反映了冷战背景下美苏对抗升级 其中,中国社会是文明特征保留得最完整的样本。而这一成就正得自于“统一的文化”。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传统观念的变革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C.促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倡导统一的原因。简述秦始皇君臣将文化统一与
D.体现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势力渗透 政治统一融为一体的措施。(10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 3小题,共 52分。
1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类的历史一直在分分合合中向前发展。阅读材 (2)概括材料二中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分析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以来欧洲
料,回答问题。(25分) 各国争夺殖民地的影响。(8分)
材料一 先秦开始形成的“大一统”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普遍的文化认同。孔子在春
秋末年一再呼吁:“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在战国中期就预言:天下将“定于一”。
战国后期荀子认为“四海之内若一家”。最早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并不是秦始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统一的文化为中国赢得历史性荣光”,谈谈你的理解。(7分)
及李斯,而是以孔子之孙子思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法家学者商鞅、韩非子,则一直努力使秦国
第 5页(共 8页) 第 6页(共 8页)
15.淮河是我国当代的七大江河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淮河的治理和开发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漫画《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画中三位人物分别是苏 1950年 7月 20日至 9月 21日两个月内,毛主席对淮河治理工作连续作了四次批示,要求
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们正在“问候”“受伤”的地球。 “考虑根治办法”“限期作出导淮计划”“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
早日勘测,早日完工”。政务院于 1950年 10月 14日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治
理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随后成立治淮委员会,全面开展大规模的查勘测量,实施灾后工程建
设计划。1950年至 1957年间,新中国治淮成效显著。国家为治淮投资 13.3亿元,共完成工程
土方 15.1亿立方米、石方 700万立方米、混凝土 166万立方米。1960年水土流失治理由一家
一户分散单一治理发展为一村一组合作成片治理,还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
1983年党中央支持“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国务院在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对这幅漫画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论结 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03年政府倡导开发了关于水土保持的
合) 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
——摘编自李瑞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淮河治理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重视淮河治理的意义。(8分)
第 7页(共 8页) 第 8页(共 8页)2024高考历史密训卷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
除。故选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采用近代的方
字多与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有关,能够反
1.答案:A
式招募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映广大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可和积极投身于国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红陶鬶的造型和作用,整件
3.答案:C
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创
家建设的热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国古代
物品做工细致,功能丰富,使用方便,可以体现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临安是南宋的
建于19世纪70年代,而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
的传统取名风格,无法看出是否继承,A项排除:
出龙山地区的先民具备较高的制陶技艺,A项正
都城,在宋代,燃煤已经成为居民使用的燃料,
企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A项排除:实业救
“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C项排除:全面建
确。仅根据材料无法看出这件红陶鬶是否为稀
C项正确。银元在明朝传入中国,A项排除:玉
国的思潮是由后来的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的,B项
设社会主义的时间为1956一1966年,D项排除。
少贵重的器物,无法判断其主人身份,B项排除:
米、红薯产于美洲,在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
排除: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宣告结束,并没有实
故选B
红陶鬶的造型和作用与当地生产方式无关,C项
B项排除:“致良知”是王阳明的学说,出现在明
现自强求富的目标,D项排除。故选C。
排除:材料内容与早期国家的知识无关,D项排
朝,D项排除。故选C。
8.答案:A
除。故选A。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河北省宁阳机床厂发布了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发行的救国公
广告,推动了积压产品的畅销,这说明在改革开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统治时期的各项举
债超额完成,这是边区人民踊跃认购的结果,说
放初期,一些企业己经具备了自主经营的理念,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表现上看是由于皇帝年
措,都是在依靠乡里的基层力量对百姓进行教
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政权赢得了广泛的认
市场意识也有所增强,A项正确。21世纪初期,
幼,无法行使权力,导致皇权旁落,朝政被外戚
化,体现出了这一时期重视基层教化的作用,B
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根据地而非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项排除:
控制,实际是外戚利用皇权到达这一结果,反映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主刑辅的思想,A项排
命根据地的建设,A项排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80年,我国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四地设
皇权曲折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戚干
除:律令儒家化是指将儒家思想体现在法律中,
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与材料中的时
立经济特区,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企业自主
政的现象,无法看出汉代女子地位的上升,A项
这一表述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
间不符,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共矛盾的激
经营和市场意识的增强,并未涉及所有制,D项
排除:材料反映的外戚干政,与士族势力的强大
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没有体现利用乡约来惩
化,C项排除:故选D。
排除。故选A。
无关,B项排除:外戚干政的根本原因是皇权的
戒民风民俗,D项排除。故选B。
强化,国家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当皇帝怠政或
7.答案:B
9.答案:A
年幼时,大权就会旁落,与察举制无关,C项排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5年新生儿的取名的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女祭司在公民
第1页·共5页
第2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