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4 07: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4.1 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
课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程标准 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教学内容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本模块的最后一章,其与前面所学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内容息息相关,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运用与延伸,使学生对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更直观、更真切,做到在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关于人与环境的内容,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教师已经把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基本结构网,为学生搭建了“先行组织者”,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局的、宏观的、简约的认识,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知识结构上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例等相关知识。对这些知识,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人类活动以及对全球性生态的影响还够不了解。因此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储备以及学习风格加以了解,为之后的分组做好准备。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4.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形成合作探究环境问题解决方法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3)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5.评价任务 (1)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2)能够举例描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说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能够举例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6.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教师活动1 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冰天雪地的电影场景,创设问题情境,想象地球的未来将会怎样?思考地球的过去是怎样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老师组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展示滥伐森林、空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滥捕乱杀、植树造林、救治受伤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两者做一对比。 老师根据各小组在解决问题中各成员的参与度、成员间的合作度、学习成果展示的逻辑性、全面性、科学性给予点评。学生活动1 采取分组分任务形式自主探究问题,每个小组研究一个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及应对与改善措施。 小组内整合完善资料信息;小组间分享探究成果,并进行组间相互提问及交流探讨。 对其他小组成果展示的清楚明了度、查找资料的全面性、展示的精彩有趣度等方面进行点评。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正负两面性的影响,确立问题导向性的学习策略。环节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教师活动2 承上启下: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为止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生命的摇篮,是上百万种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请学生思考和讨论教科书上的思考和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例总结: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教师追问:既然生物多样性有如此丰富且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哪些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呢?根本的保护措施是什么?可否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学生活动2 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 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 学生举例说明,并总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迁地保护(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和离体保护(利用现代技术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教科书,概述和总结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保护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一、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三、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保护措施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检测类题目(必做)(检测类,全体学生,检测目标1、2、3) 二、探究、实践类题目(选做)(探究实践类,部分学生) 调查成都市府南河的污染治理近况。
作业设计
1.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不断扩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B.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口也会出现“S”形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下图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
B.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
C.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
D.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必将大大减轻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只是保护海岸原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号召,洞庭湖区进行了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凊淤增蓄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B.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
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如果在洞庭湖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力
6.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突出了“绿色理念”,环保细节处处可见,如用于编织红地毯的再生涤纶,是由40余万个废旧矿泉水瓶加工而成的;礼炮炮弹进行环保技术改造,鸣放近乎零污染;七棵烟花树的焰火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且低硫,是高科技环保焰火产品;飞机喷射的彩烟为可食用级别;气球可生物降解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废旧矿泉水瓶加工成再生涤纶用于制作红毯,有利于减轻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B.环保礼炮近乎零污染,既不会导致雾霾,也不会导致酸雨
C.焰火药剂鸣放产生的含碳气体可以参与碳循环
D.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特性来研发可降解的气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海洋中的微塑料又被称为“海中PM2.5”,通常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我国科学家根据“奋斗者”号采集回来的样品分析发现,马里亚纳海沟5108~10908 m深的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含量竟然达到200~2200个/dm3,明显高于海洋表面水层。微塑料极易被海洋动物误食并分布于肠道、肌肉等组织中。图甲是我国南海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乙是能量流经底栖动物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海洋中某种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水平的研究。由于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数量一般以_____________曲线方式增长。
(2)如图甲所示,该生态系统中动物呈现一定的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若某种有毒的塑料微粒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该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会通过_____________逐级累积和浓缩,最终在图甲中_____________体内含量最高,若该有毒的塑料微粒能抑制某种雄鱼精子的活力,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8. 社会实践类作业:
调查成都市府南河的污染治理近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D 6.D
7.(1)种群;资源、空间、天敌;“S”型
(2)食物和栖息空间
(3)食物链;鸟和某些大型鱼类;该鱼类种群的繁殖能力将下降,使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下降
(4)实施垃圾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避免进入海洋造成污染;禁止或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推进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和使用(合理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