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课件(7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课件(75)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08:59:2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学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聆听欣赏为主感受体验蒙、藏、维三族民歌的多彩与魅力,追求生活的纯真、美好。
知识与技能:熟悉蒙、藏、维三族音乐文化特征,体验音乐要素对不同民族风格作品的不同体现。
过程与方法:以感受,体验为手段,通过比较探究合作等环节充分联想,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欣赏《辽阔的草原》内蒙古民歌
宝音德力格尔演唱
思考:这首民歌具有什么特点?(速度、节拍、旋律),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
辽阔的草原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和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1955年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并获得了金奖。
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配用笛子和三弦等。
短调:短调歌曲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常用2/4、3/4、4/4拍。旋律进行多大跳。情感表现比较细腻。伴奏以四胡为主。
宗巴朗松
欣赏:西藏民歌《宗巴朗松》
听后谈谈你的感受,歌曲的旋律给你什么感觉?
宗巴朗松
《宗巴朗松》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
《宗巴朗松》的歌词首先说明:是洁白的邦绵花装饰了草原,其次说明:只要草原不变化,就有蜜蜂来亲近。表面上看句子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宗巴朗松》的音乐有由引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引子给人以平稳中带有律动感的印象,歌曲有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演唱时演唱者常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
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
藏族民歌: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调。其中,山歌的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高原特色。
歌舞音乐:果谐、堆谐、弦子、囊玛、谐钦、热巴谐。
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因在拉萨的布达拉宫的囊玛岗演出而得名。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
伴奏乐器:竹笛、札木聂、扬琴、特琴、根卡、藏京胡。
牡丹汗
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谈谈它的风格。
维吾尔族民歌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曲和包括歌、舞、乐、的大曲《木卡姆》五大类。
民歌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四类。
民歌特点: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
维吾尔族民歌的歌词往往套用民歌旋律的民谣,唱词多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
维吾尔族主要代表性乐器:手鼓、弹布尔等。
蒙藏维三个民族民歌风格对比
民族 节奏 旋律
情绪
乐器(音色)
蒙古族 长调:自由
短调:整齐 舒展悠长 宽广豪放 马头琴
藏族 鲜明
有快有慢
起伏悠长 高亢嘹亮 札木聂
维吾尔族
明快
跳动明朗 明亮活波 手鼓
弹布尔
达标测评
1观察下面的乐器,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各自归属的民族?
扎木聂(藏族)
马头琴(蒙古族)
达标测评
1观察下面的乐器,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各自归属的民族?
手鼓(维吾尔族)
弹布尔 (维吾尔族)
达标测评
2聆听、视唱课后的几段旋律分析判断他们的旋律风格说出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3思考题:
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