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临考密训卷(二)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临考密训卷(二)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21:05:01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3分)公元前 548年,楚国要求境内各类土地如山林、沼泽、丘陵、平原等,进行丈量登
2024高考密训卷(二) 记,以便按田亩数和收入征收相应赋税。战国初期,魏国李悝要求农民“治田勤谨”,精耕细
历史 作,并杂种各类粮食作物,充分利用空闲土地种植瓜果蔬菜。这些要求( )
(考试时间 75分钟,满分 100 ) A.根植于农业生产工具进步分
B.推动了分封宗法制度瓦解
注意事项:
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D.利于农副业多种经营发展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仪礼 丧服》的著述特别多,仅在某一部史书考证中的记载就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多达七十多种。这一时期,人们对《丧服》的讲究和解读甚至比汉代的经师(讲解儒家五
经的学官)还要精细和繁琐。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A.佛道思想的盛行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察举制度的标准
1.(3分)下图所示为半坡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的纹样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
C.门阀士族的形成
时的人们在进行渔猎和耕种活动时获得素材,结合平时对太阳、月亮、水、火、山石、动
D.庄园经济的瓦解
物等自然形象的观察,再借助各种工具,慢慢创造了固定的纹样。这体现了当时( )
4.(3分)北宋大儒程颢担任上元县主簿时曾遇到决堤事故,他认为如果按照程序上报、堵塞
等需要一个多月,表示“救民获罪所不辞也”,果断自行处置,保障了当季稻谷丰收。南宋学
者朱熹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程颢和朱熹都主张( )
A.原始农业的迅速发展
A.唤醒内心良知
B.艺术创作与劳动结合
B.蔑视权威教条
C.崇拜自然的思想观念
C.捍卫儒家正统
D.文明出现的时代背景
D.担当社会责任
第 1页(共 10页) 第 2页(共 10页)
5.(3分)明朝“官俸制薄”,朝廷因此会给官员发放一些额外津贴,如官员上任时的“道里费”, 8.(3分)下列史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额度大致为:知府银 50两,知州银 35两,知县银 30两。地方朝觐官员的“盘费”,道途远 ①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的多达银 100两,近的则为 50两。这一现象( ) ②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A.反映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 独立”
B.基本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③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C.体现了白银货币化发展趋势 ④ “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
D.推动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6.(3分)1842年,清政府受“怀柔远人”“王者之大度”等观念的影响,将让弃权益视为中国对
外国的施恩;在 1869年的中英《新定条约》中,清政府主动将此前“恩施”等措词改称为“优 9.(3分)下图展示了 1953年 12月 6日,在当时的北京西单区,人民群众正在兴高采烈地进
待之益”,或“沾受益处”。这一变化反映了( ) 行某项活动。图中的历史事件(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现实
B.国人民族意识的逐步提升
C.统治者畏惧列强侵略的心态
D.清政府日益革新的外交观念
A.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B.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精神
C.践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D.激发了群众的参政热情
7.(3分)民国十三年,孙中山明确“节制资本”的内容是使国家拥有对“操纵国民的生计”的大
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用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出现严重的
贫富不均。这表明孙中山( )
10.(3分)1979年 9月,国家恢复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当时全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不足 1
A.一定程度上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万,占市场主体比重不足 1%。到 2023年 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 1.11亿户,占
B.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市场主体总量(1.64亿户)的三分之二。这表明( )
C.坚持发展工商业以振兴民族经济
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时开始 B.经济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提倡渐进改良维护经济秩序平等
C.社会经济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D.城市生活依靠供给时代宣告结束
第 3页(共 10页) 第 4页(共 10页)
11.(3分)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 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 14.(3分)1921年,美国一些社会组织自发成立了“苏俄之友”协会,旨在援助苏俄工农,并
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涉及盗窃、抢掠、高利贷、财产纠纷的 力争取消美国政府对苏俄的经济抵制。1922年 5月,“苏俄之友”派遣了一支包含 22台拖拉
条款最多。这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 ) 机的队伍到苏俄一家国营农场协助工作,列宁建议授予该农场模范称号。这说明( )
A.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A.美国放弃对苏俄的孤立和封锁
B.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B.苏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
C.商品经济活动繁荣 C.国际援助推动苏联的经济发展
D.阶层分化日趋严重 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盛行于欧美
12.(3分)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肉在罗马人的餐桌上是比较奢侈的东西,饮 15.(3分)20世纪 60年代,中国“开始扮演一个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
食活动比较单调。到共和国末期,水果和肉成为了人们的日常食物,私人宴会、宗教宴会、 庭成员’”。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法国成为公开在
等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 ) 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欧洲国家。这体现出( )
A.国力增强改善了生活方式 A.中法率先冲破了两极格局
B.人文主义得到了充分发展 B.欧洲和美国开始走向对峙
C.统治者日常生活奢靡无度 C.中法两国均坚持独立自主
D.开辟丝绸之路发展了贸易 D.中苏关系的破裂影响世界
13.(3分)1547年,英王爱德华六世通过巡访、书信、制定法令等各种形式向大学颁布新的 二、主观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5分。
章程,要求大学摒弃经院学者的晦涩章程,承认皇室章程。1552年英国的都铎王朝制定了 16.近代的西方人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疾奔驰的马队,最终完成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几千
有关宗教的《四十二条信纲》,规定如果不对《四十二条信纲》宣誓,则不能被授予学位。 年来始终未能完成的宏伟业绩,将整个世界都置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 ) 问题。(14分)
A.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在海地岛发现并记载了辣椒。他在 1493年 1月 15日的日记中写道:“有
B.推广因信称义的理念 一种果实为辛辣品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
C.打击英国教会的学术权威 便吃不下去”。不同种类的辣椒适应了亚非地区复杂的气候,受到当地人欢迎。约在明代万历
D.强化英国国王的权威 年间,辣椒传入中国。《柳州府志》提到,当地人民已经常吃辣椒,认为吃辣可以消水气,解
瘴毒。到 19世纪上半叶,辣椒在中国的栽培和食用已经相当普及,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国蔬
第 5页(共 10页) 第 6页(共 10页)
要品,每顿不离”。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国人的口味,推动了川菜、湘菜等著名菜系的形成。 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摘编自程超寰《辣椒的传播路径》、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等 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彰
材料二 1497年 7月 8日,达 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 显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实现现代化
度的海上航路,船队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1498年 5月 20日船队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 提供了全新选择。
特。同年秋离开印度,但返航的船队的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最后只剩下 2条船于 1499 ——摘编自杨正权《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年 7月 10日,回到葡萄牙,生还的水手仅有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一半。有了达 伽马在 1498年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合适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
的这次成功,葡萄牙国内对于远航印度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达 伽马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 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者,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制图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 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
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在麦克 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
史进程的 100名人排行榜》中,达 伽马名列第 86名。
——摘编自武鹏程《世界闻名的 100个海洋人物》 18.中国古代对火炮的开发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辣椒传播的影响。(6分) 材料一 《金史》载,1232年,金军抵御蒙古进攻时,“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
者”。
材料二 下图为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铜炮。炮身刻有铭文“至顺三年(1332年)二月十四
(2)你认为材料二中达 伽马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名人排行榜》上的排名是否合理? 日埃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纪年可考的金属管形火器。
结合所学给出你的看法。(8分)
17.习近平同志曾如此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事关一个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 材料三 火炮在中国衰弱的主要原因还是明清一反唐宋开明之态,在防范社会的专制上达
找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道路。地球上既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到了巅峰,是秦制的集大成者,试图垄断目力所及最先进的火器技术,既闭关锁国、切断与西
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任何国家都有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自 方的经济技术交流,又不愿让民间推动火器的研发和更新换代,整个社会自然也就没有研究火
己现代化梦想的权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 器的热情和动力。
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 ——摘编自杨伟振《明朝对火炮技术的奖惩制度研究》
第 7页(共 10页) 第 8页(共 10页)
(1)分别阐述上述三则材料作为史料对研究古代火炮制作技术发展的价值。(6分) 材料二
最富有 20个国家人均收入等于最贫穷 20个国家人均收入的
收入差距
38倍
最不发达国家数量 1970年 25个,2000年 49个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火炮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生产总值 占人口 17%的 24个发达国家占比 79%
外汇交易与贸易额之比由上世纪 80年代初的 10:1上升到
外汇交易与贸易额比
60:1
全世界科技研发支出发达国家投入占比 95%,发展中国家不
科研研发支出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古代火炮还可补充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分) 足 5%
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达 2.5万亿美元,部分国家 25%以上出
外债总额
口收入进行还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摘编自袁东振《全球化时代南北关系的特点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原
下表为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因和影响。(6分)
国际组织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成国家
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2年 8月
瓜、萨尔瓦多等 5国组成
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乍得、加蓬 5
中非关税经济联盟 1964年 12月
国组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应对策略。(9分)
组织的成员国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
马格里布经济共同体 1964年 10月
斯、毛里塔尼亚
七十七国集团 1964年 涵盖亚非拉地区的 130多个国家
成员国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巴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981年 拉圭、秘鲁、乌拉圭、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 13国
第 9页(共 10页) 第 10页(共 10页)002
2024高考历史密训卷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
革中看出,D项排除。故选A。
5.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主张使国家拥有对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官员收取
“操纵国民的生计”的企业和“节制资本”,以防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人们凭借对生活的观
3.答案:C
的津贴“道里费“盘费”等多以白银支付,这客观
会贫富差距过大,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张蕴含
察,结合日常劳动而创造出了纹样,这体现出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
上促进了白银的流通,
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趋
国家参与经济的因素,结合民国十三年(1924年)
艺术创作与劳动的结合,B项正确。仅根据一件
期,世家大族势力发展,逐渐形成了门阀士族,
势,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津贴是明朝官员的合
这一时间段,可以考虑到国民革命的新三民主
陶盆无法看出原始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文明出现
更加重视以血缘和家族为纽带的家族观念,因
法收入,与专制集权和地方行政效率无关,A、
义的三大政策中“联俄”,故一定程度上受到俄国
的时代背景,A、D两项排除:陶盆体现的是人
此对与之相关的丧服、丧礼制度的重视程度也
D两项排除:仅用发放津贴的手段无法基本解决
革命的影响,A项正确。孙中山属于的资产阶级
们对自然的观察而非崇拜,C项排除。故选B。
在随之提升,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佛道思想的
官员的腐败问题,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代表,并非主张无产阶级革命,B项排除:材料
盛行和庄园经济的瓦解无关,A、D两项排除:
故选C。
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C项排除:仅根据材料
2.答案:A
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B项排除。故选C
无法看出孙中山的思想中变革社会的方式,D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困要求境内各
6.答案:D
排除。故选A。
种土地登记以便按田亩数和收入征收相应的赋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842年到
税,战国时期魏国要求农民“治田勤谨“精耕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程颗不畏风险,自行处置
1869年,清政府在对待修约的态度上发生了改
8.答案:B
作”,同时杂种各类粮食作物等要求,这都是基
灾情:朱熹批判空谈倡导力行,这都体现出他们
变,在条约措词中已经开始主张通过条约来维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指土地革命(第二次
于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而进
服务现实、身体力行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
护自身权益,说明清政府逐渐转变了自身的外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行的税制改革,因此可知当时各国的改革都是
A项唤醒内心良知”是心学的内容,与材料主旨
交观念,D项正确。仅根据清政府措词的变化无
时间为1931年。②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基于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进步表现在
无关,排除:承担社会责任并非一定要蔑视权威,
法看出民族危机的加深,A项排除:材料仅涉及
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
工具的改进,铁型牛耕的出现,A项正确。B项
B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责任
清政府的态度,没有表现因人的意识和统治者
内革命战争),时间为1924一1927年。③是指人
“瓦解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
与担当,没有涉及捍卫儒家正统的内容,C项排
对列强的心态,B、C两项排除。故选D。
民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
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与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无关,
除。故选D。
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时间为1947年。
C项排除:农副业多种经营的表述无法从楚国改
7.答案:A
④是指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日,时
第1页·共7页
第2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