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
②引导学生沿着嘎达梅林这一历史故事,在演唱过程中怎样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旋律、节奏、音色、情绪等)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
2)过程与方法:
①自主探索: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②相互交流:对“嘎达梅林”英雄事迹的解释,怎样演唱该歌曲
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以及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完美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真学习民歌《嘎达梅林》,培养学生热爱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深层次的领悟人生观、价值观。
②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在此阶段,学生对我国的民歌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很模糊,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民族风是最切实有效的做法,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学习,然后再总结。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嘎达梅林》,注意对音准、节奏的把握。
教学难点:①通过对《嘎达梅林》这一历史故事的了解,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②演唱过程中尽量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同时
③完整演绎歌曲。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嘎达梅林教学全过程
一、导入
①通过对视听音乐从而导出该音乐属于我国北方内蒙古民歌。
②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学生介绍内蒙古风土人情: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生活习惯。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蒙古族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
1、“嘎达梅林”的理解:“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2、歌曲:《嘎达梅林》讲述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3、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4、介绍蒙古民歌的特点。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钢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对字、词的理解(注意长音要唱够拍)
三、教师示范演唱:分组讨论:你在演唱的时候是如何处理这首歌曲的?(学生试唱,解说)
(教师引导)歌曲处理方案:
1、蒙古族民歌体裁多样,风格醇厚,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长调民歌气息浓厚,多在放牧时演唱。短调民歌则包括古时的狩猎歌、叙事歌、婚礼歌等,特点是:曲调短小简洁,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①《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民歌,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是他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②划分好气口,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2、全曲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组成,旋律为典型的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组成。激昂的情绪与深远的意境相结合,使主题更加鲜明。
3、歌曲开始演唱时音色要浑厚一些,充分营造意境。
4、演唱基本是一字一音,因此要特别注意他呼吸的流畅性。
5、咬字要注意韵腹的饱满,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6、演唱时要叙事与抒情并重,在节奏上要从容稳健,情绪庄重严肃(不要过度),充分刻画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声情并茂)。
7、完整演唱歌曲。
8、视听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廖昌永的演唱,体会歌曲情绪。
9、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四、课堂小结
1、对歌曲音准、节奏的把握。
2、对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了解
3、对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生活习惯等的了解,
4、唱出歌曲内涵、完美演绎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五、作业安排
歌曲《嘎达梅林》是广东省音乐高考规定曲目之一,它的存在,其艺术价值何在?
六、板书设计:学唱《嘎达梅林》
“嘎达” :英雄人名 “梅林”:官职名
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
乐句间的的分析:
歌曲内涵的分析:情绪庄重严肃,充分体现:英雄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