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21: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有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B.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
C.20世纪70年代喷气式飞机代替螺旋桨飞机
D.2019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2.近来,“中国高铁”成为不少外媒关注的词汇。被誉为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的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正式开通,中国与塞尔维亚签订高铁欧洲出口第一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多国表现出对中国高铁的兴趣。为这些信息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应是( )
A.“中国高铁——闪耀世界的名片”
B.“中国高铁——经济发展的引擎”
C.“中国高铁——沟通中西的桥梁”
D.“中国高铁——大众旅游的媒介”
3.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4.20世纪30年代,《申报》派记者驾驶汽车远赴华北前线采访。“绥远特讯,察事紧张之际,平绥铁路一度中断。现在冯玉祥离察赴鲁,察事解决。记者为调查察事真相及西北情况起见,特作察绥之行。十三日由平出发,先至张运,勾留二日,继至大同视察,再由大同来绥,于昨晚到达。”由此可推知( )
A.汽车可以深入铁路无法抵达的遥远的中国内陆
B.乘坐汽车远行成为近代国族意识萌发的触发器
C.汽车将地方政治整合进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网络
D.汽车所需要的专门的高等级公路已经逐渐普及
5.如表为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据表可知( )
范围 高速铁路里程 (公里) 面积(万平方公里) 高速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东北 3712 79 47
东部 11543 92 125
中部 9966 103 97
西部 8589 688 12
A.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 B.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
C.中国高铁建设领先于时代要求 D.高铁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6.中华民国建立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 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7.1929—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科隆至波恩线),关于这条高速公路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工业推动高速的建设 B.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C.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 D.解决了交通堵塞问题
8.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
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
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
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
9.我国近代修筑马路后,“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和“男女不杂坐”的古老风习面临着新风尚的挑战。这说明当时( )
A.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初步发展 B.交通发展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C.国人的传统观念尚无法改变 D.政府鼓励使用新式交通工具
10.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11.唐朝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其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国家生命线。同时,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还有通向全国道、州、县的11条交通干道,及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线。据此推断,唐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交通发展 B.交通建设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密切 D.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
12.图1和图2分别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铁路网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知道( )
A.图1东北铁路较发达是得益于国家战略
B.图2的成就受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动
C.图1是新中国之后,图2则是民国时期
D.图1重点发展西部,图2重点发展东北
13.下图为隋朝粮仓分布示意图,据图可知当时( )
A.粮食主产区分布于江南地区 B.国家仓储制度完善管理严格
C.仓库设置都集中在首都地区 D.运河开通便利物资运输储藏
14.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15.以下是关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成就。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
②中国大陆第一条 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③中国第一条 地铁——北京地铁
④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 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6.据统计,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基础建设投资6000亿元,其中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推动了某些城市在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产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知( )
A.铁路新型产业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B.中国铁路整体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C.中国铁路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D.铁路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带动作用
17.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当时铁路建筑技术标准不一,有法式、英式、俄式等各种轨距,铺设铁路的钢轨类型达130多种,机车车辆更是五花八门,连西方国家淘汰的老式陈旧的机车车辆也仍然在中国铁路上运营,全国铁路机车型号有100多种,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落后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政府试图平衡多方势力 D.地域差异及军阀割据的结果
18.下图为晚清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比例图
据此可知
A.英国控制了中国航运业 B.中国民族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下降 D.列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19.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中国的充电桩建设不断加快。下图所示为2015—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状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A.低碳出行方式更趋便利 B.传统汽车产销结构受阻
C.民间资本主导交通发展 D.能源紧缺影响经济发展
20.面对来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竞争,自2004年开始,我国动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谐号、复兴号等相继投入运营,满足了多元化客运需求,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名片”。据此可知,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原因是( )
A.国企改革的启动 B.产业结构的升级
C.市场需求的转变 D.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清朝邮驿制度日渐衰落,“往往有数百里内文书竟迟至十余日始到者”。但圈于传统思想,清朝官民对西方近代通讯普遍排斥。19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西方列强的纷至沓来,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铺设海底电线,中国事实上已被纳入世界电报网络当中。电报的准确、便利、迅捷,给清朝官员以深刻的印象。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提议“闻电线之设,洋人持议甚坚……倘其势难中止,不如我自为之”。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沈葆桢在奉命前往台湾布置军事中,深感军事情报的原始联系方法,将对战事产生不利影响,主张在福建沿海与台湾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由于军情紧急,清政府令其“妥速筹办”,此举首开电报禁例。1880年,李鸿章奏请朝廷架设“由天津循运河以至江北、越长江由镇江达上海安置旱线”得到批准,揭开了晚清政府全国性的大规模正式创办电报的序幕。
——摘编自《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通讯方式变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通讯方式变革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一卡车药品从芝加哥运到法国南锡的成本(估算,1960年)
现金支出(美元) 占成本的百分比(%)
到美国港口城市的运费 341 14.3
在港口附近的本地运费 95 4.0
使用港口的总支出 1163 48.7
远洋运输的运费 581 24.4
欧洲内陆的运费 206 8.6
总成本 2386
——资料来源:AmericanAssociationofPortAuthoritydatareportedbyJohnL.Eyre.Seen.7.
货物的整箱处理取代逐件处理之后,装卸费用、保险费用、码头租金等都减少了。集装箱很快就被陆上运输所采用,装载时间的减少和转运成本的降低使得陆上运输的费用大幅下降。在轮船公司建造了专为处理集装箱而设计的轮船之后,海运费用也直线下降。而当集装箱运输变成了联合运输时,集装箱在轮船、卡车和火车之间的无缝转移就能够让商品在一个不间断的运输流中,从亚洲的工厂直接流进北美或欧洲零售商的库房。
材料二 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型货物集装箱。1956年,他将58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港运至休斯敦,获得成功,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麦克莱恩被誉为“集装箱之父”。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将装有226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引入大西洋,即从北美运往欧洲,从而揭开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序慕,全球运输业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材料三
——以上材料改编自【美】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传统海上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2)根据以上材料,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派遣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粮食补给问题成了解放军能否在西藏站住脚的关键问题。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兼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先后两次率部运送物资进藏。由于沿途气候恶劣,行路状况艰难,慕生忠萌生了修一条从青海进藏公路的想法。他实地考察过康藏公路,认为青藏线地势平缓,终年干燥少雨,公路的修筑和养护都比康藏线有利得多。慕生忠的结论,赢得了彭德怀的支持。1953年春,慕生忠主动请缨要求带领人马修筑青藏公路。1954年5月,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开始动工修建,历时7个月零4天,穿越了25座高原雪山,创造了用最快速度、最低成本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的奇迹。
——摘编自辛元戎等《修筑青藏公路背后的哲学故事》
(1)根据材料,概括慕生忠为青藏公路修建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指出慕生忠值得学习的优良品质。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A
6.A
7.D
8.C
9.B
10.B
11.B
12.B
13.D
14.C
15.C
16.D
17.B
18.B
19.A
20.C
21.(1)特点:从消极抵制到主动自办;伴随清政府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变化逐步推进;是地方势力推动下的变革;地方的局部变革推广成全国性的变革;受到外部侵略的影响;与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任答3点)
(2)意义:有利于军情安全、便捷的传递,提升军队的统筹和作战能力;抵御外国电报公司对中国主权的破坏,维护中国电信主权的安全;有利于加强全国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强化统一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利于保障中国边疆地区的国防安全。(任答3点)
22.(1)问题:使用港口的总支出占比过高。
优点:降低海运成本;提升海运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2)示例:
集装箱促进世界贸易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海上贸易的货物只能在港口一件件地装卸,由此造成使用港口的巨额支出,提升了货物的成本,阻碍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制约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集装箱能够大幅度降低海运成本,且可以与公路和铁路实现无缝对接,这使得集装箱船数量激增,逐渐取代了传统海运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推动了世界贸易加速发展,贸易中心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亚太地区。
综上所述,以集装箱为代表的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极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3.(1)对青藏公路的修建进行实地调研;为中央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推动青藏公路修建的决策的完成;领导部队完成青藏公路的修建。
(2)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