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 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独特民族风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三首歌曲,《天堂》蒙古族,《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天路》,藏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也各有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
由学生熟悉的诗歌《敕勒歌》导入蒙古族民歌,自然亲切。
教师诗歌朗诵《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描写了哪一个民族的美景?
读到这首诗歌,我们会想起绵垣千里,牛羊满地的蒙古大草原,以及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勤劳勇敢的蒙古人。
一、了解蒙古族的民风民俗,总结蒙古族的歌、舞、乐。
蒙古族简介: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1.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
(1)、洁白的蒙古包(2)、马奶酒与手扒肉
(3)、草原“那达慕”(4)、成吉思汗陵(5)、献哈达
2.那达慕大会:骑马、射箭、摔跤被称为“男儿三艺”。
3.蒙古族的安代:在吉林省哲里木盟,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保留着蒙古族古老的歌舞“安代”。这种舞源于萨满教的巫术活动,用以为患“安代”的病者去病消灾。后来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娱乐舞蹈,舞者左手叉腰,右手挥动绸巾,1人领唱,众人相和,围成圆圈踏足而歌。
4.马头琴:是蒙古人民的代表性乐器,用它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狂、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被称为“草原的珍宝,牧人的伴侣”。
二、内蒙古民歌特点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对蒙古族民间音乐进行初步的认知。聆听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与蒙古语范唱的《嘎达梅林》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1、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旋律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情绪热烈奔放。旋律进行中多用大跳,旋律优美抒情。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歌曲的伴奏多用马头琴为主,有是配有笛子和三弦等。
2、下面请欣赏:《辽阔的草原》了解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
长调: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配用笛子和三弦等。
3、下面请欣赏:《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
短调:短调歌曲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常用2/4、3/4、4/4拍。旋律进行多大跳。情感表现比较细腻。伴奏以四胡为主。
通过长调与短调民歌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短调的特点。结构较紧凑,节奏整齐,句副较窄,字多腔少,叙述性特征。
藏族导入:
与蒙古族一样,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的民族是藏族。
三、了解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人口600万人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藏族草原辽阔,水草肥美。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区。
你知道藏族的民风民俗吗?大家可以欣赏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1、藏族民间歌舞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藏的服饰(藏族的服饰和藏银饰品的展示),并介绍藏族的风俗民情献“哈达”:
“哈达”: 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2.藏族晒佛节
届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著称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家的国宝。展示出来令群众观瞻。观瞻者成千上万。
3.藏语:用藏语祝大家“扎西德勒”。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多元文化。
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吉祥的话,一般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4.藏族的歌舞音乐:锅庄、弦子、囊玛及典型乐器:扎木聂
5.酒歌是西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敬酒时唱得歌。还经常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藏族人大都喜欢饮酒,饮酒时更常以酒歌相伴.若是亲人团聚或贵宾来访,饮酒时更是要载歌载舞了。请欣赏《酒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
与学生们一起回顾还有哪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藏族歌曲。如才旦卓玛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索朗旺姆演唱的《再唱山歌给党听》等等。
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曲名是?《达坂城的姑娘》,随着这首歌曲《达坂城的姑娘》我们来到了新疆。
用大家熟悉的《达坂城的姑娘》导入,“亚克西”。 亚克西,新疆维吾尔族语种是“好”的意思。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从亚克西开始。接下来再欣赏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分析出它的风格、歌舞时常用伴奏乐器 是什么?
风格:旋律明朗、活泼、节奏明快舞蹈性强。
歌舞时常用伴奏乐器: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
四、了解维吾尔族族的风俗民情有哪些?
1、 服饰:
1)鲜艳的纱裙子; 2)新疆小帽;
3)小姑娘:长辫子;小伙子:八字胡
2、生活习性:
1)食物:以手抓饭为主食,喜欢吃烤全羊等;
2)土特产:无花果、哈密瓜、葡萄干等;
3)宗教:伊斯兰教;
4)药材:天山雪莲,罗布麻等。
3、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
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以赛乃姆和木卡姆最为著名 。1)赛乃姆表演时,观众和乐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舞者在圈中。有一人独舞,二人对舞、三人同舞等形式。歌舞曲内容大多表现爱情生活。 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手鼓、萨巴依、四块石、弹布尔、独它尔、热瓦普、笛子、扬琴等。2)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包括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表演于节庆和娱乐晚会中。
4、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 。五、拓展阶段:
1、
民族 民歌 乐器节日 歌舞
蒙古族 长调/短调 马头琴 那达慕 安 代
藏族 酒歌 扎木聂 晒佛节 锅 庄/囊 码
新疆维吾尔族 牡丹汗 都他尔/热瓦甫/手鼓(达甫) 古尔/邦节 木卡姆/赛乃姆
2、归纳蒙古、西藏、新疆的民歌特点:
1)、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2)、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风格热情明快。乐器主要有藏京胡、铁琴、神鼓等。
3)、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富有热情等。主要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等。
课堂小结:
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历史文化影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