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21: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行五藏,阴阳四时……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据此推断 ( )
A.中医学的起源多元化 B.文献史料需要相互验证
C.先秦传统医学已萌芽 D.以上文献均缺乏可信度
2.《睡虎地秦简》中某一爰书(司法审判笔录)中载有:“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疠(麻风病)。’来诣……令医丁诊之”。此外,在该简《法律答向》篇中还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 当迁疠迁所。”这说明,秦朝( )
A.社会防疫形势异常严峻 B.社会力量是疫病防治的核心
C.政府重视对疫病的防治 D.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力较强
3.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以及辨证施治。创造性提出辨证施治方法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扁鹊内经》
4.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
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
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5.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②《千金方》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④《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汉官仪》记载:“暴室在掖庭内,丞一人,主宫中妇人疾病者。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也。”亦有记载称,暴室选在阳光充足之处,“取暴晒为名耳”。由此可见,汉代宫廷姓名( )
A.已有一定的病患隔离意识 B.存在滥用私刑的情形
C.注重治疗过程的男女之防 D.爆发疫疾的频率较高
7.据载,中医药抗疫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下列中国古代医药成就或著作属同一人的是( )
A.“麻沸散”辨证施治 B.《千金方》《大医精诚》
C.“五禽戏”青蒿抗疟 D.《唐本草》《黄帝内经》
8.1844年《澳门新闻纸》的报道中提到,“中国之人民,平常尽皆恨恶我等”,“只有医学乃系中国之人颇肯信之……颇信欧罗马医道之妙手,即已稍肯就医,医痊之人,多有写信到来致谢,致医道之多传遍各处。”这表明( )
A.外来入侵促进中国医学近代化 B.西方国家以治病麻木中国人民
C.中国民众对西医的信任度提升 D.中国民众对西方医学认识模糊
9.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10.下表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情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
朝代 发展情况
隋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唐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宋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元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A.源于大一统的体制 B.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以继承传统为宗旨 D.由宫廷医生所主导
11.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
C.以经络学为基础 D.受到全世界的青睐
12.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故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对该书校正,后列《禁经》二卷。这体现我国古代医学
A.政府主导医学典籍的颁行 B.推崇生命至上的理念
C.医疗资源短缺致诊费昂贵 D.注重借鉴前人的成果
13.晚清《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到:“ 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14.《神农本草经》中肯定药有专能,提出“性同用异,性异用同”之说,并强调“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这反映出《神农本草经》( )
A.蕴含一定辩证思想 B.注重医学实践体系构建
C.强调人与自然统一 D.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15.清军入关之初深受天花迫害,康熙时期设立“查痘章京”职, 专门为八旗的痘疹作防疫检查。康熙皇帝还亲自研究天花,并大力推广种痘预防天花,“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由此可知(  )
A.牛痘接种在康熙年间已推广 B.清朝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完善
C.疫病防治中隐含了民族歧视 D.疫病防治关乎古代国家治理
16.明代吴又可编撰的《温疫论》是中国古代温病学说的标志性著作,如今临床医生应用其中的理、法、方、药治疗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以上材料作为直接论据,最适合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明清科技的璀璨辉煌 B.中西结合的诊治理念
C.古代医学发展的原因 D.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7.1052年,北宋疫病流行,皇帝下诏,“庐巷疾苦,或不得闻,转运、提点刑狱亲民之官,其思所以救治之术,条列以闻”,还督促转运、提点刑狱等监司之官,应想尽办法救治百姓。这反映出( )
A.政府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B.疫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C.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D.行政运作具有仁政色彩
18.南朝齐所建慈善机构“六疾馆”,有学者认为当时可用以隔离患病之人。南宋真德秀任职泉州时,鉴于“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说明中国古代( )
A.最早设置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 B.具有从公共卫生角度防疫的意识
C.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疫病经验 D.疫情防治具有了系统性和规范性
19.他“因族人大量死于伤寒,立志从医,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是他行医的信条。“他”的代表作( )
A.是重要的中医临床学著作 B.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C.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 D.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20.对于佛罗伦萨城内的恐慌,薄伽丘写道:“对这场导致人们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大灾难的恐惧,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心。兄弟姐妹、叔侄相互离弃,甚至夫妻也经常遗弃对方。”这场“大灾难”是( )
A.三十年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西班牙大流感 D.黑死病肆虐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东汉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作临床麻醉,比西方麻醉剂早1600多年,又开创了中医外科手术的先河。医学家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唐朝建立后他接受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本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收集药物1518种,其中植物1195种,记录古代医学家和民间药方11096则,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摘编自《中医发展史》
材料二: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
材料三: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认为“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他以太极之理阐发医理,用太极阴阳、形气动静、五行之配、天地君臣作演绎类比,推理出入身之“火”,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就突出的原因。
(2)史料二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哪一因素?
(3)史料三说明推动中医理论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少年好学,因家贫,通过砍柴来购买纸笔,乃至常常在夜间写书诵习。他有时寻求典籍探究学问,不远千里,不顾道路崎岖艰险,于是得以博览群书终成大名。太安年间(302-303年),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石冰之乱平息后,鉴于乱世加之本人厌恶官场而弃职潜心医学和养生之术,他所撰写《抱朴子》成为道家的重要书籍;同时经过大量的观察、实践为后世留下了《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多本涉及道家养生和中医药的书籍,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的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的发明,就是受到了《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青蒿素的发明与使用,不仅说明了葛洪医学上成就,而且再一次证明了中医药学的价值。
——摘编自《晋书:葛洪传》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取得成就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千多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的相似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A
7.B
8.C
9.B
10.B
11.C
12.B
13.A
14.A
15.D
16.D
17.D
18.B
19.A
20.D
21.(1)特点:起源早;成就大;领先世界,注重继承和创新。
原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医学家的实践和探索精神;封建政府的重视。
(2)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善于学习外来经验。
(3)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2.(1)贡献:①平定石冰等人的作乱;②推动了我国道家思想的发展;③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2)原因:①个人好学及深厚的知识涵养;②不恋官场潜心医学的精神;③注重医学观察和实践。
23.(1)不利局面: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迷信思想浓厚迷;疫病传染力强、危害大。基本策略:增强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控制传染源、限制人员流动;提高民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动员民众参与疫病防控。
(2)意义:扩大了政府的社会责任;推动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积累了防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