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学情分析
《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为本单元欣赏教学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拓展、延伸。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调”、 “囊玛”、“爱情歌曲”
教学难点
分析总结分辨三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学打维吾尔族音乐的切分节奏。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后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1.导入
师:请欣赏图片,舞蹈家王丽萍着民族服装非常漂亮时尚,清新脱俗,有句话叫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东西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推崇的。这节音乐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我们民族的歌曲,即民歌。其实在我国民歌主要是指汉族音乐,但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都非常有名。
你会唱哪些少数民族民歌?老师唱的这几首你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讨论,分别回答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师:好的,今天趁着国庆长假来临之际,老师带领大家踏上旅游快车到这几个民族地区去欣赏一下当地的音乐及文化吧!
2、第一站 内蒙古
A.欣赏图片了解当地的文化。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生息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人从事着半农办牧业或农业生产,逐步地定居下来。这种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
B.欣赏《辽阔的草原》及《鸿雁》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长调 旋律舒展悠长,进行中多大跳。节奏自由,尾音拖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多用上下句结构,伴奏用马头琴。代表作品《牧歌》《敖包相会》
短调 旋律优美抒情,结构严谨工整,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代表作品《嘎达梅林》
3、第二站 西藏
A.欣赏图片,了解当地文化。西藏1951年和平解放,长期过着封建专制的农奴制生活。主要信奉佛教和喇嘛教。
B.欣赏《宗巴郎松》总结藏族音乐风格特点
藏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藏族民歌高亢嘹亮,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是以五声为主。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是民间音乐的一种。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嘿巴扎黑)
C.学生活动:跟唱《翻身农奴把歌唱》
4、第三站 新疆
A.欣赏图片了解当地文化。维吾尔族以歌舞乐著称,请同学们认识维吾尔族乐器都塔尔,冬不拉,手鼓等。
B.欣赏《牡丹汗》《一杯美酒》总结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中亚音乐风格,(西域)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爱情歌在维吾尔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青年男女间炽热的恋情往往通过富有维吾尔民族心理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比兴手法来加以表达,因此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表现出一种明朗、充沛的感情。
C. 动起来 (击拍而歌)学唱《一杯美酒》
学会用手击拍节奏型 XXX XX 咚打打咚打
5、 民族音乐风格对比及形成的原因
蒙古族(舒展悠长,节奏自由) 草原
藏族(高亢嘹亮,音域宽广)高原
维吾尔族(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6、拓展延伸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由于容量太大,所以整节课节奏较快,三个民族音乐欣赏之后,学生的分析与总结有些仓促及粗糙,最后也少一个三个民族音乐分辨的环节。也在思考是否将内容减少从而做的精细一些,比如减少一个民族的欣赏,但是否正确,能否可行还有待研究讨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