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09:13:0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接触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认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
2.对歌曲唱法的辨认有一定的提高,并且能够自行对歌曲进行分类及基本分析歌曲的结构。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丰富的民间音乐,提升音乐素养,拓展视野,培养对民间文化的浓厚兴趣。
2重点难点
1.认识并且辨认歌唱的形式与歌曲唱法,并能够独立分析作品结构。
2.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关系,并能自行总结,加以应用。
3.理解音乐作品在唱法和形式上的体现,并且明确了解歌唱的形式。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唱二小放牛郎》导入河北民歌。引出中原地区。
师:大家知不知道刚才这首歌曲是哪里的民歌?(河北)
幻灯 醇厚的中原韵
师:一说到中原,熟悉金庸的同学肯定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中原的武林人士,什么天龙八部当中的乔锋与中原武林结下了不可解的仇怨,经常会出现什么中原人士,.那么中原到底是指哪些地区呢?今天我可要考考咱们班同学的地理知识了。
幻灯 中国地图
师: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河北省,我们看看还有哪几个省?
生:(河北、河南、山东)
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等三个省份。(地图展示)。
地理位置与气候: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这里的人性格爽朗,淳朴。
领略中原风光 幻灯
师:中原相当于一块腹地,这样的地理条件,孕育了怎样的音乐文化?
师:有一首诗,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它的创作手法跟《沂蒙山小调》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每一句的句尾是后一句的开头,在语文中我们称作顶真,那么在音乐创作中我们叫它鱼咬尾。
师:沂蒙山是哪个省的?(山东省的)说到沂蒙山,这个地区出过很多名人,有奥运气步枪冠军杜丽,还有非常有名的歌唱家彭丽媛,有一首歌,你们知道但不一定听过,《沂蒙山小调》。我们来听听,唱了些什么?
欣赏《沂蒙山小调》王世慧演唱
思考:歌曲表达了山东人民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反应了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对家乡的赞美、热爱。反映了山东人淳朴、热情的性格。
幻灯
师:沂蒙山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了,这首《沂蒙山小调》正是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一个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由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而来,后来歌词做了改动,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就出现了这首《沂蒙山小调》。
师:全曲分四个乐句,每句两个小节。这首歌的旋律在创作上很巧妙,前三个乐句中前一句的最后一个音和后一句的第一个音的联系。
幻灯
师: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在很多民歌中都采用了,比如春江花月夜。教师哼唱。这种手段非常的巧妙,婉转。
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沂蒙山小调》,并从节拍、速度、情绪等方面进行比较,
师: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流传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叫做地花鼓。地花鼓都是比较诙谐、幽默的,一般由一旦一丑两个角色表演,原先的旦角都是男扮女装的,后来就发展为男扮男装,丑角的表现就比较大方,有趣,我们来欣赏一首非常有河南特色的地花鼓。
师:钉缸是什么意思?
生:补缸
师:我们一起跟着补缸人出场吧。注意歌词的特点。
欣赏《王大娘钉缸》
师:听完了这首地花鼓,大家觉得是不是听有趣的啊?地花鼓在民间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你们可能体会不到,但是回去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就能产生共鸣。为什么它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呢?
生:(从歌词、表现方式回答)
一来是因为它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
二来是因为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师:(哼唱旋律)大家觉得跟电视剧《水浒传》里面哪首主题去比较像啊?
生:《好汉歌》
师:聆听《好汉歌》并请同学们一起演唱,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正在举杯畅饮。(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体会歌曲的魅力)
师:你们比较喜欢哪一首歌曲?
生:《好汉歌》
师:因为它是一首创作歌曲,创作歌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谱曲、作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不能随意篡改的,而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传唱的歌曲,地方特征鲜明,具有即兴性,没有记谱法传承,所以在传唱的过程中不断的有所发展和变化,这就是创作歌曲和民歌的区别。《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民歌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之一。
师:我们来民歌和创作歌曲的区别归纳一下。
幻灯
类 型
作 曲
曲 调
记 谱
风 格
民  歌
不受专业限制,口头创作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
口耳相传
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创作歌曲
有专业的作曲技法
完成后基本固定不变
有实谱记载
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举例,加深印象
如: 《苏三说》 京剧《苏三起解》
《一千零一个愿望》 巴赫《小步舞曲》
师:民歌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体现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与劳动相关联,节奏自由丰富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图片导入《孟姜女》
师:孟姜女的故事大家知道吗?
请同学讲述,老师补充。
师:我们来听听这首《孟姜女》
欣赏江苏民歌《孟姜女》
师:这首的旋律比较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我们再来听一首河北的《孟姜女》。比一比它们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最后听听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欣赏《茉莉花》
总结:师: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山东、河南、河北的民歌以及根据民歌创编的歌曲之后,我们来归纳一下中原民歌的特点:体裁:小调最丰富;六声音阶,徵调式居多,风格:粗犷、诙谐、醇厚、爽朗。宋祖英从湖南苗寨把歌声带给全国人民,又带着中国的民歌走向世界,其实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为中国的民歌事业,民歌发展作出贡献的音乐家,歌唱家。我们都应该多多地了解他们,了解我们中国民歌。把它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另外再强调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