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课件(1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课件(1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09:16:39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中原民歌分布图
欣赏并比较一下,从旋律和歌词上去思考两者的异同,为什么?
江苏民歌<<孟姜女>>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点:同体变异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有“十二月体”为基础.
  歌曲旋律是在江苏名歌的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这就是一种“同体变异”的现象.  
江苏民歌: <<茉莉花>>
 <<姑苏风光>>
 <<一把芝麻撒上天>>
 <<一根丝线牵过河>>
河北民歌: <<放风筝>>
 <<小白菜>>
 <<茉莉花>>
沂 蒙 山 小 调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山东的沂蒙山是一个革命老区,那里的生活至今依然清贫,在解放时期,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军民大生产人民生活较好,沂蒙山的山水非常秀丽,本曲非常动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欣赏两个不同歌唱家所唱的《沂蒙山小调》并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
演唱语言 节拍 演唱风格 演唱速度
方言
普通话
 4/4
3/4
细 腻
粗 犷
  慢
  快
起-承-转-合
名词解释: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
特点:
   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
   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特点。
山东民歌的特点:
 旋律清丽高吭,节奏由缓到急。
欣赏民歌<<王大娘钉缸>>及创作歌曲<<好汉歌>>,并从旋律上进行对比.
<<好汉歌>>
<<王大娘钉缸>>
王大娘钉缸 
   
      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好汉歌
      
      气势磅礴、粗犷
衬 词
  衬词,即“语气词”,一种音乐术语。民歌的衬词,从结构上来看,可以是字,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较完整的句子.它的插入,有的是根据整首歌曲的表现和结构上的需要,有的则是对歌词文字的补充,其形式多样,变幻无穷. 常用的有:啊、哎、吧、哪、噢、啦、晦、哕、啡、睐、咿、呀、嘿、嗬、哟、呵、唉、咳、喂、哈、咧、咚、嗯、唷、哇、啥、喔、噜、呛、啷、曝、呃以及洛、得、溜、么、者、也、乃、得儿、那个等。
演唱衬词  好 汉 歌
大河向东流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嘿嘿嘿嘿参北斗哇)    风风火火闯九洲哇 (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不分水天一碗酒哇)   (风风火火闯九洲哇) 说走咱就走哇     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嘿嘿嘿嘿全都有哇) (水里火里不回头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一路看天不低头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嘿嘿嘿嘿呦嘿嘿嘿嘿嘿嘿呦嘿)
知识点: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 歌 创作歌曲
1 创作 不受专业创作限制 专业作曲技法
2歌词的固定性 不固定 固定
3流传途径 口头 记谱
4风格 地方风格与民族风格 作曲者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