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课件(3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课件(3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09:20:17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莆田是怎么由来的
莆田,传说莆田这个地方是因为太上老君炼丹时发生爆炸,丹掉入海里,驮陆地的地牛被烫到,引发地质变动,才浮起蒲田这块陆地的.原来叫浮田,后来报给朝廷的时候,记错了,就变成了蒲田!后来由于一直发洪水,才把三点水给去掉的.
音乐鉴赏
醇厚的中原韵
中原地区——
  根据现成的史料分析,大概从春秋战国时期起,经过了两汉到六朝的发展。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了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这个地区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象晋冀鲁豫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
山东 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于济南,省内主要特大城市有济南、青岛、烟台。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与高原。与西北地区不同的是,这里气候湿润,物产较丰富。这里的山歌仍然是音区较高,音域较宽广,但旋律中大小音程相间,于开放中带着柔润。
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
  这首歌又名《沂蒙山好风光》,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红了沂蒙山区,飞遍大江南北,并与著名山东民歌蜚声国内外,被定为临沂市市歌。
沂蒙山小调
1 旋律特点 ?
2 作品结构?
3 乐句有什么特点?
沂蒙山小调
1 旋律特点 ?
舒展,优美,嘹亮,质朴
2 作品结构?
四句,一段体
结构严谨:
运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起—承—转—合 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向下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束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的“起—承—转—合 ”的功能地位
传统民歌创作方法:鱼咬尾
即前面乐句的尾音为后一乐句的开头音
3 乐句有什么特点?
12 32|1- |17 61|5- 55 56|5- |56 32|1-||
在河南邓县,息县、商城等一带,流传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
表演形式是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原先的旦角都是男扮女装的,后来就发展为男扮男装,丑角的表现就比较大方,有趣,我们来欣赏一首非常有河南特色的地花鼓。表演的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颇具代表的一首歌舞曲。
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


京剧中的旦角与丑角
河南民歌
  王大娘钉缸
   这是一首地花鼓形式的民间歌舞曲,演唱内容是流传在人们生活中的民间小调,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追求。
河南民歌
  《王大娘钉缸》
歌曲有何感受?
质朴、 活泼、欢快、轻松、风趣、诙谐
好汉歌
《王大娘钉缸》这首歌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泉源之一
河北民歌
  孟姜女哭长城
这首歌曲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孟姜女》,故事内容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庙”
聆听河北民歌《孟 姜 女 哭 长 城》
比较河北民歌《孟 姜 女 哭 长 城》与江苏民歌《孟 姜 女 哭 长 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 姜 女 哭 长 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歌曲同样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
中原民歌
情感表达
质朴、直爽、明朗
音乐风格
明快、浓郁、爽朗、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