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醇厚的中原韵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歌曲的前身是首抗日革命歌曲。引用了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
歌曲结构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其旋律发展运用了“起—承—转—合”。
歌曲的风格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
包 楞 调
山东民歌
1 、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葵花朵朵向太阳,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
2 、棉花桃那个开花来,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高粱来结籽来遍地儿红,粮棉丰收好年景,家家户户挂红灯,楞楞楞 ……
3、一对对那个飞鸽来,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百花来开放来万紫千红,五谷丰登好收成,万众来个奔向锦绣前程楞楞楞。二姐来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送给大家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
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歌曲引用了当地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的素材。
这首歌曲的旋律却又成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的创作素材。
歌曲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写成。[上句分别落在徵音(sol)和商(re)音上。而下句落在宫音(do)和徵音(sol)上。]
编 花 篮
河南民歌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 银牡丹那个哪哈依呀嗨 music 摘摘摘牡丹 三朵两朵摘一篮 牡丹花儿多娇艳 姑娘见了好喜欢 哎嗨哎嗨好喜欢 五彩缤纷齐争艳 齐争艳那个哪哈依呀嗨 music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 银牡丹那个哪哈依呀嗨 music 摘摘摘牡丹 三朵两朵摘一篮 牡丹花儿多娇艳 姑娘见了好喜欢 哎嗨哎嗨好喜欢 五彩缤纷齐争艳 齐争艳那个哪哈依呀嗨
河北民歌《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首歌产生之源头在江苏。歌词采用这了“四季体”的写法。其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的基础上“加花” 其旋律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
歌曲同样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
小 放 牛
河北民歌
三月里来 桃花红 杏花白 水仙花儿开 又只见那芍药牡丹全已开呀 放啊依得依唷嗨 来至在 黄草坡前 见一个牧童 头戴着草帽 身披着蓑衣 手拿着胡笛 口里吹的全是莲花 落啊依得依哟嗨 我说牧童哥 你过来 我问你
我要吃好酒 在那儿去呀 买呀依得依呀嘿 牧童哥我开言道 我尊声女客人 哎 你过来 呀 我这里 用手一指就南指北指 前面的高坡有几户的人家 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 哎 女客人 呀 你过来 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 来呀依得依呀嗨 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 Over...
小 白 菜
(河北民歌)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
三两岁呀没了娘呀
跟着爹爹还好过呀
就怕爹爹娶后娘呀
娶了后娘三年半呀
生个弟弟比我强呀
弟弟吃面我喝汤呀
端起碗来泪汪汪呀
亲娘呀亲娘呀
亲娘想我谁知道呀
我想亲娘在梦中呀
桃花开花杏花落呀
想起亲娘一阵风呀
亲娘呀亲娘呀
民歌的音乐特点
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行;其节奏、节拍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且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采用同一旋律作反复。
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
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限制,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