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3 23: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浏阳一中2024届高三6月份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汇,强调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验室里的新技术,还需要通过新产业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新质生产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新劳动者。他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四是新型基础设施。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于:首先,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在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强大引领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作用。其次,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新质生产力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不是静态的、停滞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新兴”的内涵处于不断衍变过程中。最后,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可以出击对手的“拳头”,拥有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选自《科技创新与品牌》2024.1未署名文章《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全面理解其内涵与深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丹辉、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庞瑞芝为您解读。
张乐: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塑造现实的力量,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改造自然界的人力与物力的统一。生产力有多种划分方式:有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之别,也有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分,也可以从生产力的属性特征上将其分为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杨丹辉: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从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和“质”两个维度出发。其中,新能源、新基建、新(数据)要素、新产业体现出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生产方式的“新”、高素质人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构成了劳动者和生产力发展模式的“质”。
李晓华: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发生新变化。不仅有量的变化更要有质的跃升。“质”的跃升表现在主导技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发生质的变化,进而使产品形态、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发生明显的改善。
庞瑞芝: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城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密集型生产力。其核心特征是创新驱动。从投入—产出的生产经济学视角看,新质生产力代表对传统生产力的跃迁和能级的提升。
杨丹辉:新质生产力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其最核心的内涵和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科技创新,这也是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最大的差别。总体来看,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投入和资本积累。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工业化往往采取赶超式发展模式,以此形成的生产力则带有鲜明的“量”的扩张。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影响日益巩固强化。近十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传播对生产力的再造超越了传统生产力的范畴,特别是当数据成为要素,既作为生产资料又作为劳动对象参与到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大大丰富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类型,生成了以更新质态、更高质量为本质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生产力发展“量与质”的协调统一。
张乐:新质生产力在性质上属于创新驱动型生产力,其中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恒久动力。农耕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人力的大量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施精耕细作来换取有限的产出以维持个体生存和社会缓慢发展;在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更多依靠资本扩张、高能耗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低廉劳动力的投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马克思认为,“科学就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新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是通过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品再研发、服务流程再造,使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质的跃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选自《人民论坛》2023.11专家访谈:《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
B.新质生产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新质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等四个维度。
D.新质生产力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的内涵处于动态的衍变过程之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劳动者和传统劳动者的不同在于能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
B.新质生产力不仅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C.新质生产力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和传统生产力ー样,是改造自然界的人力与物力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传统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投人和资本积累,体现出鲜明的“量”的扩张,而新质生产力注重“质”的提升。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的一项是(3分)
A.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生物农药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利用工业机器人在纺织工厂中自动化生产传统纹饰的丝绸,提高了稳定性和精确度。
C.利用5G传感器物联网技术、无人植保机和逆渗透纯水机组等黑科技开展智慧春耕。
D.大型工厂的不同工人分别负责生产流水线上的不同环节,以最大效率生产智能机器人。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对以下这组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2-2022年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及分项指数(来源:国家统计局)
A.2012~2022年我国新质生产力指数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前两年发展特别快。
B.2012~2022年我国科技分项指数相对于绿色和数字分项指数整体增速更快。
C.2022年我国绿色分项指数明显高于2012年,整体趋势由快速趋向平稳。
D.2020~2022年我国数字分项指数增长率相对偏低,但仍然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5.为什么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创新?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7分)
岳飞的黄鹤楼
①金碧辉煌的黄鹤楼,翼然于长江之滨,屹立在历史的长河。这座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称的江南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曾是军事要点,更是文化标点,自唐宋以来留下无数的题咏之作,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闪亮的文化航标。
②物以文名,文以人名,何人为最?遍数楼上灿烂人物锦绣文章,黄鹤楼是谁的?
③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经典永流传,流传的是诗心,诗心一个“愁”,愁上黄鹤楼;黄鹤楼是李白的,诗仙三上黄鹤楼,极目四眺,豪情万丈,正想题诗,却发现了崔颢的墨宝,沉吟良久,发出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恨不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黄鹤楼是陆游的,“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黄鹤楼还是范成大的,“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美文千千首,楼上人人愁。一个“愁”字,贯通长江天际,连通古今文人。
④但是,我想说,黄鹤楼不是他们的。
⑤岳飞从军二十载,驻守鄂州(今武昌)七年,是南宋政权在这里的最高军政长官之一,四次北伐从这里起兵,人生篇章从这里起笔。
⑥南宋绍兴三年,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六州。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任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岳飞奉命从鄂州统军向北出征,打响第一次北伐战争。由于军纪严明、斗志高昂,指挥有力、运筹得当,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在三个月内一举收复六州,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的交通要道,扼守住南宋朝廷的命门。
⑦襄阳六州大捷,使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未沉醉于功名利禄,而是念念不忘北伐大业,不断上奏朝廷要求收复中原失地,却屡屡被朝廷拒绝。
⑧一日,悲愤中的岳飞登上满目疮痍的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⑨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⑩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⑾低吟这首《满江红》,字字皆愁,句句含悲。只有感受到国家遭难的切肤之痛,体恤到百姓疾苦的锥心之伤,才有如此之心忧。愁更愁,愁更重。
⑿千古名楼,万千美文,多是写景状物,发一己之私情幽情悲情,或怅然嗟叹愁思缠绵,惟有岳飞,眼中无楼、心中有愁。文人之愁,愁友愁己愁山水;岳飞之愁,愁国愁民愁天下。这首词同《满江红·怒发冲冠》一样,慷慨悲怆、深切忧思。两首“满江红”,一腔爱国情。如果说“怒发冲冠”是仰天长啸、悲愤呐喊,“登黄鹤楼有感”则是蹙眉低吟、怒吼在喉。“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都是震耳之醒鞭、战马之长啸,一样的忧国忧民,一样的悲壮豪迈,一样的气吞山河。高远宏阔的立意,炽然灼然的情怀,承担天下的壮志,令所有吟咏黄鹤楼的诗词黯然失色。
⒀黄鹤楼上诗千丛,不及岳飞《满江红》。
⒁武昌古城是历史的标点,是岳飞辉煌的基点,也是灾难的起点。岳飞在驻守武昌的七年里,先后被特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武昌郡开国侯、武昌郡开国公,岳元帅的帅府就设在今天黄鹤楼下的武昌司门口。他的四次北伐、挺进中原都是从这里出发。他走向人生之路的终点,也是从这里起步的。公元1141年4月,岳飞被解除湖北路宣抚使的职务,调往临安任枢密院副使;10月被诬告谋反,投入大理寺狱;次年1月27日,一代忠臣岳飞被朝廷斩杀。天日蒙灰,江河呜咽。
⒂但是,岳飞驻军当地的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护民战将。公元1163年,即岳飞被害21年之后,宋孝宗赵昚为岳飞平反,武昌的老百姓敲锣打鼓,率先为岳飞建庙;公元1170年,湖北转运司赵彦博上书孝宗皇帝,请求在今武昌大东门外为岳飞建庙,孝宗皇帝亲书“忠烈庙”为匾额,并拨建庙专款;公元1204年,岳飞死后63年,南宋皇帝宋宁宗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赠太师、谥武穆岳飞,追封鄂王。世世代代的湖北老百姓深深地缅怀这位保家卫国的英雄、安抚苍生的恩公,今天武汉市的岳家嘴、忠孝门、岳飞街、报国巷、报国寺、报国庵、洪山岳松等众多纪念地和遗址,还有大量的传说故事,都是人们致敬岳飞、赞美英雄的载体。
⒃巍峨雄伟黄鹤楼,镇国护民岳飞像。有着历史印迹、文化地标地位的黄鹤楼,从浩若烟海的历史人物中,选择了岳飞雕像为镇楼之宝,不能不说是独具慧眼、别有深意、敬爱有加。敬立岳飞铜像前,只见英雄勒马北望,忧思萦头。基座上,是一行他的手迹:还我河山!
⒄黄鹤楼,是岳飞的;岳飞,是人民的。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锐不可当 :形容岳家军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气势威猛,不可抵挡。
B.黯然失色:与两首《满江红》相比,其他吟咏黄鹤楼的诗歌都失去了光彩,显得暗淡无光。
C.独具慧眼:选择岳飞雕像为黄鹤楼镇楼之宝,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D.忧思萦头:指岳飞始终被忧愁缭绕,思念着祖国。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鹤楼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承载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和创作的灵感源泉。
B.崔颢的《黄鹤楼》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
C.两首《满江红》语言洗练明快,结构层次分明,表达了岳飞的慷慨悲愤、深切忧思。
D.本文在黄鹤楼和岳飞的交融之中,展现出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和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8.作者在第3段中引用大量前人诗词,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说“黄鹤楼,是岳飞的;岳飞,是人民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官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唐姚、宋并称,而议者多优宋而劣姚,余谓不然。夫仡仡矜矜,万仞壁立,立于朝,使百辟消其邪心,此臣道之如山者也。宋璟是也。静深有谋,涵盖一切,“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此臣道之如海者也。姚崇是也。然而山虽高,蛟龙不居;海虽浑,变化不测。余故曰崇胜也。
夫人主之愎谏而昵小人者,情也。所贵为大臣者,不逆其情,而善诱之以归于道。不必有排斥小人之迹,而能使之与人主日疏。崇之对幸东都①,与其黜姜皎、罢魏知古者,皆璟之所不屑为,而亦璟之所不能为者也。吾尝谓天宝之祸,宋璟在犹可忧,而姚崇在则无虑。何也?彼明皇者,英主也。其畏璟而爱崇也,素矣。源乾曜奏事称旨,必曰姚崇之谋;不合,则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自崇死,而天下无如崇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然临轩之礼②,卒不相假者,终知林甫之非崇也。知其非崇而必用之者,太平日久而乐用才臣以自暇自逸,则姑任之为快。而张九龄者,宋璟俦也,有其道无其术,道不合则争,争不得则去。九龄去而天下无争之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使其时有若崇者,为之内娱主意于所甚安,而阴以计挤小人于外,则终玄宗之世,林甫不得专政,而禄山不得入宫矣。
(节选自袁枚《姚崇宋璟论》)
材料二:
春,正月癸卯,太庙四室坏,上素服避正殿。时上将幸东都,以问宋璟、苏,对曰:“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愿且停车驾。”又问姚崇,对曰:“太庙屋材,皆苻坚时物,岁久朽腐而坏,适与行期相会,何足异也!且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以关中不稔幸东都,百司供拟已备,不可失信,但应迁神主于太极殿,更修太庙,如期自行耳。”上大喜,从之,赐崇绢二百匹。己酉,上行享礼于太极殿,命姚崇五日一朝,仍入閤供奉,恩礼更厚,有大政辄访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注】①东都:唐代指洛阳。②临轩之礼:出自《资治通鉴》中“(姚、宋)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陛下三年A之制B未终C遽尔D行幸E恐未契F天心G灾异H为戒。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劣,文中指认为……不好,与《促织》中“成以其小,劣之”的“劣”意思相同。
B. 假,文中指给予,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假”意思不同。
C. 稔,文中指庄稼成熟,与《归去来兮辞》中“犹望一稔”的“稔”意思相同。
D. 迁,文中指迁移,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之迁”的“迁”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代姚崇、宋璟并称,但议论者多“优宋而劣姚”,不过袁枚更推崇姚崇。
B. 姚崇作为大臣,能做到不显露出排斥小人的迹象,但可以使君主日益疏远小人。
C. 袁枚认为,如果天宝年间姚崇仍然在世,或者有像他这样的宰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
D. 姚崇对幸东都之后,玄宗命他每月五日朝见一次,仍像以往那样进入内殿任职。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贵为大臣者,不逆其情,而善诱之以归于道。
(2)九龄去而天下无争之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
14. 材料一袁枚认为宋璟臣道“如山”、姚崇臣道“如海”,材料二是如何佐证这个观点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宋词,完成15-16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②!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北面长江,为登临圣地。②强对:强敌。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打破俗套,不写登临感怀之作常写的望中景物,而是直抒胸臆;而心中所感又不止一端,故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B.“一水横陈”三句写镇江的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转而批判统治者的苟安政策,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C.“因笑”三句,既承上片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使上下片浑然一体;又引出下文要“学英雄”祖逖中流击水、谢玄“破贼”,收复中原。
D.本词笔力纵横驰骋,时而激愤沉郁、怒陈笔端,时而慷慨激昂、抱负满怀,亦讽亦慨之中,显示出词人非凡的才气和胸襟气度。
16.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评价陈亮“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体分析二人的词作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与韩愈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李白《长干行》开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此与《氓》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近。
(3)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这种形式在古诗文中很常见,如“_______ 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缸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跟前或者菜园的中央。用不了多久,酱就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酱缸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会一路飞奔回家。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都是小鱼。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
18.下列句子中的“含糊”和文中加点的“含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的话语含糊不清,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
B.这个实验非常重要,一定要规范操作,不能有半点含糊。
C.你别门缝里看人,要比就比,我绝不含糊。
D.别看他年纪小,那手毛笔字写得可真不含糊。
19.文中画横线句“直至”前可以加逗号断开,而作者没有断开,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如要为文中第一段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列出鉴赏要点并简要分析。(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饿时因为有事要忙顾不上吃东西,等到事情忙完反而不饿了,大家都称之为“饿过劲”。为何会出现“饿过劲”的现象 这要追溯到我们血糖的来源。血糖是我们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源保障。正常血糖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1) ,人就会出现饥饿感。这时若进食,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对血糖进行及时补充,消除饥饿。如果此时没有进食,人体就会分解存储在肝脏中的肝糖原, (2) 。然而储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肝糖原分解殆尽后人体就会产生糖异生,通过分解肌肉和脂肪来使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血糖上升,机体能量得到补充,饥饿感就会消失。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22.请根据文段内容,把下面的原理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岁是走向独立的年纪。有人说,独立就是摆脱各种依赖,不被他人意见左右;也有人说,独立意味着建立新的依恋,以了解世界,洞悉自己。
上述材料,对你理解“独立”有何启发?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原文“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C项偷换了概念。
2.【答案 】A【解析】B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C“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正确。D“新质生产力注重'质’的提升”不对,应该是“量与质”的协调统一。
3.【答案】D【解析】D项流水线生产属于传统生产力,依靠劳动投入,缺少科技创新。
4.【答案】B
【解析】“整体增速更快”错误,应该是“整体增速稍慢”。由图表数据可知,科技生产力分项指数由 05左右上升到1.1左右,相当于增长了1倍多;绿色生产力指数和数字生产力指数都是由0.2左右增长到0.8左右,相当于增长了3倍左右。
5.【参考答案】①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内涵和最突出的特征;②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恒久动力;③高新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使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质的跃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每点2分)
【解析】根据材料二最后三段筛选信息概括。
6. D. 忧思萦头:指岳飞始终被忧愁缭绕,思念着祖国。(由“只见英雄勒马北望,忧思萦头”可知,忧思萦头,指的是岳飞因无法收复失地而愁思满怀。不是“始终被忧愁缭绕”。)
7. C 语言明快错
8. 答案要点(5分)①通过列举崔颢、李白、陆游、范成大等人在黄鹤楼上写下的锦绣诗篇,说明黄鹤楼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地点,也是基于此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航标。
②内容上来说,这些诗篇都离不开“愁”,他们愁友愁己愁山水。跨越时空,愁是共同的情感,与下文岳飞的《满江红》形成对比,岳飞的愁来源于国家遭难的切肤之痛,体恤到百姓疾苦的锥心之伤,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家国之愁,更突显了岳飞愁国愁民愁天下的形象。③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有感染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等(答到引用的效果即可)(评分标准:答对一点 2 分,意思全对5分。)
9. 答案要点(6 分)①岳飞的人生篇章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走向终点,黄鹤楼是其人生重要的地点。②黄鹤楼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岳飞在此写下《满江红》,词中承担天下的壮志,令所有吟咏黄鹤楼的诗词都黯然失色。③人民选择了岳飞,当地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爱国忠烈、护民战将,通过众多纪念地和遗址、大量的传说故事致敬岳飞、赞美英雄。④他的形象在黄鹤楼的矗立中,更显得威武雄壮,激励着后人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忠义精神,将这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评分标准:①②点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③④点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20分)
【答案】10. CEG11. D12. D
13. (1)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循循善诱使他归于正道。
(2)张九龄离任后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这才能凭借才能被重用。.
14. ①宋璟如山,壮勇刚强,意志坚定,以礼制、天意等为由直接驳斥了玄宗巡幸计划;②姚崇如海,清醒务实,善于应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玄宗考虑,并且给出合理建议,实现玄宗的想法。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陛下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往东都,恐怕与天意不符,上天才用灾异来示警。
“陛下三年之制”作主语,“未终”作谓语,故应在C处断开;
“遽尔”作“行幸”的状语,句意完整,故应在E处断开;
“恐”作谓语,“未契天心”作宾语,故应在G处断开。
故应在CEG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但议论者多认为宋优而姚劣。/成名因为它小而认为它劣质。
B.正确。“假”,给予;/借助。句意:(明皇)最终也不会给他以临轩目送之礼。/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
C.正确。句意: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而巡幸东都。/只再等上一年。
D.错误。“迁”,都是迁移、搬迁。句意:只是应将祖宗的牌位迁移到太极殿中。/盘庚迁移都城。故选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D.“每月五日朝见一次”错误,原文是“命姚崇五日一朝”,可见,应为每五日朝见一次。
故选D。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贵为大臣者”,判断句;“逆”,违逆,违背;“归”,使……归。
(2)“去”,离职,离任;“见用”,被重用。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宋璟的话“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愿且停车驾”是直言进谏,直接驳斥玄宗的计划,由此可概括:宋璟如山,壮勇刚强,意志坚定,以礼制、天意等为由直接驳斥了玄宗巡幸计划;
(2)姚崇说的“太庙屋材,皆苻坚时物,岁久朽腐而坏,适与行期相会,何足异也!且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以关中不稔幸东都,百司供拟已备,不可失信,但应迁神主于太极殿,更修太庙,如期自行耳”既没有否定玄宗的想法,又能给出合理的建议,由此可概括:姚崇如海,清醒务实,善于应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玄宗考虑,并且给出合理建议,实现玄宗的想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代(宰相中)姚崇、宋璟并称,但议论者多认为宋优而姚劣,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那壮勇刚强,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在朝为官,能使百僚邪心泯灭,这是像山一样伟岸的为臣之道。宋璟就是如此。沉静深邃,足智多谋,涵盖一切,“在机要政务上能够成就天下人的功业”,这是像海一样渊深的为臣之道。姚崇就是如此。然而山虽然高大,蛟龙却不会居住于此。海水虽然浑浊,变化却无法预测。所以我说姚崇更胜一筹。
君主固执己见、不听规劝而亲近小人,这是人之常情。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循循善诱使他归于正道。不一定有排斥小人的迹象,但能使小人与君主日益疏远。姚崇回答巡幸东都的询问,与他贬退姜皎、罢黜魏知古的行为,都是宋璟不屑于做的,但也是宋璟做不到的。我曾经说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倘若宋璟还在的话仍然值得忧虑,但姚崇还在的话则不必忧虑。为何这么说?那唐明皇,是英明的君主。他敬畏宋璟而喜爱姚崇,这是由来已久的。源乾曜陈奏事情符合圣意,(明皇)必定会说是姚崇的谋划;不合圣意,就说为何不与姚崇商议。自从姚崇去世后,天下没有比得上姚崇的人,李林甫才会凭借才能受到任用。然而,(明皇)最终也不会给他以临轩目送之礼,是因为他始终明白李林甫不是姚崇。知道李林甫不是姚崇,然而还要任用他的原因,是天下承平已久,(明皇)乐于任用有才之臣以使自己闲适安逸,那么姑且任用他使自己称心如意。而张九龄这位宰相,是宋璟一类的大臣,(可惜)只有宋璟的为臣之道,而无宋璟的为臣之术,(他与明皇)道不合则谏诤,谏诤不起作用则离任。张九龄离任后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这才能凭借才能受到任用。假使当时有像姚崇那样的大臣,在内能使君主内心快意于他十分安适的事物,而暗中设计将小人排斥到外地,那么玄宗整个在位期间,李林甫始终不能独揽政权,而且安禄山也无法进入宫廷。
材料二:
春天,正月癸卯日,太庙中有四间房屋倒塌,玄宗(为此)身着丧服,离开正殿(到其他殿堂处理政事)。当时玄宗准备到东都洛阳去,便向宋璟和苏颐征询意见,(两人)回答道:“陛下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往东都,恐怕与天意不符,因此上天才用灾异来示警。希望暂时取消巡幸计划。”(玄宗)又征询姚崇的意见,(姚崇)回答道:“太庙的木料,都是(三百多年前)前秦苻坚时的旧物,因年代久远而腐朽倒塌,碰巧与陛下的行期相合罢了,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君主以四海为家,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而巡幸东都,有关部门已经做好一切准备,(陛下)不能失信于民,只是应将祖宗的牌位迁移到太极殿中,重新修理太庙罢了,(车驾)还是应该如期东行。”玄宗十分高兴,采纳了姚崇的意见,并赏赐给他二百匹绢帛。已酉日,玄宗在太极殿举行享礼,命姚崇每五日朝见一次,仍像以往那样进入内殿任职,对他的礼遇也更加隆重,每有重要政事便征询他的意见。
15.C(“因笑”三句没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学英雄涕”是用新亭对泣的故事,讽刺南宋统治者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
16.①手法相似,均是善用典故。本词用了六朝、祖逖、谢玄等典故,《永遇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典故,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②主题相似,均含爱国愤世之情。两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北向伐金、收复中原的迫切期望,又有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慨。③风格相似,均呈豪迈之势。本词和《永遇乐》都是视野广阔,气魄宏大,纵论时弊,慷慨激昂,充满豪情壮志,显示出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和超拔气度。(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题(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示例一: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例二: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给分]
18.D 【解析】文中和 D 选项的“含糊”都有逊色之意。A 项指模糊不清;B 项指马虎、不认真;C 项指犹豫、胆怯。
19.不加逗号,使用长句,使酱的颜色变化过程更连贯,(2 分)更能体现我等待的急切, 以及对酱的喜爱(2 分)。
20.①语言口语化,朴实而生动。如“日子一过”“掰开”“贪馋”等词语。②连用动词,生动而富有情韵。制酱过程使用大量动词,可见记忆深刻,表现了对这种生活的怀念。③句式灵活,轻快活泼。长短句灵活变换,表现出对制酱的期待与喜爱。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 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面的“正常血糖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及后面的“人就会出现饥饿感”可知,横线处应该填写人会出现饥饿感的原因,且这个原因是与血糖的升降相关的。再结合文段最后的“血糖上升,机体能量得到补充,饥饿感就会消失”可知,应该是血糖下降,人就会产生饥饿感,血糖上升,饥饿感就消失。故此处可填写“当血糖降到一定值”。
第二空,由上句“如果此时没有进食,人体就会分解存储在肝脏中的肝糖原”可知,分解存储在肝脏中的肝糖原是为了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促使血糖浓度回升”。
22.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结合“正常血糖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当血糖降到一定值 ,人就会出现饥饿感”可知,血糖降低,会出现饥饿感,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饥饿”。
②结合“这时若进食,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对血糖进行及时补充,消除饥饿”可知,若进食,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对血糖进行及时补充,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碳水化合物”。
③结合“如果此时没有进食,人体就会分解存储在肝脏中的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殆尽后人体就会产生糖异生,通过分解肌肉和脂肪来使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可知,如果不进食,人体就会分解肝糖原和肌肉、脂肪,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肌肉、脂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