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罗 从 越
欣赏《小河淌水》
中国民歌的种类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
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
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
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
各地各民族由于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方言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
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劳动号子的特点: 1.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2.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 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欣赏《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它属于山歌类,主要描绘了正月和二月放马的高兴心情。
正月放马正月正 赶起马来登路程登路程 大马赶来山坡上 小马跑来随地踩 二月放马百草发 小马吃草深山里跑 马无野草不会跑 草无露水不会发
云南民歌的特点:
它有高腔音,打哦音,全曲节奏明快,曲调短促,表现出一种快节奏的放马气势。
山歌的特点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用来直畅而集中地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慢赶牛”、“挣颈红”等等。
它的内容广泛,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山歌,近些年有音乐家和学者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欣赏《脚夫调》
《脚夫调》是陕北民歌,属于信天游类,它描绘的是苍凉的黄土高原上,被逼离家赶脚的脚夫思恋妻儿悲叹苦难命运的主题。
陕北民歌特点:
陕北民歌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欣赏《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山东的沂蒙山是一个革命老区,那里的生活至今依然清贫,在解放时期,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军民大生产人民生活较好,沂蒙山的山水非常秀丽,本曲非常动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山东民歌特点:
旋律清丽高吭,节奏由缓到急。
欣赏《茉莉花》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属于小调,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它的旋律欢快流畅,婉转羞涩。
江苏民歌特点:
江苏民歌,属于小调,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它的旋律欢快流畅,婉转羞涩。
小调的特点
小调是 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
小调不受劳动的限制,且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加上有艺术修养的艺人的加工和传唱,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多样,曲调也更优美,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外,由于小调传唱面的复杂,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