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1
2
3
4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中原地区
河南
山东
河北
王大娘钉缸
是一种流行于河南民间的歌舞——地花鼓的代表作之一。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采用对唱形式,演唱内容反映了百姓的平常生活,具有一种特殊的的活力和亲切感。从句幅来看,一短(2小节)一长(4小节),局部不对称,但整体前后两部分十分规整(6对6),相互间保持着严密有序的呼应关系。整首民歌明快、诙谐、轻松。
好汉歌
王大娘钉缸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民歌与创作歌曲对比
类型 作曲 曲调 记谱 风格
民歌
不受专业限制,口头创作。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布断变化
口耳相传
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创作歌曲 有专业的创作技法 完成后基本固定不变 有实谱记载 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1、说说歌曲的音乐特点?
旋律舒展、节奏工整、感情奔放、
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2、歌曲共有 个乐句。每个乐句有 个小节构成。你能否发现前三个乐句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4
2
《沂蒙山小调》
2 5 3 2 3 5 3 2 1 2 —
●
●
●
●
●
●
●
●
●
●
2 5 2 3 5 3 2 1 6 1 —
●
●
●
●
●
●
●
●
●
●
1 3 2 3 5 2 7 6 5 6 —
●
●
●
●
●
1. 2 7 6 5 3 5 — — —
●
●
“鱼咬尾”
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最后一个音和后一句的第一个音相同。这种创作手法在文学中我们叫“顶真”,那么在音乐创作中我们叫“鱼咬尾”。
“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
起:音乐主题的呈示;
承:对主题的巩固,承上启下;
转:使音乐内容升华,节奏调式、调性形成对比;
合:综合全曲,大团圆。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歌送别刘十六归山》
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与王世慧版本相比较,说说两首歌有何不同?
彭丽媛版 3/4 拍 速度由慢变快 风格:
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王世慧版 4/4 拍 速度平缓 风格:
高亢嘹亮、有乡土气息
孟姜女
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有何异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江苏民歌——《孟姜女》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民歌的变异性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炼,歌曲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详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
中原民歌的特点
1、多为小调歌曲;
2、节奏较工整;
3、旋律平稳;
4、篇幅较短,篇幅长的多使用同一旋律不同歌词。
课堂总结
1、欣赏《王大娘钉缸》、《沂蒙山小调》、
《孟姜女哭长城》;
2、地花鼓;
3、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对比;
4、“鱼咬尾”和“起承转合”创作手法;
5、民歌的变异性;
6、中原民歌的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