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临考押题之健康的生活(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临考押题之健康的生活(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4 08:24:11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押题之健康的生活(广东专用)
分析近3年来广东中考真题,做出以下高频考点预测:
考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考点2 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考点3安全用药与急救
考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考点梳理与解题点拨】
【解题点拨】
1.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病初期。
2.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与非传染病的主要区别)。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等。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
经过的途径。如:通过空气、饮水、
饮食、生物媒介等都属于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如:儿童等。在以上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流行。
4.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等,这些举措都是属于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要搞好环境卫生(如:室内通风和消毒等)和个人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等生物媒介。如:在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的汶川等地发生强烈的地震后,为了防止疫情发生,我国政府决定抽调大批的防疫人员,对该地区的居住环境等地方,喷洒大量的消毒液,或对病人的衣物和餐具进行严格消毒等,这些举措都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不让易感者与病人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如:为了保护易感人群,给儿童注射疫苗,这里注射的疫苗和举措分别属于抗原和保护易感人群。
【易错提醒】
1.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
病原体是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而新冠患者或携带者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2.不同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不同,如对于麻疹和脊髓灰质炎,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蛔虫等消化道传染病以搞好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考点2.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考点梳理与解题点拨】
1.人体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人体免疫的功能:
(1)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2)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健康。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区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5.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易错提醒】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和过敏原也是属于抗原。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它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免疫功能不是越强大越好
免疫功能过于敏感会对某些食物和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也会对自身某些器官发起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攻击使其不能存活。
考点3安全用药与急救
【考点梳理与解题点拨】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 病情 、 体质 和 药物 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险。
(2)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物的分类:分为 处方药 (RX)和 非处方药 (OTC)。
2、急救措施
(1)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和 人工呼吸 。
(3)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段约 1/3 处。
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 100 次。
(4)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保证 呼吸道通畅 ,每分钟吹15-20次。
(5)先做 30 次心脏按压,再做 两 次人工呼吸(30:2)。
3、急救措施--出血症状及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血色 鲜红 ,呈喷射状。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近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 暗红 ,出血时一股一股往外冒。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远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一点一点往外渗,止血方法是把伤口处理干净后,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
(4)中医上“把”的“脉”实际上是手臂上的桡动脉;“青筋”指的是 静脉 。注射药物的血管是 静脉 。
(5)抽血、输液时,用橡胶管捆扎手臂的 近心端 。目的是 使血管鼓起,便于针刺入 。
(6)被毒蛇咬伤的伤口,用绷带捆扎伤口的 近心端 。目的是避免毒液向 心脏 扩散。
1.【2023广东真题】20. “三手烟”指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的有害物质。下列关于“三手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有害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 B. 残留时间长、容易被忽视
C. 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D. 人在阳台吸烟没有“三手烟”危害
【答案】D
【解析】A.焦油和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害,A正确。
B.烟草燃烧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空气、衣物、家具等表面上,并且这些残留物残留时间长、很容易被忽视,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长期接触烟草烟雾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C正确。
D.“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吸出的烟雾经过空气流动后沉积在物体表面,然后被其他人吸入的烟雾。即使在阳台吸烟,烟雾仍然会沉积在物体表面,并对周围的人造成危害,D错误。
故选D。
2.(2022·广东·中考真题)1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下列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
A.发现有人晕倒,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发现燃气泄漏,要关闭气源、开窗通风
C.当有人心跳骤停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D.当大静脉出血时,应及时在伤口近心端按压止血
【答案】D
【解析】A.发现有人晕倒,应该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紧急呼救电话时必须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区××路×弄×号×室”,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讲清病人的年龄、性别、伤情等自己的病史,A正确。
B.发现燃气泄漏时,应该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B正确。
C.遇到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在呼救并拨打120后,需要进行紧急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其步骤为打开患者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为了提高抢救的效率,C正确。
D.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脏。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伤口处的远心端,D错误。
故选D。
3.(2022·广东·中考真题)2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甚至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多细胞生物 B.使用公筷可切断其传播途径
C.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传染源
【答案】B
【解析】A.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错误。
B.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使用公筷可切断其传播途径,正确。
C.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错误。
D.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原体,错误。
故选B。
4.(2022·广东·中考真题)25.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中,属于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是(  )
A.戴口罩 B.打疫苗 C.勤洗手 D.测核酸
【答案】B
【解析】A.给患者戴口罩属于控制传染源,给建康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不符合题意。
B.注射疫苗后会在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增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
C.勤洗手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测核酸目的是诊断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及时发现病例,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广东·中考真题) 26.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是慢性病,不传染 B.医学对这些疾病无能为力
C.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D.可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答案】B
【解析】A.慢性病通常是指非传染性疾病,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爆发,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正确。
B.糖尿病目前虽尚无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如可以通过打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改善或治疗“现代文明病”,错误。
CD.研究表明,“现代文明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患这类病的风险还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正确。
故选B。
6.(2022·广东·中考真题)27.健康的皮肤能抵御环境中的多种病原体侵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防御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B.皮肤受损后容易造成感染
C.皮肤防御功能是后天形成的 D.日常生活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答案】C
【解析】AC.皮肤防御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不是后天形成的,A正确、C错误。
B.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其中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因此皮肤受损后容易造成感染,B正确。
D.日常生活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有利于皮肤正常功能的进行,如排汗,D正确。
故选C。
7.(2022·广东·中考真题)28小明得了急性扁桃体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 B.自行购买药物并随意服用
C.症状较重时自行加大用药量 D.病情稍有好转自行停止用药
【答案】A
【解析】A.小明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保证用药的安全和疗效,A正确。
BCD.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结合分析可知,“自行购买药物并随意服用”、“症状较重时自行加大用药量”和“病情稍有好转自行停止用药”都是不正确的用药方法,BCD错误。
故选A。
8.(2021·广东·中考真题)24.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功能缺陷病 B. 免疫反应时间越长,对人体越有益
C. 泪液的抗菌功能属特异性免疫 D. 免疫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A
【解析】A.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也是一种免疫功能缺陷病,A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
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所以,免疫功能贵在平衡,而不是“免疫反应时间越长,越有益”,B错误。
C.泪液的抗菌功能,对许多病原体都能起到免疫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免疫的功能之一是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D错误。
故选A。
9.(2021·广东·中考真题)28. 大规模推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是我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措施,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B. 可控制传染源
C. 能保护易感人群 D. 不能预防流感
【答案】B
【解析】A.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结合分析可知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
B.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注射疫苗不能控制传染源,B错误。
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注射新冠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不能预防流感,D正确。
故选B。
10.(2021·广东·中考真题)29.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下列可能引发胃癌的生活方式是(  )
A. 经常吃太成、腌制和烟熏食物 B. 按时吃早餐,聚餐使用公筷
C. 不吸烟、不喝酒、不沾染毒品 D.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答案】A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调节心情,保持愉快;按时吃早餐,聚餐使用公筷等;通常腌制、烟熏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酸盐致癌物质,因此经常吃太咸、腌制和烟熏食物,容易引起胃癌等癌症,A正确。
故选A。
1.(2024·广东江门·一模)2023年9月,我国学者成功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该技术有望用于人体器官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免疫器官
【答案】B
【解析】A.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A错误。
B.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后移植到人体,该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B正确。
C.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病原体(抗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C错误。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D错误。
故选B。
2.(2024·广东·模拟预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各地要做好甲型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简称“甲流”)的预防,建议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早就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流疫苗属于抗体
B.甲流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接种新冠疫苗能抵抗甲流病毒
D.未患甲流戴口罩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答案】B
【解析】A.甲流疫苗是由病原体甲流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甲流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甲流疫苗相当于抗原,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C.从免疫的类型看,接种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而对其他病原体无效,所以不能预防甲流,C错误。
D.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未患甲流戴口罩这种措施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3.(2024·广东清远·一模)登革热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社区定期进行灭蚊活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答案】B
【解析】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针对以上三个环节,确定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蚊虫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灭蚊可以切断传播途径,B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广东揭阳·一模)下列选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B.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
C.给肠炎患者静脉注射消炎药
D.患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患水痘
【答案】A
【解析】A.给小孩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属于计划免疫,故A正确。
B.被狗咬后打狂犬疫苗,是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不是计划免疫,故B错误。
C.给肠炎患者静脉注射消炎药,消炎药能杀死病原体,不是计划免疫,故C错误。
D.患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患水痘,是其体内已经获得了抗体,是特异性免疫,不是计划免疫,故D错误。
故选A。
5.(2024·广东清远·一模)广东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HPV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与生俱来的,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疫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起到特异性免疫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选择A。
6.(2024·广东·一模)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对传染病的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下列古人的防疫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南北朝时期设立了隔离传染病人的“六疾馆”
B.秦朝官府在大疫时期有掩埋尸体的做法
C.殷商百姓有火燎、烟熏进行消毒防疫的习惯
D.明朝时期民间医者使用“人痘”预防天花
【答案】C
【解析】A.南北朝时期设立了隔离传染病人的“六疾馆” 属于控制传染源,故A错误。
B.掩埋尸体的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故B错误。
C.殷商百姓有火燎、烟熏进行消毒防疫的习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C正确。
D.明朝时期民间医者使用“人痘”预防天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广东江门·一模)2023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图为艾滋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 表示艾滋病病毒,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丙表示传染源
B.乙表示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也能传播艾滋病
C.对甲进行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艾滋病
【答案】C
【解析】A.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根据分析可知,丙是易感人群,A错误。
B.图中乙是传播途径,但蚊虫的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B错误。
C.甲属于传染源,对甲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D.至今为止,还没有能预防艾滋病的疫苗,D错误。
故选C。
8.(2024·广东东莞·一模)春季需注意防范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流感病毒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C.始终紧闭门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所有病毒的抗体
【答案】A
【解析】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流感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B错误。
C.保护易感人群的作法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打疫苗产生抗体等,C错误。
D.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而且这种抵抗流感病毒的能力是人在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9.(2024·广东肇庆·一模)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个别同学左上臂的“铜钱”瘢痕是小时候注射预防麻疹疫苗的“证明”,注射的麻疹疫苗和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所以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抗原,产生抗体,是出生后才有的,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广东揭阳·一模)“回南天”时为阻挡水汽常会关紧门窗,此时长时间连续使用燃气热水器,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昏迷者进行人工呼吸即可不需拨打急救电话
B.一氧化碳与氧气相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C.一氧化碳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D.一氧化碳中毒是呼吸过程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发生障碍
【答案】A
【解析】A.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该对昏迷者进行人工呼吸,并且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A错误。
B.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200~300倍。可见,一氧化碳与氧气相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B正确。
C.一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C正确。
D.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显然,一氧化碳中毒是呼吸过程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发生障碍,D正确。
故选A。
11.(2024·广东东莞·一模)今年两会建议在东莞市社区全面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如果能正确使用AED并结合心肺复苏术,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单独实施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时,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可利用AED进行救治
B.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
C.不必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D.判断患者情况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答案】C
【解析】A.进行心肺复苏时,可利用AED进行救治,故A正确。
B.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 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故B正确。
C.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同时做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前,需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清理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故C错误。
D.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医生到来,故D正确。
故选C。
12.(2024·广东茂名·一模)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快感或兴奋,可以少量吸食
C.毒品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答案】B
【解析】A.毒品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故A正确。
B.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故B错误。
C.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故C正确。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故D正确。
故选B。
13.(2024·广东江门·一模)研究统计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B.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C.戒烟越早越好
D.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吸烟不影响健康
【答案】D
【解析】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图可知,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所以戒烟越早越好, 青少年吸烟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4.(2024·广东肇庆·一模)吸烟危害健康,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揭示烟草的危害性,依据“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开展探究,实验中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
A.水蚤的数量 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C.水蚤的心率 D.环境温度
【答案】B
【解析】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水蚤的数量,大小、环境温度等因素均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4·广东肇庆·一模)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心情焦虑、抑郁时,下列做不可取的是(  )
A.熬夜看手机、上网 B.找人谈心、倾诉
C.听听音乐调整心态 D.研学旅游、放松
【答案】A
【解析】A.熬夜看手机、上网,影响睡眠,不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A符合题意。
B.找人谈心、倾诉, 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真诚交流,缓释心中的压力,有利于调节情绪,B不符合题意。
C.听听音乐调整心态,有意识地转移话题,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C不符合题意。
D.研学旅游、放松,有意识地转移话题,调节紧张的情绪,从而心情得到缓解,有利于调节情绪,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4·广东肇庆·一模)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健康的是(  )
A.用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 B.高糖饮食、常喝奶茶等
C.积极参加有氧体育锻炼 D.拒绝吸烟、酗酒、毒品
【答案】B
【解析】A.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用量,副作用等,A不符合题意。
B.高糖饮食、常喝奶茶等,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类,含糖量高但营养单一,经常的饮用奶茶会造成青少年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B符合题意。
C. 积极参加有氧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吸烟、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都危害人体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也有影响;酗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危害人体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4·广东东莞·一模)在紧张的中考备考期间,很多同学不免有些焦虑。下列调节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  )
A.无缘无故冲父母大发脾气
B.把焦虑的感受告诉亲密的人
C.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D.睡前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答案】A
【解析】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在中考前,解决有些学生心理紧张的方法有三种:一、有意做点别的事情,如睡前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二、把自己心中的紧张感受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睡觉,由于心理过度紧张,往往会神经衰弱,而无缘无故冲父母大发脾气是不对的,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4·广东清远·一模)根据有关规定,烟盒上必须标有以下哪种警示(  )
A.“禁止吸烟” B.“请勿吸烟”
C.“吸烟有害健康” D.“吸烟导致肺癌”
【答案】C
【解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根据有关规定,烟盒上必须标有“吸烟有害健康” 警示,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24·广东梅州·模拟预测)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趁虚而入,因此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完成下面小题:
19.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0.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安全用药和急救方面,错误的做法是( )
A.OTC是非处方药物标志,可根据病情自行按说明书使用
B.症状严重时可以自行增加服用剂量
C.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
D.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答案】19.A 20.B
【解析】19.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属于病原体,A正确。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B错误。
C.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C错误。
D.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D错误。
故选A。
20.A.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A错误。
B.自己做主增加服药剂量或缩短服药间隔都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B错误。
C.流感疫苗进入人体,可以使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C正确。
D.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顺序规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
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D正确。
故选B。
21.(2024·广东佛山·模拟预测)【主题探究】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表所示。请完成下面小题。
组别 处理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第一次处理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第一次处理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1)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组绵羊起对照作用
B.每组用1只绵羊实验
C.经过第一次处理,甲组绵羊体内产生相应抗体
D.给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相当于人类接种疫苗
(2)下列与炭疽杆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炭疽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注射了脱毒病菌的绵羊是病原体
C.甲组绵羊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患炭疽的乙组绵羊,将其焚烧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1)B
(2)C
【解析】(1)A.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脱毒病菌的有无,甲组绵羊为实验组,乙组起对照作用,A正确。
B.每组用1只绵羊实验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绵羊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所用绵羊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绵羊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B错误。
C.从免疫的角度考虑,甲组绵羊注射的脱毒病毒属于抗原,注射脱毒病菌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刺激甲组绵羊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C正确。
D.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
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故给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人类接种疫苗,D正确。
故选B。
(2)A.炭疽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如果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注射了脱毒病菌的绵羊是传染源,B错误。
C.甲组绵羊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炭疽的乙组绵羊是传染源,将其焚烧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22.(2024·广东湛江·一模)【主题思考】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自然界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进行代谢,人类及动物也难以生存。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可能产生疾病。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中,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B. C. D.
(2)下图所示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毒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图中代表抗原和抗体的序号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答案】(1)C
(2)B
【解析】(1)选项中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蘑菇和D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C是细菌;根据分析知,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因此,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不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所以,图中①表示病原体,②代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当①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②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③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故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抗原、淋巴细胞、抗体。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押题之健康的生活(广东专用)
分析近3年来广东中考真题,做出以下高频考点预测:
考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考点2 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考点3安全用药与急救
考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考点梳理与解题点拨】
【解题点拨】
1.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病初期。
2.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与非传染病的主要区别)。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等。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
经过的途径。如:通过空气、饮水、
饮食、生物媒介等都属于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如:儿童等。在以上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流行。
4.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等,这些举措都是属于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要搞好环境卫生(如:室内通风和消毒等)和个人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等生物媒介。如:在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的汶川等地发生强烈的地震后,为了防止疫情发生,我国政府决定抽调大批的防疫人员,对该地区的居住环境等地方,喷洒大量的消毒液,或对病人的衣物和餐具进行严格消毒等,这些举措都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不让易感者与病人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如:为了保护易感人群,给儿童注射疫苗,这里注射的疫苗和举措分别属于抗原和保护易感人群。
【易错提醒】
1.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
病原体是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而新冠患者或携带者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2.不同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不同,如对于麻疹和脊髓灰质炎,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蛔虫等消化道传染病以搞好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考点2.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考点梳理与解题点拨】
1.人体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人体免疫的功能:
(1)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2)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健康。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区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5.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易错提醒】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和过敏原也是属于抗原。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它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免疫功能不是越强大越好
免疫功能过于敏感会对某些食物和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也会对自身某些器官发起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攻击使其不能存活。
考点3安全用药与急救
【考点梳理与解题点拨】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 病情 、 体质 和 药物 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险。
(2)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物的分类:分为 处方药 (RX)和 非处方药 (OTC)。
2、急救措施
(1)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和 人工呼吸 。
(3)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段约 1/3 处。
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 100 次。
(4)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保证 呼吸道通畅 ,每分钟吹15-20次。
(5)先做 30 次心脏按压,再做 两 次人工呼吸(30:2)。
3、急救措施--出血症状及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血色 鲜红 ,呈喷射状。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近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 暗红 ,出血时一股一股往外冒。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远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一点一点往外渗,止血方法是把伤口处理干净后,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
(4)中医上“把”的“脉”实际上是手臂上的桡动脉;“青筋”指的是 静脉 。注射药物的血管是 静脉 。
(5)抽血、输液时,用橡胶管捆扎手臂的 近心端 。目的是 使血管鼓起,便于针刺入 。
(6)被毒蛇咬伤的伤口,用绷带捆扎伤口的 近心端 。目的是避免毒液向 心脏 扩散。
1.【2023广东真题】20. “三手烟”指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的有害物质。下列关于“三手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有害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 B. 残留时间长、容易被忽视
C. 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D. 人在阳台吸烟没有“三手烟”危害
2.(2022·广东·中考真题)1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下列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
A.发现有人晕倒,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发现燃气泄漏,要关闭气源、开窗通风
C.当有人心跳骤停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D.当大静脉出血时,应及时在伤口近心端按压止血
3.(2022·广东·中考真题)2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甚至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多细胞生物 B.使用公筷可切断其传播途径
C.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传染源
4.(2022·广东·中考真题)25.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中,属于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是(  )
A.戴口罩 B.打疫苗 C.勤洗手 D.测核酸
5.(2022·广东·中考真题) 26.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是慢性病,不传染 B.医学对这些疾病无能为力
C.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D.可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6.(2022·广东·中考真题)27.健康的皮肤能抵御环境中的多种病原体侵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防御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B.皮肤受损后容易造成感染
C.皮肤防御功能是后天形成的 D.日常生活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7.(2022·广东·中考真题)28小明得了急性扁桃体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 B.自行购买药物并随意服用
C.症状较重时自行加大用药量 D.病情稍有好转自行停止用药
8.(2021·广东·中考真题)24.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功能缺陷病 B. 免疫反应时间越长,对人体越有益
C. 泪液的抗菌功能属特异性免疫 D. 免疫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9.(2021·广东·中考真题)28. 大规模推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是我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措施,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B. 可控制传染源
C. 能保护易感人群 D. 不能预防流感
10.(2021·广东·中考真题)29.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下列可能引发胃癌的生活方式是(  )
A. 经常吃太成、腌制和烟熏食物 B. 按时吃早餐,聚餐使用公筷
C. 不吸烟、不喝酒、不沾染毒品 D.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1.(2024·广东江门·一模)2023年9月,我国学者成功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该技术有望用于人体器官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免疫器官
2.(2024·广东·模拟预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各地要做好甲型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简称“甲流”)的预防,建议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早就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流疫苗属于抗体
B.甲流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接种新冠疫苗能抵抗甲流病毒
D.未患甲流戴口罩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3.(2024·广东清远·一模)登革热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社区定期进行灭蚊活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4.(2024·广东揭阳·一模)下列选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B.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
C.给肠炎患者静脉注射消炎药
D.患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患水痘
5.(2024·广东清远·一模)广东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HPV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6.(2024·广东·一模)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对传染病的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下列古人的防疫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南北朝时期设立了隔离传染病人的“六疾馆”
B.秦朝官府在大疫时期有掩埋尸体的做法
C.殷商百姓有火燎、烟熏进行消毒防疫的习惯
D.明朝时期民间医者使用“人痘”预防天花
7.(2024·广东江门·一模)2023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图为艾滋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 表示艾滋病病毒,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丙表示传染源
B.乙表示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也能传播艾滋病
C.对甲进行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艾滋病
8.(2024·广东东莞·一模)春季需注意防范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流感病毒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C.始终紧闭门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所有病毒的抗体
9.(2024·广东肇庆·一模)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个别同学左上臂的“铜钱”瘢痕是小时候注射预防麻疹疫苗的“证明”,注射的麻疹疫苗和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10.(2024·广东揭阳·一模)“回南天”时为阻挡水汽常会关紧门窗,此时长时间连续使用燃气热水器,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昏迷者进行人工呼吸即可不需拨打急救电话
B.一氧化碳与氧气相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C.一氧化碳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D.一氧化碳中毒是呼吸过程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发生障碍
11.(2024·广东东莞·一模)今年两会建议在东莞市社区全面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如果能正确使用AED并结合心肺复苏术,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单独实施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时,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可利用AED进行救治
B.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
C.不必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D.判断患者情况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12.(2024·广东茂名·一模)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快感或兴奋,可以少量吸食
C.毒品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13.(2024·广东江门·一模)研究统计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B.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C.戒烟越早越好
D.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吸烟不影响健康
14.(2024·广东肇庆·一模)吸烟危害健康,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揭示烟草的危害性,依据“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开展探究,实验中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
A.水蚤的数量 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C.水蚤的心率 D.环境温度
15.(2024·广东肇庆·一模)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心情焦虑、抑郁时,下列做不可取的是(  )
A.熬夜看手机、上网 B.找人谈心、倾诉
C.听听音乐调整心态 D.研学旅游、放松
16.(2024·广东肇庆·一模)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健康的是(  )
A.用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 B.高糖饮食、常喝奶茶等
C.积极参加有氧体育锻炼 D.拒绝吸烟、酗酒、毒品
17.(2024·广东东莞·一模)在紧张的中考备考期间,很多同学不免有些焦虑。下列调节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  )
A.无缘无故冲父母大发脾气
B.把焦虑的感受告诉亲密的人
C.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D.睡前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18.(2024·广东清远·一模)根据有关规定,烟盒上必须标有以下哪种警示(  )
A.“禁止吸烟” B.“请勿吸烟”
C.“吸烟有害健康” D.“吸烟导致肺癌”
(2024·广东梅州·模拟预测)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趁虚而入,因此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完成下面小题:
19.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0.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安全用药和急救方面,错误的做法是( )
A.OTC是非处方药物标志,可根据病情自行按说明书使用
B.症状严重时可以自行增加服用剂量
C.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
D.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1.(2024·广东佛山·模拟预测)【主题探究】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表所示。请完成下面小题。
组别 处理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第一次处理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第一次处理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1)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组绵羊起对照作用
B.每组用1只绵羊实验
C.经过第一次处理,甲组绵羊体内产生相应抗体
D.给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相当于人类接种疫苗
(2)下列与炭疽杆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炭疽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注射了脱毒病菌的绵羊是病原体
C.甲组绵羊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患炭疽的乙组绵羊,将其焚烧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2.(2024·广东湛江·一模)【主题思考】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自然界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进行代谢,人类及动物也难以生存。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可能产生疾病。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中,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B. C. D.
(2)下图所示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毒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图中代表抗原和抗体的序号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