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09: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三单元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君主专制” 建立、完善、强化的历程:
秦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确立皇帝制、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建立行省制度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西汉
推恩令、刺史制等
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呢?
确立
完善
加强
发展
强化
顶峰
巩固

登峰造极
——军机处的设立
1、议政王大臣会议:
自主学习课本101-102页,概括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
满族建立的清朝,为了减少汉族的疑惧与隔阂,减少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基本上沿用明朝的政治体制,给人一种照旧的延续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皇帝
内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清初中央官制示意图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清初,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皇权受到限制
清朝初期
议政王大臣会议
材料: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组成,他们参与处理一切军国大事,权力很大,甚至有罢免皇帝的权力,他们商讨并决定的事情连皇帝都不能改变。
问题
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了皇权
清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在位皇帝
表面目的
实质目的
人员组成
地位/性质
特点
职责/作用
影响
雍正
军机处·设立
为处理西北军务
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加强皇权
亲信大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军机处·特点
材料一:军机处内有官无吏,大臣人数少则2-3人,多则8-9人,以5人为常制。
材料二:军机处每天办理奏折多至五六十件,而且遵循“当日事,当日毕”的原则······凡是军机处发出的“廷寄”,都要依据里程按时送达。
材料三:军机处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军机处内景
根据材料,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职责
材料一: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诸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Q1:军机大臣有什么职责?
承旨:照皇帝的旨意拟写谕旨。
出政: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跪受笔录,
上承下达。
Q2:军机处会威胁到皇权吗?
没有决策权(实权)
皇帝一人
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
在位皇帝
表面目的
实质目的
人员组成
地位/性质
特点
职责/作用
影响
雍正
军机处·设立
为处理西北军务
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加强皇权
亲信大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简、速、密
跪受笔录,上承下达。无实权
合作讨论
阅读材料,说说军机处的设置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1: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材料2:
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秦朝
坐而论道
宋朝
站立议政
清朝
跪受笔录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代王朝中央行政体制的变革
秦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设三公九卿制
丞相一人之下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分散相权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废中书省
废丞相制度
权分六部
设军机处
【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想凌驾于各国之上,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马戛尔尼
根据书本第二子目的内容,概括清政府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防止“人民智力的进步”的措施。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都邑周边千里远,都是商民居住地”。却被清政府认为:“维”“止”两个字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打开脑洞,猜一猜查嗣庭出的考题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使其招致如此横祸?
维 止



文字狱

万马齐喑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案名 事由 结果
乔廷英案 “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 腰斩株族
卓长龄案 著《忆鸣诗集》。 满门抄斩
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胡中藻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徐骏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斩首,抄家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 死于狱中,亲属或处斩或流放。
以下官员或文人如何“得罪”了皇帝?
1、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 文字狱 ”。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巩固统治。
材料:清代的文字狱多因镇压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而发难。这显然是由于身为少数民族的清廷统治者,对数量巨大、文化悠久的汉民族的恐惧。清代帝王认为,汉人的民族意识一日不消灭殆尽,清廷的统治一日不得巩固。
——冯天宇《中国文化史》
捕风捉影——文字狱
康熙
雍正
乾隆
清朝的文字狱有何特点?
次数多
规模大
时间长
2、文字狱的危害:
结合材料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①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思想。
②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略》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材料三: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谁知相应寥寥,只得作罢。
3、文化专制政策: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约8亿字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康熙帝为北京孔庙书“万世师表”匾额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组织人力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四库全书》表面上是古籍整理,实际目的是将古代的文化典籍进行篡改,以删去不利之处保留对清朝统治有利的部分。反映民族矛盾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篡改实例一
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篡改实例二
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在清代也是犯忌的,因此被改作“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宋主曾住”。
鲁迅评价此书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清代禁毁书标准有4个:
1、对清朝统治不利。侮辱满族;
2、使人怀念明朝,从而不利于清朝统治。
3、与程朱理学相抵触。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
4、被处罚者的著作,或书中引用了被处罚者的姓名等。
——故宫博物院
《红楼梦》、《水浒传》在清代都是禁书,
小伙伴们想想是为什么?
3、文化专制政策:
②清朝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对清朝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天工开物》、《军器图说》这些科技著作都被禁毁,《天工开物》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和法国重见天日。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据统计,在这期间共销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 ——常建华《清史十二讲》
全国各地因编纂《四库全书》所查缴的禁书数量
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浩劫。
借编书之名行查书之实,破坏古书
历史上还有哪些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事件?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合作讨论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封建统治

贫富分化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
材料一:乾隆时期官员尹壮图:“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经过各省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官场腐败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封建迟暮危机重重
乾隆以后。贪污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者自保,千方百计第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①吏制腐败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封建迟暮危机重重
②军事松弛
(1)曾经威风一时的八旗兵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贪污兵饷,军备废弛;
(2)八旗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不是嗜酒好赌,就是养鸡斗鸟,十分颓废。
清朝官僚机构臃肿,运转费用庞大。皇帝花费无度,财政虚耗严重。
康熙、雍正两朝精心管制,存银高达7000万两;乾隆好大喜功,开销巨大;到了嘉庆十九年,存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③财政危机
乾隆帝南巡图(局部,清·徐扬绘,现藏故宫博物院)
影响:经济衰退,国力越来越虚弱
④社会危机
清朝中期以后,兼并土地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佃农或者流民,社会危机严重。
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如有的地方农民逢年过节要给地主献上“送节钱”,家里死人也要交纳“断气钱”。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万多人;在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8000人。
社会危机严重
官腐、军弛、
财困、民贫
1600——1670年西方绘制的世界地图
1613年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四海华夷图》
乾隆十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见到了英国来华大使马戈尔尼。马戈尔尼提出开放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使馆等要求。乾隆皇帝,用非常傲慢的言辞拒绝了这些要求,依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目塞听
——闭关锁国政策
1.表现:
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康熙时,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对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数量做出严格的限制
广州十三行西洋式建筑
18世纪末广州港盛况
18世纪末广州港盛况
广州十三行西洋式建筑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一种国家政策。
闭关锁国
(≠完全禁止对外交流)
规定:
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
出洋商船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只许用双桅,船员不得超过28人,只准带铁锅一口;
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2升。
2.闭关锁国定义?
依据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施原因。
3.原因: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致英国国王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又将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马戛尔尼的结论:“ (中国)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饥饿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民主
专制
在18世纪,当中国的大臣们匍匐雍正的脚下,跪受笔录,战战兢兢的时候;
西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拉上了断头台。
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只设立广州一个通商口岸,我们还是做着“天朝上国,我自为大”的迷梦时
西方殖民扩张的船队已经开始征服世界,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把它的贸易路线伸向世界各地
闭关锁国
走向世界
当我们还在为了一句诗大肆杀戮,推行文字狱控制思想的时候;
西方近代科学之光已经点亮。牛顿正通过自制的望远镜把目光伸向了遥远的天体。
文化专制
自由科学
男耕女织
当中国还沉浸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安逸中时;
工业革命
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材料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领先于世界,在清代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乾隆时期马戛尔尼访华 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
丝绸、宣纸 、各种工艺品。 (传统手工业品) 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
(科学制造产品)
4.影响:
消极:
清政府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限制一口通商,不准外商与中国一般商人直接做生意,禁止在外洋私卖洋货及走私入口等规定,对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与鸦片侵略,是有遏制作用的。……在鸦片战争前曾多次发生外国兵船侵入中国的事件。对这些事件,清政府都是站在反侵略的立场上,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的。这都说明,限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起过抵御侵略的作用。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这并不能阻止侵略的到来......
再后来,西方与中国进行了一次较量,
“日不落帝国”VS“天朝上国”……
肆·闭关锁国政策—封闭自守落伍世界
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全面失败而结束。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的事例、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唐朝: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
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
宋朝:
明朝:
清朝:
严格限制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落后
启示: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
做法: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
1.“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锦衣卫
2.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
A.适应军务需要 B.保证决策机密
C.提高办事效率 D.强化君主专制
随堂训练
C
D
随堂训练
3.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4.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