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考点1:排泄
1.概念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1)呼吸: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2)排汗: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3)排尿: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途径)。
考点2: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A]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B]输尿管:输送尿液。
[C]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D]输尿管:排出尿液。
2.肾脏的结构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
个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肾单位由[C]肾小球、[D]肾小囊和[E]肾小管组成。
①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②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③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由出球小动脉分出的)。
考点3: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 L,但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 L。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肾动脉内流动脉血,肾静脉内流静脉血。肾静脉与肾动脉相比,血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尿素等代谢废物的含量减少。
3.尿的排出
(1)排尿的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排尿的意义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选择题
1.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下列不属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途径的是( )
A.出汗 B.呼吸 C.排尿 D.排便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详解】A排汗、B呼吸、C排尿都是排出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都属于排泄。而D排便是人体内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脏——形成尿液 B.输尿管——排出尿液
C.膀胱——输送尿液 D.尿道——储存尿液
【答案】A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详解】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A正确。
B.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B错误。
C.膀胱能够暂时储存尿液,C错误。
D.尿道能够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A。
3.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
C.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D.肾静脉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囊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详解】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A正确。
B.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
C.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肾静脉中的血液是经过重吸收的血液,血液的尿素进入到尿液中,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是肾静脉中尿素含量低于肾动脉,D错误。
故选D。
4.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
B.④内的液体是原尿,不含葡萄糖
C.⑤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D.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可能是③出现病变
【答案】B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③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静脉,⑦集合管。
【详解】A.③是肾小球,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A正确。
B.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错误。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⑤是肾小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⑥,利于重吸收作用,C正确。
D.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最有可能出现病变的结构是③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把大分子的蛋白质滤过到原尿中,D正确。
故选B。
5.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①和③中
B.形成的尿液通过②被运输至③
C.③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D.通过④可以将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A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详解】A.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滤过是发生在肾小球中,重吸收作用发生在肾小管中,都在①肾脏中,A错误。
B.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③膀胱,B正确。
C.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③膀胱暂时储存,C正确。
D.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④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正确。
故选A。
6.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① B.①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正常人②中会含有葡萄糖 D.③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答案】B
【分析】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详解】A.①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A正确。
BC.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②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①肾小球不能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B错误;C正确。
D.③肾小管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D正确。
故选B。
7.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衰竭和尿毒症。其核心部分是一种用膜材料制成的透析器,当病人的血液流经透析器时,可以去除其中的代谢废物。人工肾主要替代的是肾中哪一结构的功能(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盂
【答案】A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目的是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所以人工肾的原理是代替人体肾脏内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故选A。
8.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B.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C.肾小管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D.肾静脉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答案】D
【分析】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囊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A正确。
B.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大量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C正确。
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低于肾动脉,D错误。
故选D。
9.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字母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序号代表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滤过作用 B.②中的液体称为尿液
C.B表示重吸收作用 D.正常情况下,③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
【答案】B
【分析】⑴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⑵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A正确。
B.②为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B错误。
C.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因此正常情况下,③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D正确。
故选B。
10.痛风病人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出。人体排出尿酸的主要器官是( )
A.肝脏 B.肾脏 C.肺 D.大肠
【答案】B
【分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
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详解】A.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等功能,A错误。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等成分,B正确。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错误。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错误。
故选B。
11.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 B.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
C.肾脏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
【答案】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A.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所以,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A正确。
B.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血液A流经的血管是肾动脉,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B正确。
C.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肾脏不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C错误。
D.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D正确。
故选C。
12.人体形成和暂存尿液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A.肾脏和输尿管 B.输尿管和尿道
C.膀胱和尿道 D.肾脏和膀胱
【答案】D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详解】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符合题意。
故选D。
13.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能排出废物,也能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尿液形成过程中,①起到过滤作用,②③起到重吸收作用
B.在②中可以检测到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C.如果出现血尿,可能是①功能异常
D.如果出现糖尿,可能是③功能异常,也可能是胰岛功能异常
【答案】A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观图可知: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详解】A.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尿液形成过程中,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起到滤过作用,③肾小管起到重吸收作用,A错误。
B.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在②肾小囊中可以检测到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若某人出现血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①肾小球,C正确。
D.尿液中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全部重
吸收造成的;若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把原尿中过多的葡萄糖重全部新重吸收回血液。所以如果出现糖尿,则可能是③肾小管发生了病变,也有可能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14.如图为肾脏内部结构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结构只有一处毛细血管网
B.图中①和②都是动脉
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④具有重吸收功能
【答案】A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
【详解】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包括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A错误。
B.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B正确。
C.③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主要是它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D正确。
故选A。
15.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血管壁为单层细胞便于滤过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血液中所有物质都能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D.通常情况,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无机盐
【答案】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A.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血管壁为单层细胞便于滤过,A正确。
BC.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细胞数量不会增加,BC错误。
D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错误。
故选A。
16.如图为肾脏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B.图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④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答案】B
【解析】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肾小管。
【详解】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包括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A正确。
B.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③肾小囊中主要是它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D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7.人体中很多器官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只由一层细胞,利于物质交换 B.流经肺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 D.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增加
【答案】D
【解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详解】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慢,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A正确。
B.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正确。
C.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正确。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变化以及小肠、肾脏的功能。
18.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C.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D.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答案】D
【分析】每个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详解】A.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个结构,A正确。
B.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B正确。
C.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C正确。
D.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脏的结构。
19.玲玲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滤过装置来模拟肾单位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流入塑料杯中的液体模拟的是( )
A.原尿 B.尿液 C.血浆 D.血细胞
【答案】A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即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组成。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题图中的绿豆和小米)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玲玲同学制作的滤过装置,漏斗和双层滤纸模拟肾小球,因此经过双层滤纸流入塑料杯中的液体相当于原
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尿液会变色,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不易被消化分解。甜菜红素在肾脏中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答案】B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在经过肾单位时,部分被过滤出血液的路线为: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人体内的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健康的成年人尿液形成的器官和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
A.肾脏、 大脑 B.肾脏、 脊髓 C.膀胱、 小脑 D.肾脏、 脑干
【答案】B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脊髓的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地地方。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它们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如排尿和排便等。
【详解】A.成年人尿液形成的器官是肾脏,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大脑,A错误。
B.成年人尿液形成的器官是肾脏,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正确。
C.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场所,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脑干,D错误。
故选B。
22.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葡萄糖
B.尿酸和尿素
C.葡萄糖和无机盐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D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故选D。
23.如图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而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半透膜能起到肾小球的作用
B.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高
C.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大量减少
D.装置B 应该模拟肾小管的功能设计
【答案】B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图中A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相当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新型肾单位芯片中半透膜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A正确。
B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B处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所以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要大量减少,比缓冲液入口的低,B错误,C正确。
D.装置B应该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D正确。
故选B。
24.下列不属于排泄意义的是
A.排出体内有害废物 B.调节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C.排出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 D.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如果尿素在体内积累过多人就会尿中毒(尿毒症),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详解】A.排泄能及时排出代谢废物,如排出二氧化碳和尿素等,A不符合题意。
B.排泄能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不属于排泄,C符合题意。
D.夏天人体排出大量的汗液还能带走身体部分热量,可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如图是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的肾单位内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图。①、②、③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③的名称和发生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A.肾小球、过滤作用
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过滤作用
【答案】B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详解】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③的名称和发生的生理过程分别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高蛋白饮食通常指饮食中的蛋白质所提供的热量超过食物总热量的20%。高蛋白饮食可能给肾脏健康带来某些影响。
(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可在小肠内被分解为 后,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的场所。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图中
(填序号)肾小球细胞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使其 功能受损,原尿中出现蛋白质。蛋白质无法经过 (填结构名称)的重吸收作用回到毛细血管中,随尿液排出体外。
(3)有研究表明,20%的酪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中)饮食,会使尿蛋白水平增加大约130%,而20%大豆蛋白饮食对尿蛋白影响不大。请综合以上研究,对肾病患者提出合理的蛋白饮食建议: 。
【答案】(1)氨基酸
(2) 形成尿液 ② 滤过 肾小管
(3)少食用动物蛋白(合理即得分)
【分析】观图可知: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
【详解】(1)蛋白质在人体的胃中被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图中的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内壁起到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③肾小管时,经过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细胞损伤,使肾脏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
(3)研究表明,20%的酪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中)饮食会使尿蛋白水平增加大约130%,因此肾脏病患者少食用含动物蛋白的食物。
27.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在体检中,甲、乙两人均检测出尿糖,为进一步确诊他俩是否患糖尿病,两人在第二天空腹测血糖后,进食了等量的米饭,并在餐后3小时内,每隔一小时分别测一次血糖,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人尿液中检测出的葡萄糖从图1中的 (填数字)处离开血液,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2)如图2,经检测进食1小时内两人血糖浓度都 ,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小肠中的肠液和 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 。
(3)由图2和图3可知,甲、乙两人中 的血糖调节功能正常,其所出现的尿糖病变,推测可能是肾脏
有炎症导致图1中 (填数字)的重吸收作用异常,也可能是他在验尿前曾摄入过多的糖类。
(4)医生从甲的血糖浓度变化及他自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的现象,判断他已患糖尿病。这是由于其体内 分泌不足,导致细胞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的能力减弱。
【答案】(1)③
(2) 增高 胰液 血液
(3) 乙 ⑤
(4)胰岛素
【分析】观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
【详解】(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即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甲、乙两人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从肾单位中的③肾小球处离开血液,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进食1小时内两人血糖浓度都上升,是因为淀粉在唾液、肠液、胰液(填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壁和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被吸收进入血液。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两人中乙的血糖浓度变化正常却出现尿糖,可能是肾脏有炎症导致⑤肾小管的重吸作用异常,也可能是他在验尿前曾摄入过多的糖类。
(4)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医生从甲的血糖浓度变化及他自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的现象,判断他已患糖尿病。这是由于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细胞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的能力减弱。
28.慢性肾脏病是一类进展性疾病。患者虽然不需要透析治疗,但患病后会导致肾功能损伤,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图1)构成,图中 (填序号)是肾小球,血脂增高引起的动脉硬化可导致其过滤作用降低,不仅使 中的原尿成分和含量改变,且使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增加,危及心血管的正常功能。
(2)某科研团队探究了有氧运动及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①研究选取8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对照组的处理是 。12周后测定并计算出每组与开始时指标的差值(如下表)。
组别 肾功能指标(差值) 肾功能指标(差值)
肾小球滤过率 (mL/min/1.73m2) 血尿素氮 (mmol/L)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 (mmol/L)
对照组 -0.11 -0.02 0.01 -0.02
有氧运动组 8.97 -1.10 -0.82 -1.53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 8.95 -1.20 -1.20 -2.04
注:有氧运动是进行踏自行车训练,抗阻运动是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均每周3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不应包括 (多选)的肾脏病患者。
a.需透析 b.年龄、身高、体重等无显著差异
c.有运动障碍 d.有严重心脏病
②受试者的血尿素氮、甘油三酯等指标均需空腹采集 血管的血液(图2)进行检测。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 ① 肾小囊
(2) 常规治疗、合理饮食、不进行运动训练 acd 静脉 有氧运动及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脂均有改善作用,且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血脂改善效果更明显(合理即可)
【分析】(1)图中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详解】(1)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图1)构成,图中①是肾小球,血脂增高引起的动脉硬化可导致其过滤作用降低,不仅使肾小囊中的原尿成分和含量改变,且使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增加,危及心血管的正常功能。
(2)①对照实验要设置对照组,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研究选取8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对照组的处理是常规治疗、合理饮食、不进行运动训练。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本研究选取的对象应该是年龄、身高、体重等无显著差异的个体。不应包括a需透析、c有运动障碍和d有严重心脏病的肾脏病患者。
故选acd。
②受试者的血尿素氮、甘油三酯等指标均需空腹采集 静脉血管的血液(图2)进行检测。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有氧运动及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脂均有改善作用,且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血脂改善效果更明显。
29.银耳是传统食用菌,其中所含的银耳多糖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1)科研人员利用下列装置模拟银耳多糖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分解的情况,方法和结果如下图。
①加入多种消化酶和胆汁等是模拟银耳多糖在 (填器官名称)中的消化。
②相对表观粘度降低表示银耳多糖被分解。实验结果表明,银耳多糖几乎不能被人体消化,而能被肠道菌群分解。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耳多糖能够提高肠道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2)为进一步研究银耳多糖的保健功能,科研人员以健康小鼠为材料进行实验,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饲料种类 粪便脂含量(mg/g) 血脂含量(mg/g)
1 普通饲料 30.54 2.09
2 ? 90.34 2.51
3 高脂饲料+1%银耳多糖 120.72 2.32
4 高脂饲料+2%银耳多糖 130.63 2.11
5 高脂饲料+4%银耳多糖 136.49 2.06
注:高脂饲料为在普通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脂类物质的饲料。
①该实验第2组的饲料种类是 。
②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银耳多糖可预防血脂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它, (填“促进”或“抑制”)了消化系统对高脂饲料的消化与吸收,使更多的脂类物质以 的形式从肛门排出。
(3)有人提出“食用银耳可以治疗高血脂症”,根据文中信息,你认为这一提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
【答案】(1) 小肠 与a组相比,b、c和d组的银耳多糖相对表现粘度无明显变化,e组中银耳多糖相对表现粘度明显降低
(2) 高脂饲料 抑制 粪便/粪便脂
(3)样例:
不合理,银耳多糖只能抑制健康小鼠消化系统对高脂饲料的消化与吸收,本实验未研究其是否能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
合理,银耳多糖可降低消化系统对高脂饲料的消化与吸收,有助于治疗高血脂症
【分析】(1)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联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面积大大增加;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详解】(1)①由分析可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是肝脏分泌的。因此加入多种消化酶和胆汁等是模拟银耳多糖在小肠中的消化。
②加入淀粉酶模拟的是银耳多糖在口腔中的消化,可以看出银耳多糖没有被分解;加入蛋白酶模拟的是银耳多糖在胃中的消化,可以看出银耳多糖没有被分解;加入多种消化酶和胆汁是模拟的银耳多糖在胰腺肝中的消化,银耳多糖依然没有被分解,可得出银耳多糖几乎不能被人体消化。加入正常人的肠道菌群后,可以看出银耳多糖相对表观粘度显著降低,表示银耳多糖能被肠道菌群分解。
(2)①根据对照试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变量为银耳多糖浓度的不同,因此第2组的饲料种类应该是高脂饲料,以跟第3、4、5组分别形成对照。
②根据实验2的结果可以看出,小鼠在食用高脂饲料后,粪便脂含量和血脂含量均明显升高。在服用了不同浓度的银耳多糖后,粪便脂含量显著升高,血脂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银耳多糖能抑制消化系统对高脂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使更多的脂类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从而预防血脂升高。
(3)银耳对人体来说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它不仅营N1养丰富,并且对一些疾病还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银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物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并且还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对于高血脂还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30.某生物社团的同学们利用注射器、橡皮管、漏斗等材料制作了人体内尿的形成模型(如图)。将橡皮管的漏斗以内部分戳出若干适宜大小的小孔,推动注射器,可看到橡皮管中的小塑料颗粒和部分水流到漏斗中,大塑料颗粒随水通过橡皮管流走。
(1)推动注射器,促使橡皮管中液体流动,模拟的是人体内 的跳动产生的动力。
(2)随橡皮管流走的大塑料颗粒相当于血液中的 和血细胞。进入漏斗中的含有小塑料颗粒的液体相当于形成的 ,肾脏中该过程称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
(3)橡皮管下段缠绕在漏斗下部的细管上,模拟在肾单位中出球小动脉第 次形成的毛细血管包绕在
肾小管上。
(4)该模型虽然表示出了肾单位的完整结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你认为该模型的弊端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是 。
【答案】(1)心脏
(2) 大分子 蛋白质 过滤/滤过
(3)2
(4)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的注射器模拟心脏,加入塑料颗粒的水溶液模拟血液,橡皮管模拟血管,漏斗模拟肾小囊,漏斗以内橡皮管模拟肾小球。
【详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肌肉)构成,它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推动注射器,促使橡皮管中液体流动,模拟的是人体内心脏的跳动产生的动力。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和大分子的蛋白质。所以随橡皮管流走的大塑料颗粒相当于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漏斗中的含有小塑料颗粒的液体相当于形成的原尿,肾脏中该过程称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3)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所以橡皮管下段缠绕在漏斗下部的细管上,模拟在肾单位中出球小动脉第2次形成的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上。
(4)尿液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肾小管的重吸收再能形成尿液。该模型虽然表示出了肾单位的完整结构,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1.为探究单纯服用中药汤剂和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两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情况见下表。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检测
甲 选择80名年龄、病情、身体状况 a 的志愿者,平分为甲乙组。 b 检测患者24h内尿
组 样 中 c 的含量。
乙组 口服中药汤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2)参与该实验研究的80名志愿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应该 ;表中甲组的处理方法是 ;治疗一段时间检测患者尿样中 的含量。
(3)对甲乙两组治疗前、后的尿样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显示,尿液中红细胞、蛋白质含量在治疗前后下降率最显著的是 组,说明 。
【答案】 肾小球 相似 口服等量中药汤剂辅以针灸 红细胞和蛋白质 甲组 单纯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肾病有效但口服中药汤剂辅以针灸效果更好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2)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参与该实验研究的80名志愿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应该相似,表中甲组
的处理方法是口服等量中药汤剂辅以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再检测患者尿样中血细胞和蛋白质的含量。
(3)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在治疗后,尿液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含量都有所下降,但甲组下降率最显著,这说明单纯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肾病有效但口服中药汤剂辅以针灸效果更好。
【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尽力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这将惠及众多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均会引发病情。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若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人是1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患病概率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摄入过多的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且缺乏运动,胰岛素虽然不断的过量分泌,但细胞对它敏感性下降,产生抵抗,所以相对于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显得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2型糖尿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青少年在患病前会明显超重或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期暂时性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未来患2型糖尿病及婴儿肥胖的几率,但是可以预防,且多数患者在生产后血糖水平能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很多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诊断。肾功能下降、肾脏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此外,视力下降、感觉减退、伤口不易愈合等问题也常见。严重时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并发症会导致死亡。
关于防治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遗传因素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远离糖尿病的有效做法。
(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 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 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 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
如图中[] 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中,因而形成糖尿,此过程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 (选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几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中的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大量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5)生活中,我们除了积极预防糖尿病,也应尽力关爱糖尿病患者。请从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对于青少年来说,为预防2型糖尿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
②请给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膳食的建议: 。
【答案】 肠液 呼吸 2 ⑤肾小管 毛细血管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能暴食暴饮
【分析】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1、分泌功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2、分泌部位:胰腺内的胰岛3、异常症:分泌不足→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详解】(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肠液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呼吸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如图中[⑤]肾小管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中,因而形成糖尿,此过程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几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中的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大量
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5)生活中,我们除了积极预防糖尿病,也应尽力关爱糖尿病患者。①对于青少年来说,为预防2型糖尿病,我们应该合理膳食、适当运动②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能暴食暴饮。
【点睛】熟记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考点1:排泄
1.概念:人体将 、 ,以及多余的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1)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2)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3) :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途径)。
考点2: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A] :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B] :输送尿液。
[C] :暂时贮存尿液。
[D] :排出尿液。
2.肾脏的结构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
个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肾单位由[C] 、[D] 和[E] 组成。
①肾小球:是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②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③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 (由出球小动脉分出的)。
考点3: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 作用:除了 和 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进入肾小囊中形成 。
2.肾小管的 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 、全部 和部分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 L,但每天排出的尿液
约1.5 L。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都流 ,肾动脉内流 ,肾静脉内流 。肾静脉与肾动脉相比,血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含量降低, 的含量增加, 等代谢废物的含量减少。
3.尿的排出
(1)排尿的过程: 。
(2)排尿的意义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选择题
1.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下列不属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途径的是( )
A.出汗 B.呼吸 C.排尿 D.排便
2.下列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脏——形成尿液 B.输尿管——排出尿液
C.膀胱——输送尿液 D.尿道——储存尿液
3.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
C.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D.肾静脉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4.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
B.④内的液体是原尿,不含葡萄糖
C.⑤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D.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可能是③出现病变
5.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①和③中
B.形成的尿液通过②被运输至③
C.③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D.通过④可以将尿液排出体外
6.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① B.①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正常人②中会含有葡萄糖 D.③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7.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衰竭和尿毒症。其核心部分是一种用膜材料制成的透析器,当病人的血液流经透析器时,可以去除其中的代谢废物。人工肾主要替代的是肾中哪一结构的功能(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盂
8.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B.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C.肾小管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D.肾静脉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9.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字母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序号代表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滤过作用 B.②中的液体称为尿液
C.B表示重吸收作用 D.正常情况下,③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
10.痛风病人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出。人体排出尿酸的主要器官是( )
A.肝脏 B.肾脏 C.肺 D.大肠
11.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 B.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
C.肾脏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
12.人体形成和暂存尿液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A.肾脏和输尿管 B.输尿管和尿道
C.膀胱和尿道 D.肾脏和膀胱
13.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能排出废物,也能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尿液形成过程中,①起到过滤作用,②③起到重吸收作用
B.在②中可以检测到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C.如果出现血尿,可能是①功能异常
D.如果出现糖尿,可能是③功能异常,也可能是胰岛功能异常
14.如图为肾脏内部结构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结构只有一处毛细血管网
B.图中①和②都是动脉
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④具有重吸收功能
15.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血管壁为单层细胞便于滤过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血液中所有物质都能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D.通常情况,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无机盐
16.如图为肾脏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B.图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④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17.人体中很多器官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只由一层细胞,利于物质交换 B.流经肺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 D.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增加
18.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C.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网 D.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19.玲玲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滤过装置来模拟肾单位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流入塑料杯中的液体模拟的是( )
A.原尿 B.尿液 C.血浆 D.血细胞
20.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尿液会变色,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不易被消化分解。甜菜红素在肾脏中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21.人体内的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健康的成年人尿液形成的器官和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
A.肾脏、 大脑 B.肾脏、 脊髓 C.膀胱、 小脑 D.肾脏、 脑干
22.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葡萄糖
B.尿酸和尿素
C.葡萄糖和无机盐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3.如图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而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半透膜能起到肾小球的作用
B.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高
C.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大量减少
D.装置B 应该模拟肾小管的功能设计
24.下列不属于排泄意义的是
A.排出体内有害废物 B.调节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C.排出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 D.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5.如图是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的肾单位内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图。①、②、③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③的名称和发生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A.肾小球、过滤作用
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过滤作用
二、非选择题
26.高蛋白饮食通常指饮食中的蛋白质所提供的热量超过食物总热量的20%。高蛋白饮食可能给肾脏健康带来某些影响。
(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可在小肠内被分解为 后,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的场所。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图中 (填序号)肾小球细胞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使其 功能受损,原尿中出现蛋白质。蛋白质无法经过 (填结构名称)的重吸收作用回到毛细血管中,随尿液排出体外。
(3)有研究表明,20%的酪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中)饮食,会使尿蛋白水平增加大约130%,而20%大豆蛋白饮食对尿蛋白影响不大。请综合以上研究,对肾病患者提出合理的蛋白饮食建议: 。
27.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在体检中,甲、乙两人均检测出尿糖,为进一步确诊他俩是否患糖尿病,两人在第二天空腹测血糖后,进食了等量的米饭,并在餐后3小时内,每隔一小时分别测一次血糖,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人尿液中检测出的葡萄糖从图1中的 (填数字)处离开血液,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2)如图2,经检测进食1小时内两人血糖浓度都 ,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小肠中的肠液和 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 。
(3)由图2和图3可知,甲、乙两人中 的血糖调节功能正常,其所出现的尿糖病变,推测可能是肾脏有炎症导致图1中 (填数字)的重吸收作用异常,也可能是他在验尿前曾摄入过多的糖类。
(4)医生从甲的血糖浓度变化及他自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的现象,判断他已患糖尿病。这是由于其体内 分泌不足,导致细胞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的能力减弱。
28.慢性肾脏病是一类进展性疾病。患者虽然不需要透析治疗,但患病后会导致肾功能损伤,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图1)构成,图中 (填序号)是肾小球,血脂增高引起的动脉硬化可导致其过滤作用降低,不仅使 中的原尿成分和含量改变,且使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增加,危及心血管的正常功能。
(2)某科研团队探究了有氧运动及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①研究选取8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对照组的处理是 。12周后测定并计算出每组与开始时指标的差值(如下表)。
组别 肾功能指标(差值) 肾功能指标(差值)
肾小球滤过率 (mL/min/1.73m2) 血尿素氮 (mmol/L)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 (mmol/L)
对照组 -0.11 -0.02 0.01 -0.02
有氧运动组 8.97 -1.10 -0.82 -1.53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 8.95 -1.20 -1.20 -2.04
注:有氧运动是进行踏自行车训练,抗阻运动是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均每周3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不应包括 (多选)的肾脏病患者。
a.需透析 b.年龄、身高、体重等无显著差异
c.有运动障碍 d.有严重心脏病
②受试者的血尿素氮、甘油三酯等指标均需空腹采集 血管的血液(图2)进行检测。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9.银耳是传统食用菌,其中所含的银耳多糖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1)科研人员利用下列装置模拟银耳多糖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分解的情况,方法和结果如下图。
①加入多种消化酶和胆汁等是模拟银耳多糖在 (填器官名称)中的消化。
②相对表观粘度降低表示银耳多糖被分解。实验结果表明,银耳多糖几乎不能被人体消化,而能被肠道菌群分解。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耳多糖能够提高肠道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2)为进一步研究银耳多糖的保健功能,科研人员以健康小鼠为材料进行实验,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饲料种类 粪便脂含量(mg/g) 血脂含量(mg/g)
1 普通饲料 30.54 2.09
2 ? 90.34 2.51
3 高脂饲料+1%银耳多糖 120.72 2.32
4 高脂饲料+2%银耳多糖 130.63 2.11
5 高脂饲料+4%银耳多糖 136.49 2.06
注:高脂饲料为在普通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脂类物质的饲料。
①该实验第2组的饲料种类是 。
②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银耳多糖可预防血脂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它, (填“促进”或“抑制”)了消
化系统对高脂饲料的消化与吸收,使更多的脂类物质以 的形式从肛门排出。
(3)有人提出“食用银耳可以治疗高血脂症”,根据文中信息,你认为这一提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
30.某生物社团的同学们利用注射器、橡皮管、漏斗等材料制作了人体内尿的形成模型(如图)。将橡皮管的漏斗以内部分戳出若干适宜大小的小孔,推动注射器,可看到橡皮管中的小塑料颗粒和部分水流到漏斗中,大塑料颗粒随水通过橡皮管流走。
(1)推动注射器,促使橡皮管中液体流动,模拟的是人体内 的跳动产生的动力。
(2)随橡皮管流走的大塑料颗粒相当于血液中的 和血细胞。进入漏斗中的含有小塑料颗粒的液体相当于形成的 ,肾脏中该过程称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
(3)橡皮管下段缠绕在漏斗下部的细管上,模拟在肾单位中出球小动脉第 次形成的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上。
(4)该模型虽然表示出了肾单位的完整结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你认为该模型的弊端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是 。
31.为探究单纯服用中药汤剂和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两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情况见下表。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检测
甲组 选择80名年龄、病情、身体状况 a 的志愿者,平分为甲乙组。 b 检测患者24h内尿样 中 c 的含量。
乙组 口服中药汤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2)参与该实验研究的80名志愿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应该 ;表中甲组的处理方法是 ;治疗一段时间检测患者尿样中 的含量。
(3)对甲乙两组治疗前、后的尿样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显示,尿液中红细胞、蛋白质含量在治疗前后下降率最显著的是 组,说明 。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尽力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这将惠及众多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均会引发病情。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若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人是1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患病概率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摄入过多的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且缺乏运动,胰岛素虽然不断的过量分泌,但细胞对它敏感性下降,产生抵抗,所以相对于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显得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2型糖尿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青少年在患病前会明显超重或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期暂时性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未来患2型糖尿病及婴儿肥胖的几率,但是可以预防,且多数患者在生产后血糖水平能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很多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诊断。肾功能下降、肾脏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此外,视力下降、感觉减退、伤口不易愈合等问题也常见。严重时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并发症会导致死亡。
关于防治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遗传因素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远离糖尿病的有效做法。
(1)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在人的唾液、胰液和 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运至全身细胞,参与 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 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如图中[] 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中,因而形成糖尿,此过程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
(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 (选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4)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婴儿未来肥胖的几率,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母体中的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大量葡萄糖而导致营养过剩。
(5)生活中,我们除了积极预防糖尿病,也应尽力关爱糖尿病患者。请从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对于青少年来说,为预防2型糖尿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
②请给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膳食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