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第六单元基础复习
四年级 下册
基础知识
课文详解
语文园地
考点提示
目 录
CONTENTS
基础知识
01
家贫(pín) 辛勤(qín) 老媪(ǎo) 萤火(yíng)
胤(yìng) 恭(gōng) 练囊(náng) 还(hái)卒业
盛饭(chéng) 卒业(zú) 笤帚(tiáozhou) 漩涡(xuánwō)
铁杵(chǔ) 枪栓(shuān) 扭动(niǔ) 一声不吭(kēnɡ)
姥爷(lǎo) 捆绑(bǎng) 劫难(jié) 晋察冀(jìn)
吆喝(yāohè) 趁其不备(chèn) 枕头(zhěn) 扒开(bā)
尸首(shǒu) 扭打(niǔ) 嘴唇(chún) 塞在怀里(sāi)
易读错的字音
倔强(jué) 老媪(ǎo) 叮嘱(zhǔ) 鼓鼓囊囊(nāng)
嘹亮(liáo) 倔强(jiàng) 轮廓(kuò) 捋下来(luō)
风靡(mǐ) 蹿进(cuān) 人才济济(jǐ) 啧啧赞叹(zé)
画框(kuàng) 山楂片(zhā) 蹬腿(dēng) 纸屑(xiè)
祈求(qí) 颠覆(fù) 雪屑(xiè) 葵花(kuí)
污迹(wū) 咯吱(gē) 搓手(cuō) 遗憾(hàn)
易读错的字音
囊萤夜读 恭敬 勤劳 晋察冀 炕沿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绸子 趁机 慌忙
铅:右上角不是“几”,没有钩笔。
迈:右部不是“方”是“万”,注意不要加点。
膊:右上角末笔别忘了点笔。
柜:右边偏旁是“巨”,里面不要写成“口”。
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
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
易写错的字
铅:铅笔 炕:炕席 晋:晋级 膊:赤膊
沿:边沿 杭:杭州 普:普通 胳:胳膊
栓:血栓 搏:搏斗 扒:扒开 绸:丝绸
拴:拴住 格:合格 趴:趴下 稠:稠密
呜:呜呜 尸:尸体 慌:慌忙 敌:敌对
鸣:鸟鸣 户:户口 谎:谎话 故:故乡
形近字
柔软→柔和 本领→本事 浑身→全身 打扮→装扮 集合→聚集 揺晃→揺摆
凶恶→凶狠 慌忙→急忙 商量→商讨 爱护→爱惜 可惜→惋惜 向往→憧憬
嘱咐→叮嘱 镇静→沉着 嘹亮→洪亮 坦然→安然 拘束→拘谨 抱怨→埋怨
安慰→安抏 妨碍→干扰 兴奋→激动 寻觅→寻找 空闲→闲暇 祈求→请求
感叹→感慨 清新→清爽 疑惑→困惑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近义词
黝黑→白皙 集合→解散 温和→暴躁 柔软→坚硬 慌忙→从容 倔强→温顺
沮丧→兴奋 熟练→生疏 胆怯→勇敢 高涨→低落 镇静→惊慌 拘束→自然
兴奋→平静 空寂→热闹 妨碍→促进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清新→污浊
反义字
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拟声词:哗啦哗啦 吧嗒吧嗒 呜哩哇啦 叽叽咕咕
AABB式: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推推搡搡
认认真真 红红火火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词语归类
1.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示例1.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起跑线。示例2.歹徒像恶狼一般盯着大家。
2.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仿写: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要用功,还要改进学习方法。
(2)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仿写:劳动结束了,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常考句型
课文详解
0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
囊萤映雪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胤恭勤不倦:胤车胤;恭勤:肃静勤勉。倦,疲倦。通:通晓,明白。
家贫不常得油:贫:贫穷。 得:买得起。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囊,用口袋装。
以夜继日:日,白天。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文章翻译: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重点句子
(1)【提取信息】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课题“囊萤夜读”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问题探究
(2)【个性感悟】读完这则短文,你有什么感悟?
读完这则短文,我认识到了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艰苦奋斗。
问题探究
《囊萤夜读》讲述了晋朝车胤勤奋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创造条件勤奋苦学。
文章主题
1.《铁杵成针》事讲的是李白小时候读书 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触动很大,发愤读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告诉 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的道理。
铁杵成针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
成:完成。 弃:放弃 去:离开。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过,路过,经过。是,这 。 逢:碰上。
老媪:老婆婆或老奶奶。 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
重点句子
(3)问之,曰:“欲作针”。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欲作针:欲:想要。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学业。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重点句子
1.【内容探究】李白为什么回去完成了学业?
因为李白被老妇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回去完成了学业。
问题探究
2.【联系实际】你有过类似李白“未成,弃去”的经历吗?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重点)
我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我从5岁就开始学舞蹈,到9岁时,因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就放弃了。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恒心,要肯下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问题探究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在象耳山读书期间经历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文章主题
小英雄雨来
1.《小英雄雨来》通过记叙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兵、怀念雨来、机智脱险。
主要内容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比喻】把芦花比作厚厚的白雪,写出了芦花又白又密的特点。
重点句子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环境描写】【比喻】【伏笔】环境描写一方面展示了雨来家乡美丽的风光,另一方面为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把苇絮比作鹅毛,写出了苇絮的轻柔和洁白。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重点句子
(3)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
【心理描写】“往哪儿跑呢”表现了雨来当时害怕挨打的心理。
重点句子
(4)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比喻】【动作描写】把雨来比作“小泥鳅”,形象生动,因为雨来浑身黝黑发亮,这一点和泥鳅很像。一个“扎”字写出了雨来动作灵活、机智果断。
重点句子
(5)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神态描写】【侧面描写】描写妈妈因找不到雨来而担心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雨来反应速度快,游泳水平高。
(6)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比喻】【动作描写】将雨来比作“小鸭子”,并通过“露、抖、抹、吹、望、笑”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雨来的调皮可爱,同时也渲染了芦花村和平、安宁、幸福的气氛。
(7)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杆长长的步枪。
【外貌描写】对爸爸的装束的描写,突出了战斗形势的严峻,同时写出雨来的爸爸一直在勇敢参加抗战。
(8)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心理描写】既写出了雨来对爸爸这种装束的好奇,又暗示爸爸的革命工作一直都在秘密进行。
(9)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夸张】“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外面的声音很大,说明当时情况紧急,场面混乱,暗示将要发生大事情。
(10)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夸张】“脚下像踩着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雨来跑得快;“朝后院跑”是为了引开敌人,同时也让敌人以为自己害怕,足见雨来的机智、果断和勇敢。
(11)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敌人用伪善的面孔来诱骗雨来,与刚才凶恶的形象形成对比。
(12)扁鼻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从扁鼻子军官的动作和话中可以看出,敌人继续假装友好,哄骗雨来,想让雨来告诉他们李大叔的行踪。
(1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雨来的勇敢和坚定。
(14)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李大叔听到雨来“牺牲”的消息后的震惊和痛苦万分的心情,烘托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15)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照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此处与前文照应,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展现出雨来的活泼可爱。
(1)【形象赏析】为什么把雨来称为“小英雄”?(重点)
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不管敌人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他始终坚强不屈、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当敌人准备枪毙雨来时,他趁敌人不注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跳水逃走。雨来的做法充分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爱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所以把雨来称为“小英雄”。
问题探究
(2)【写法探究】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运用大量笔墨来描写雨来的家乡?(重点)
这段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展示了雨来家乡的迷人风光,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雨来对家乡的爱,这也是雨来与敌人做斗争的思想基础。
点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作答时,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3)【形象赏析】【写法探究】第5自然段表现了雨来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雨来游泳本领高,机灵调皮,为后文写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埋下伏笔。
点拨:先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抓住“抖”“抹”
“吹”“笑”等动词,总结出雨来的特点;然后结合全文内容,判断其作用。
(4)【写法探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重点)
这句话既是雨来同敌人顽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又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点拨:从情感表现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其作用。
(5)【词句品析】“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雨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一定年纪大,指人是否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去衡量”。雨来小小年纪,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敌人进行斗争,他是一个有志气的小英雄。这一评价是人们对雨来发自内心的赞扬,雨来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点拨: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再联系本文的中心思想,答出人们对雨来的赞美。
(6)【写法探究】故事的结尾妙在哪里?
内容上:故事的结局是雨来没有死,这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结尾处又补叙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结构上:照应前文。
点拨: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注意答出“意外的惊喜”。
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课文主题
我们家的
男子汉
主要内容
1.《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文章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小“男子汉”的形象,体现作者对“小小男子汉”的无限疼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三件事来写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①他对食物的兴趣;②他对独立的要求;③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从中看出看出作者对他的喜爱与赞赏之情。结合课文内容可以给每个部分换相应 的小标题如下:
①率真爽气的男子汉;②自立自主的男子汉;
③沉着勇敢的男子汉。
【比喻】把他的小手比作倔强的活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想要独立的愿望。
(1)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重点句子
(2)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
【语言描写】三个“不要”表现出他对独立的渴望。
重点句子
(3)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他第一次自己买东西时的紧张。
重点句子
(4)他推开那些妨碍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拥挤的人群里了。
【动作描写】“推”“抓”“蹿”都极具力度,充满生命的活力,表现出“我们家的男子汉”在富有挑战的环境中表现出的沉着与刚强。
重点句子
主人公是一个儿童,从年龄和体魄上来说称不上是“男子汉”。可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显露出了男子汉的特征,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刚强坦诚、沉着勇敢,所以作者称他为“男子汉”。
点拨:认真阅读全文,从中总结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孩,作者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呢?(重点)
问题探究
(2)【写法探究】文章的主体部分各有一个小标题,你能简要说一说小标题的作用吗?
小标题是对文章每一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有提示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问题探究
(3)【提取信息】“我”是怎么发现小主人公“对独立的要求”的?
“我”是从小主人公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发现他“对独立的要求”的。如和他外出时,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在买山楂片时,他提出要自己买,并嘱咐“我”不要讲话,他勇敢地开口却紧张得忘了要买什么东西,“我”替他说了之后,他神情有些沮丧;他坚持自己去换橘子水,即使不受重视,被晾在一边,也不退却。
问题探究
(4)【情感把握】阅读本段,想一想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重点)
“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失败,“忍住了”是要维护他要求独立的自尊,是对他的理解和尊重。这些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关爱和赞赏。
问题探究
(5)【归纳概括】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了哪两件事?写出了小主人公的什么特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了小主人公上托儿所和乘火车回安徽两件事。前者写出了他的沉着、冷静,后者写出了他的勇敢、沉着和刚强。
点拨:通读第四部分,找出具体事例,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总结人物特点。
问题探究
(6)【发散思维】试着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并说一说列小标题的方法。
第二部分:“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他吃饭很爽气”。第三部分:“他提出要自己买”“不要,不要,我自己说”。第四部分:“他坦然接受了现实”“他勇敢地抓住窗框”。
列小标题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可以引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可以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等等。
问题探究
本文是一篇关于成长的叙事散文,讲述了“我”的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通过描写他对食物的兴趣、对独立的要求和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等片段,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表达了“我”对于能够见证一个小男孩成长的骄傲与欣喜。
课文主题
芦花鞋
1.《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记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课文围绕主人公青铜讲了 编芦花鞋 和 卖芦花鞋 两件事情,表现了青铜的 勤劳、懂事、天真和善良 。
主要内容
【比喻】将芦花比作鸭绒,写出了芦花柔软、蓬松的特点。
(1)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重点句子
(2)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环境描写】“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还在下”说明天气特别恶劣。
重点句子
(3)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没有人,只有大雪不住地抛落在空寂的街面上。不一会儿,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
【环境描写】“几乎没有人”“大雪不住地抛落”暗示鞋子不太好卖,说明青铜卖鞋很辛苦,也说明他是一个懂事、能吃苦的孩子。
重点句子
(4)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屋里人的话表现了小镇人们的善良,“摇了摇手”则表明了青铜的坚持。
重点句子
“芦花鞋”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本文围绕芦花鞋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文章结构严谨,主旨深远。
点拨:通读全文,为每一部分列出小标题,从小标题中可知“芦花鞋”是本文行文的线索,然后结合以线索作为题目的好处作答即可。
(1)【文脉梳理】作者为什么以“芦花鞋”为题?
问题探究
(2)“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一句中,“亮堂堂”用得十分巧妙,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巧妙在哪里。
这笔收入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对家境并不富裕的青铜一家来说,可以解决家里的一部分困难,让以后的日子好过些。想到这里,一家人心情舒畅,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亮堂堂”用在这里,既指心底的亮堂,也指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自然贴切。
问题探究
(3)【情感把握】从对青铜和葵花精心挑选芦花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了兄妹二人做事认真仔细,葵花说的话和对青铜的神态描写,让我感受到兄妹之间的浓浓亲情。
问题探究
(4)本文用空行的方式将文章分成四个部分,你能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吗?
示例一:(以青铜为线索)“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大雪中坚持卖鞋”“卖了自己穿的鞋”。
示例二:(以芦花鞋为线索)“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喜爱芦花鞋”“最后一双芦花鞋”。
点拨:认真阅读每个部分,总结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还可以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小标题一定要能够准确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要简洁。
本文可以从两条线索(青铜、芦花鞋)来概括。
问题探究
(5)【个性感悟】课文中描写的芦花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中描写的芦花鞋给我的印象是精致美观、厚实、暖和,既像鸟窝又像鸟,特别好看。
点拨:作答个性感悟类题目,既需要关注文本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即可。
问题探究
(6)【人物赏析】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重点)
课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青铜美好的品质。从青铜为了补贴家用,和家人一起编织芦花鞋,并冒着大雪拿到镇上去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为家人着想、执着的孩子;从青铜并没有因为城里人喜欢芦花鞋就涨价,还为了不让买鞋的人失望,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掉卖了,自己却赤脚走在雪地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纯朴、善良、憨厚、乐于助人的孩子。
点拨:作答本题,需结合人物的言行,从具体的事件中总结出人物的美好品质。
问题探究
本文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乐于助人等美好品质。
课文主题
语文园地
03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如何把握较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篇幅较长,且都是分成若干部分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像《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主要内容。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什么是小标题?
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题目,这叫标题。如果把文章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在每个部分前加一个题目,就叫小标题,它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与提示。
交流平台
3.列小标题的方法有哪些?
①摘录法:就是从课文的段落中去找词、词组或短语,做小标题。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六大段,用课文中的原话可以做小标题。
第一段:“往河沿跑”;
第二段:“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把缸搬回原地方”;
第四段:“什么也没看见”;
第五段:“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段:“雨来没有死”。
交流平台
②浓缩法:就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把主要的意思加工提炼成小标题。如:《小英雄雨来》也可以列出如下小标题。
第一段:喜欢游泳,本领高超;
第二段:接受教育,懂得道理;
第三段:掩护大叔,不幸被捕;
第四段:遭受毒打,宁死不屈;
第五段:听到枪声,万分悲痛;
第六段:跳入水中,躲过敌人。
交流平台
4.阅读较长文章的方法呢?
(1)默读法。虽然不出声,但是朗读的情景都是装在脑子里的。
(2)勾画、摘录法。阅读时针对重点内容和不懂的地方,注上符号。
(3)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
(4)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可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一些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5)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6)边读边思考。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结构等形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
(1)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理解: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囊萤夜读:东晋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由于家境贫寒,他没钱买灯油,晚上无法读书。夏天他就用白绢做的口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含义: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词句段运用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读书至深夜。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战国时的苏秦,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
含义: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贫穷,没钱买灯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含义: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铁杵成针:传说李白幼年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业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了,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含义: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词句段运用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时与游酢(zuo)一起去拜谒程颐,恰巧程颐正在休息。杨时与游酢不敢惊动程颐,就在旁站立等待。等到程颐醒来,门前的积雪已经快半米深了。含义: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手不释卷:东汉末年,吕蒙是东吴的大将。他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他说:“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好学,受益匪浅。
含义: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手不释卷: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的故事。
含义:形容勤奋好学。
你还知道哪些与求学有关的成语呢?
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牛角挂书
词句段运用
(2)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词句段运用
点拨:这四个句子虽然都是比喻句,但是感彩不同。前两个句子的加点部分把雨来分别比作了“小泥鳅”和“小鸭子”,是褒义的,写出了对雨来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用“鹰的爪子”和“恶狼的眼睛”这两种凶狠的动物的身体部位作比喻,是贬义的,写出了敌人的凶恶,表达了对敌人的痛恨。
改写句子:
◇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那个小偷用两只老鼠般的眼睛,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日积月累
注释:
独坐敬亭山:指独自坐在敬亭山中。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完,没有了。
独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日积月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赏析:这首诗借景抒情,以独坐敬亭山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考点提示
04
1.《文言文二则》常考查:
《囊萤夜读》的背诵;
课文大意。
2.《小英雄雨来(节选)》常考查:
通过给本文的六个部分拟小标题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雨来有着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爱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做铺垫,渲染气氛,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
考点提示
3.《我们家的男子汉》常考查:
结合小标题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描写小外甥对食物的兴趣、对独立的要求和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等片段,生动刻画了一个成长中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的原因(因为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刚强坦诚、沉着勇敢);
作者对小男子汉的感情(骄傲和欣喜)
考点提示
4.《芦花鞋》常考查:
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围绕“芦花鞋”,写了青铜全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城里人买芦花鞋和青铜卖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故事);
从细微之处感受青铜的性格特点与美好品质(纯朴、善良、勤劳)。
5.语文园地:
①考查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利用小标题、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前后联系);
②考查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③考查背诵《独坐敬亭山》。
考点提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