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张PPT)
第五单元基础复习
六年级 下册
基础知识
课文详解
语文园地
考点提示
目 录
CONTENTS
基础知识
01
钉住(dīng) 似的(shì) 不屑(xiè) 鄙夷(bǐyí) 华罗庚(huàgēng)
机械(xiè) 漩涡(xuán) 领域(yù) 俄裔(yì) 蟋蟀(shuài)
干脆(chuì) 调整(tiáo) 发愁(chóu) 锲(qiè)而不舍 曾经(céng)
高傲(ào) 露宿(lù) 测验(cè) 憎恶(zēngwù) 钉钮扣(dìng)
易读错的字音
救援 辩论 司空见惯 花蕊 蚯蚓 清脆 恐怖 蟋蟀
辩:中间是“讠”,注意与“辨”相区别。蟋:注意右上不要写成“采”。诞: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械:注意右边是“戒”,不是“戎”。
易写错的字
词语表生字
援(yuán) (支援) (援助) 俱(jù) (俱备) (俱全)
弗(fú) (弗若) (莫弗) 辨(biàn) (辨别) (分辨)
词语表生字
域(yù) (疆域)(区域) 惯(guàn) (习惯)(惯常)
圃(pǔ) (菜圃)(花圃) 盐(yán) (盐巴)(盐田)
溅(jiàn) (溅落)(飞溅) 蕊(ruǐ) (花蕊)(雌蕊)
魏(wèi) (魏国)(魏军) 搜(sōu) (搜集)(搜寻)
蚯(qiū) (蚯蚓) 蚓(yǐn) (蚯蚓)
版(bǎn) (出版)(版图) 阶(jiē) (台阶)(阶级)
词语表生字
脆(cuì) (干脆)(脆亮) 拦(lán) (拦住)(拦截)
玻(bō) (玻璃)(玻璃钢) 璃(lí) (玻璃)(琉璃)
恶(è) (凶恶)(险恶) 怖(bù) (恐怖)(可怖)
蟋(xī) (蟋蟀) 蟀(shuài) (蟋蟀)
弓缴~弓箭 单调~单一 入神~入迷 唯恐~担心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和谐~和睦 研究~钻研 敏锐~敏感 顺序~次序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憎恶~厌恶 失望~绝望 调整~调理 难过~难受 无独有偶~成双成对
近义词
挺脱 虚弱 直硬 柔软 一模一样 迥然不同 平平整整 坑坑洼洼
侵犯 保卫 清爽 沉闷 稀溜溜 稠糊糊 天衣无缝 漏洞百出
结实 虚弱 出色 平庸 手疾眼快 笨手笨脚 精神抖擞 萎靡不振
反义词
手疾眼快:疾:迅速。 鄙夷不屑:屑:屑:值得、愿意。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争论不休:休,停止。
全神贯注:注,集中。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因人而异:因:根据;异,不同。 走马观花:走,跑。
自愧弗如:弗,通“不”。 声泪俱下:俱,都,一起。
词语解释
不以为然:然,正确,对,这样。
过犹不及:及,达到。不及,达不到。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赴汤蹈火:汤,热水。 蹈:踏。
苟日新:如果。新:这里指行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靛青,一种染料。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如果。法: 效法。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周: 通“赒(zhōu)”, 帮助。 循: 沿袭。
词语解释
①ABB式词语: 急匆匆 圆溜溜 黑洞洞 响当当 赤裸裸 白花花
②ABAC式词语:摆来摆去 冷言冷语 一心一意 再三再四 一五一十 自由自在
③描写动物叫声的词语:狗吠 鸡啼 鸟鸣 狼嚎 猿啼 虎啸
④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无独有偶 天罗地网 古往今来 大同小异
七上八下 大呼小叫
⑤形容学习刻苦的成语:专心致志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凿壁偷光 废寝忘食⑥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不足为奇 见怪不惊 熟视无睹 屡见不鲜
⑦关于探求原因的俗语:打破砂锅问到底
词语积累
1.比喻句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刚升起来的太阳比作车盖,把正午的太阳比作盘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时间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特点。
2.拟人句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的虫在草丛中的鸣叫声看作人在唱不同的歌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晚虫子鸣叫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句子积累
3.反问句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现了“我”对自己的猜想的肯定。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两个小孩的机智可爱,又引发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也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句子积累
1.“不许动”,里面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几句话采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让我们体会到“我”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
理解句子
2.“?”拉直变成“!”
“?”是发现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标点符号的好处: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启发:告诉我们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要想获得真理,就要做到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坚持不懈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理解句子
课文详解
02
文言文二则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知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主要内容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两句话是一问一答,前一句是问,意思是: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后一句自己做了回答:我可以说完全不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言自明:只是不步专心致志地学罢了。
重点句子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6.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3.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4.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5.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6.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重点句子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两个学生分别是怎样学习下棋的 请你用文中语句回答。
问题探究
前一个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鹜、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后一个人: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2.用恰当的成语评价弈秋的两个学生。
一人学习专心致志,另一人学习三心二意,两人在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差别。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亲爱的同学,态度决定一切,不同的学习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向课文中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学习,不要像后一个人那样,听课三心二意,这样是学不好知识的。
4.从文中可知,后一个人学习的效果很差。如果你的班里也有这样的人,你会怎样劝他
两小儿很难驳倒对方的观点。
因为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都以事实和生活中的常理为依据,各有各的道理,因此很难驳倒对方的观点。
5.两小儿能驳倒对方的观点吗 为什么
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不能骗你们呀!
②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能通过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发现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6.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听后,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主要是参照物的大小差异所造成的视觉差异。日出之初在天边,参照物是范围小的天边、山、树等,这样太阳看起来就比较大,如车盖。日中时太阳在正中天,参照物是范围很大的整个天空,太阳看起来就小,如盘盂。
7.为什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因日出之初太阳光斜得利害,太阳高度小,地面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太阳光所经过的大气层更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日初出沧沧凉凉”。而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多得多,同时太阳光所经过的大气层比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所以“日中如探汤”。
8.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结论。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小儿说的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①应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
②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③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
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
⑤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
9.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示例一:我喜欢两个小孩。因为两个小孩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会大胆质疑,能提出一定的猜想,说话有理有据。
示例二:我喜欢孔子。因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写两个人同在弈秋的教导下学下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导致结果不一样这件事告诉大家做事情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感悟:通过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我们明白了学习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因此我们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脚踏实地,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主题概括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主要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正午离人近,就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故事赞扬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告诉了我们学无止境,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感悟:通过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我们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无法判断的事情。所以我们更要不断学习,同时敢于质疑、思考,这样求知的步伐才能越迈越稳健。
主题概括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主要内容
(1)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句子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 ”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
这样的表达化抽象为具体,语言凝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1.“把‘ ’拉直变成‘!’”中,“ ”和“!”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表达有何好处
问题探究
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微”“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真理”。
2.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示例:牛顿坐在树下看书,忽然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砸中他的脑袋。(现象)他捡起苹果,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呢 (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探究,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真理)
3.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你还能补充一个事例吗 (请仿照三个事例的表述顺序写)
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勤于探索,追根求源。
4.这三位科学家为什么会成功 请你说说原因。
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启发: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直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开疑问,发现真理。
5.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用科学发展史上的 三个 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锲而不舍 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断实践探究,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感悟:我们对周围的事物通常会习以为常,不善于观察。我们今后要留意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文章主题
表里的生物
《表里的生物》作者 冯至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课文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主要内容
1.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句解:[时间词][铺垫]“小时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我”从小处于没有机器的声音的生活环境中,为下文写“我”对怀表能发出声音产生疑问做铺垫。
重点句子
2.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解:[拟人]由鸟叫、狗吠、蝉叫、虫唱、老人敲出的钟声、盲人弹出的弦声来证明“我”的观点,表明这个观点是“我”经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来的,突出“我”爱观察、爱思考的特点。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重点句子
3.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句解:[反问]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气,尽管这观点会让人觉得幼稚,却表现出“我”是一个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孩子。
重点句子
4.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句解:[转折]“可是”表转折,强调怀表虽然不是活的生物,但能发出声音,这与“我”的观点不符,引出了“我”的疑问: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
重点句子
5.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解:[对比]把怀表的声音和“蝉鸣”“虫的歌曲”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怀表的声音柔和、单调的特点,表明“我”观察得非常细致认真
重点句子
6.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望着她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句解:[时间词]这几句话写“我”内心的苦恼,说明“我”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渴望见到表里的生物。“许多天”表明想动表的愿望困扰了“我”很久。
重点句子
7.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句解:[比喻]详细地描写表内的世界,既表明“我”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又形象地写出表内世界的神秘、奇妙与美丽。“蓝”“红”“金黄”体现出表内世界的色彩之美;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小尾巴”,表现出“我”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句子
8.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句解:[时间词]在“我”看来,表里有一个小蝎子,就如同“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一样合情合理。“我”自认为发现真理,便逢人就讲,这种表现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生动地刻画出“我”活泼可爱、天真幼稚的形象。“后来我见人就说”写出了“我”用想象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自豪的心理。
重点句子
1.在“我”眼中,“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读完课文后说说你的看法。
在“我”眼中,“表里的生物”是一个小蝎子。
“表里的生物”其实是一个会运动的机械零件。
问题探究
2.为什么“我”吓了一跳,却还“感到愉快”
美丽的怀表里有一个丑恶而恐怖的小蝎子,一动就要蜇人,“我”听到父亲这样的回答吓了一跳。父亲的话又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重点句子
3.“这样的话”指的是什么话 为什么“我”后来不说了
“这样的话”指的是“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丰富,“我”知道了表为什么能发出声音,明白了表里面其实没有小蝎子,也意识到童年的天真与幼稚,因此后来不说了。
重点句子
本文叙述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后来,“我”的猜测得到证实,“我”又由此产生了新疑问,并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探究、有丰富想象力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课文主题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科幻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故事情节的推进巧妙而严谨,情节发展中运用插叙。通过对话说明了玛琪的学校与我们现在的学校的异同,课文在反思人类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过分地依赖科技手段,忽视了孩子的集体生活和情感交流,流露出作者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担忧。
主要内容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玛琪是在家里上学,看的则是电子书,机器人老师,没有同学一起学习;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在专门的地方,有真正的老师、同学,玛琪我们现在读的是纸质书。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现在的学校,因为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
主要内容
1.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里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理解: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使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本书是真正的书?2155年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重点句子
2.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理解:从玛琪的神态描写“鄙夷不屑的神情”和语言描写“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可以看出玛琪不喜欢学校的生活。
重点句子
3.因为它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傻瓜。那是几百年前的那种老式学校。
理解:“这种类型的学校”指学习地点在家里,有机器老师、教学视察员,用打孔文字写作业和答卷等。“那种老式学校指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有老师、纸质的课本、手写作业和答卷等。
重点句子
4.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理解:“一次又一次”说明机器人老师测试的次数非常多,这也是玛琪痛恨上学的原因之一。
重点句子
5.他们那时候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理解:“不那样做”是指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心智情况来教学,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落后,一两个老师要给几十个孩子上课,时间精力达不到。另外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
重点句子
6.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
理解: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玛琪被老式学校好玩的上课情景深深地吸引着,但她又不得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
重点句子
1.学完课文,请你说说玛琪对学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玛琪的态度变化:讨厌学校——为不了解“过去的学校”而难过——对“过去的学校”感到疑惑和好奇——了解“过去的学校”后心生向往。
感受:我从中感受到了未来与现在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玛琪很喜欢“过去的学校”
问题探究
2.展开想象,说说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①未来的学校里可能有一种这样的机器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测试,如果答得不对,机器人会耐心地进行提示,学生也可以联系其他同学,通过在线讨论,解决疑惑。
②未来的机器人定位不一定是老师,也可以是朋友,机器人朋友不仅可以和我们一起学习,还可以一起玩耍。
问题探究
3.针对文中介绍的两种学校,请你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对改进目前教育方式的思考。
示例:
①现在的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②真人教育和机器教育怎样才能完美结合
问题探究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用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串起全文,以两个孩子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作为主体,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习场景与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课文主题
语文园地
03
交流平台
1.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说说我们的好习惯。
(1)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读课外书,而且读的大多是名著,阅读品味也在提高。
(2)我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感觉好像在和作者聊天,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3)我每次完成习作后都认真读几遍,看看通不通顺,有什么问题,然后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我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
(4)我碰到不懂的问题会随时向别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勤问勤查的习惯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交流平台
2.好习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1)我家订阅了许多的报刊杂志,《意林》《小学生文摘》等都是我爱看的,《小学生必读课外书》我基本上都看了,摘抄本都有三大本了。读书看报开阔了我的阅读视野,丰富了我的积累。
(2)边读书便做批注,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很容易走进书中去,真的就像是在和作者聊天,也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勤学好问是一直备受推崇的学习方法,它让我学会了勤于思考,勇于提问,乐于质疑,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积累了更多的知识。
(4)修改习作既可以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是一种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这样还能锻炼我们思维的缜密性和办事的实效性。
词句段运用
(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测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点拨:
走马观花:在学习《守株待兔》的时候,我知道了“走”有“跑”的意思,所以“走马观花”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在学习《学弈》的时候,我知道了“弗”是“不”的意思,所以“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词句段运用
声泪俱下:在学习《学弈》的时候,我知道了“俱”有“一起”的意思,所以“声泪俱下”的意思是声音和眼泪一起出现了,就是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tòng)。
不以为然:在学习《学弈》的时候,我知道了“然”有“这样”的意思,所以“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我知道了“及”有“到,到了”的意思,所以“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赴汤蹈火: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我知道了“汤”有“热水”的意思,所以“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词句段运用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人名言?和同学交流.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间接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说明科学的灵感需要发奋努力。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直接引用司马迁说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书写提示
《三门记》又名《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赵孟頫的经典作品。该书法作品的文章记载了苏州玄妙观重新修缮殿门一事。
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元代书画家。他工书法,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圆转丽,结构严整,世称“赵体”。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书法作品有《洛神赋》胆巴碑》等。
提示:赵体楷书用笔沉稳,章法分明,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其点画圆润多姿,平中寓险,点画之间呼应十分紧密。结构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同时,书写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显得流美动人。
日积月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不受阻塞,才能长久地发展。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释义: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的重要性。
日积月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释义: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释义:只要对民众有利,就不一定要效法古制;只要适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要遵循旧法。这句话强调只要有利于民,有利于事,就不一定要因循守旧。
考点提示
04
1.《文言文二则》:
①考查对《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理解运用;
②考查“善、之、决”的意思和“为”的读音;
③考查对“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等句子的翻译;
④考查《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及其依据。
考点提示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考查“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意思;
②考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和从文中受到的启发(我们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勇于探索地追根求源);
③考查“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
3.《表里的生物》:
考查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探究、有丰富想象力和强烈好奇心)。
考点提示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①考查文中所想象的未来的上学方式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②考查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想象。
5.语文园地:
①考查对六年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归纳与总结;
②考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③考查引用的好处;
④考查赵孟频及其楷书的特点;
⑤考查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的背诵。
考点提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