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素描基础
课程名称:素描基础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提高在绘画过程中的认识、理解能力。为其他绘画专业课和设计课程奠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关系、色调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色调的整体把握。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素描是一种绘画形式,是借助于线条的方法—轮廓、线条和其所表现的明暗对比度,通过手绘的方式来完成。这些手法的相互结合(线条的组合、明暗对比与线的搭配等)使素描产生了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造型和明暗调子变化的效果。
素描只用单色来完成,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固定采用起区分作用变化的效果。素描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它不仅是平面造型艺术样式(绘画、版画、浮雕)的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基础。
二、素描的工具和绘画方式
素描的绘画工具(示图-1):笔、橡皮擦、美工刀、素描纸、画板。一般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都采用铅笔绘画,不需要太高级的铅笔,一般用HB、2B、3B、4B铅笔就可以。关于绘画用纸,我们在所有的绘画用品商店都可以看到各种厚薄、各种质地的画纸。根据这几种纸,你便可以了解他们各自的优点。
绘画方式;握笔手势、绘画坐姿现场演练。
示图-1
三、素描的构成——线条
线的画法: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一气呵成,两头虚中间实。
素描中:线条除了表现轮廓外,一组规则排列线条还可以表现物体表面的明暗关系,恰当的运用还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等等;
画素描之前要充分做好各种线条的练习。练习直线(长横线、长竖线下同),平涂(一条线挨一条线,成块),弧线(半月牙形状,成组),回环线练习(一笔连续,成组),还要做线条的由浅入深、由深到浅的成组练习。
一般来讲画线的手法很多,首先要练习的就是水平、垂直的线条,线一定要直,下笔要轻盈,收笔要利落,一定不要打“勾”,长直的线条可以以肘部或者肩部为轴画线,短线以腕部为轴即可。
线组
1、排线时,要方向一致,一笔一笔地画,疏密适当,
2、要轻起轻收,使线头两头轻,中间重,不要连笔,
3、排线主要还是多练习,没有什么捷径可寻,抓住明暗交接线,就很 容易把物体的层次和立体感表现出来,排线最忌讳打十字线,要让线 条像井字交叉,切忌连线,要一笔一笔的耐心的画。
四、素描的色调
(重点)
三面:黑、白、灰。
五大色调;亮面、 灰面 、 反光面、 投影、 明暗交界面。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面五调”
A: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B: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投影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五、几何形的透视关系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素描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透视的画法: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
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六、石膏几何形体的造型
构图就是将要描绘的或一个、或两个或者是一组物体合适的安排在画面上,在视觉上给人以非常舒适的美感。
构图太满会给人以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太小会给人以空灵之感。构图时要注意物体的聚与散,假如是四件物体可三件聚在一起,另一件可适当分开,不要均匀摆放,以防画面构图呆板。
如果是明暗素描还要将背景的明暗及物体的投影也纳入构图范围。
下笔时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即常说的整体观察整体入手,切忌从局部和小的细节开始,一定要从所有物体的总体位置、大小、高低着眼,当画局部时,时刻都要和周围的物体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将所画物体的大小、高低、长短、位置及比例画准确。可先用较长较轻的线概括的将所有物体的大致位置先草定一下,待所有物体的位置都确定后再具体的逐渐肯定。
比较是画家时刻不能丢掉的一把无形的尺子,大小高低长短都是通过比较才知道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会比较的画家是画不准形的。
七、石膏几何体组合的写生
从临摹到写生,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台阶。经过前面的理解和观察,从造型到色调,整体写生。(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
1、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 内外关照。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边缘线根据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物体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写生的方法步骤
要点把握
(1)立方体中的各线段必须服从于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圆柱体则须注意其圆平面的透视规律,切忌出现轮廓的“反透视”现象。
(2)从体面结构出发,分析明暗变化的本质依据理性的理性的理解和表现光影关系及色阶变化,切忌看一点画一点,表面地扑捉明暗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