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09: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1.1954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英国前首相艾德礼时,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并提出“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毛泽东这一认识(  )
A.立足于国内建设的需要
B.调整了“一边倒”政策
C.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
D.践行了“求同存异”方针
2.1955年,中国艺术代表团前往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14个欧洲国家进行访问演出,轰动了整个欧洲,获得广泛赞誉。1956年,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演出,受到日本各界的欢迎。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背景是(  )
A.中苏之间关系严重恶化
B.“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发展
C.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下面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下列情况符合史实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国家支持
C.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外交新局面
D.中美两国建交推动了中西方关系的缓和
4.1973年11月,经由伊朗等国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我国恢复了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并于197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夺得了33金、46银、27铜,位列奖牌榜第三。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  )
A.得益于国内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B.彰显了体育大国的实力
C.有利于结束中美长期敌对状态
D.壮大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5.下表所示是1970—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年份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
1970 23.3 22.6 45.9
1978 108.9 97.5 206.4
A.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B.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C.“左”倾错误的纠正
D.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时,各个阶段的外交有其时代特征。下列有关“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B.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D.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
7.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1969年,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由此可知(  )
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C.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
8.走过十一周年,它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它”指的是(  )
A.金砖国家    B.二十国集团
C.亚太经合组织 D.“一带一路”建设
9.2020年,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要携起手来“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三个合作”是中国(  )
A.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B.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策略
C.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依托
D.捍卫多极化格局的权宜之计
10.1962年至1969年,为了对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和填补生产技术空白,我国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引进技术和设备84项,累计用汇金额14.5亿美元。这反映出我国(  )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
C.探索新的经济体制
D.经济与世界全面接轨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未来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只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争取国际支持,只能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于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材料二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以来,包括美国总统福特、美国国务卿万斯等多名美国高官也顺利访华,美国政府一再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然而由于中美没有建交……中国政府拒绝了美方的邀请。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努力……中美建交,这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受邀访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改变了过去双方相对隐秘的交往方式,中美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摘编自向东洋《调适与稳定——论1972到1982年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的影响。(6分)
12.1958年广交会拟订的“对外宾宣传工作计划提要”明确指出,对亚非拉国家来宾,扩大其在和平、反帝、友好方面的积极面,减少其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依赖;对西方国家来宾,挖掘其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的共同点。据此可知,当时(  )
A.区域合作成为发展前景
B.国际形势影响外交重心
C.对外宣传策应国家需求
D.经贸关系左右对外政策
13.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收回权益的要求被无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纳入革命纲领;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抗战时期的废约运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才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说明(  )
A.民族独立是维护主权的必要前提
B.近代外交失败源于北洋政府妥协
C.广州民众的集会推动了北伐战争
D.废约运动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
14.1969年2月,尼克松指示基辛格放手“探索与中国缓和的可能性”;5月,美国政府确定对华示好的政策,决定以贸易政策作为先锋,可以立即执行;7月,美国政府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旅游限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主导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C.冷战格局因中国崛起趋于崩溃
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5.下图所示数据变化可用于说明(  )
A.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行
B.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
C.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
D.“一边倒”方针的推行
16.(2023·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7.(2023·浙江卷)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4分)
材料 文字和图片,是解锁记忆和历史之门的钥匙。文字记录下文明,给人们无穷想象。而图片和照片则是记录历史最直观的方式,使人类能够通过它们寻找到历史中的留痕,甚至发现历史的某些规律。
选取上述材料两张或两张以上相关联的图片,以“历史中的图片”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1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A C B B B D B D B B C A B B C C
11.(1)原因:历史经验的影响;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复杂的国际形势;进行国内建设的需要;打破西方的封锁;意识形态的作用;等等。(6分)
(2)影响:结束了中美的长期对抗;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6分)
18.示例一:
选取图2和图3
论题:民族独立是摆脱屈辱外交地位、实现和平外交的前提。
论述: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政治上,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1901年,战败的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把守,俨然形成了“国中之国”,这一规定使东交民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也沦为“洋人的朝廷”,其卑躬屈膝、妥协退让的形象是近代屈辱外交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便向世界宣告,新中国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1954年,中国正式提出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事务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部分与会国家对新中国的猜忌、敌视,周恩来同志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彰显了新中国在现代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大国风范和强大影响力。
由此可见,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和平外交,才能在外交中维护国家利益,作出国际贡献。(14分)
示例二:
选取图1、图2、图3、图4
论题:外交政策是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外交理念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论述: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天朝上国”的理念深入人心。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请求同中国通商贸易,被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了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中国继续推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也预示着封闭的中国将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面对列强的侵略,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为延续封建专制统治,只能卑躬屈膝、妥协退让,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在外交上历经屈辱。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进入和平、民主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便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强大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
综上所述,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外交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征。(14分)
(以上示例答案仅供参考,其他论题符合题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