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跑 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体育一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0米跑 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体育一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4-06-04 21: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米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30米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和蹬地技术,形成良好的跑动姿势。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0米跑动距离,注意节奏和呼吸的配合。
三、教学准备
1. 场地设置:操场、30米跑道线、标志物、哨子、秒表。
2. 器材准备:跳绳、哑铃等辅助器材。
3. 课堂常规:点名、宣布教学内容及要求。
4. 安全提示:注意跑动过程中的安全,避免碰撞和摔倒。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课程目标、内容等。
2. 准备操:以适合运动的活动性游戏开始,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二)准备部分:
1. 绕操场跑2-3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圈数。
2. 提问:学生在绕操场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跑偏”、“岔道”、“减速”等跑的误区?如果有,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
(三)基本部分:
1. 讲解30米跑的动作要领和技巧。强调起跑姿势、跑步过程中的重心移动、呼吸方法、正确的摆臂动作等。
2.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接力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安排一定量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包括关节拉伸、肌肉拉伸等,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4.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四)结束部分:
1. 呼吸和心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身体感觉放松。
2. 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舞蹈、深呼吸等。
3. 总结本次课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鼓励有进步的同学,提醒需要加强的同学注意提高。
4. 回收器材,整理场地。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30米跑的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和体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30米跑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的姿势、呼吸和步伐。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特别是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教学准备
1. 课前准备充足的教学器材,如跑道、秒表、口罩等。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
3. 讲解和示范30米跑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4. 提醒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四、教学过程:
1. 准备部分(5分钟)
(1)课堂常规:点名、宣布课堂内容和要求。
(2)准备活动:学生围绕操场慢跑两圈,做体操、拉伸肌肉等准备活动。
(3)检查课前准备:检查学生服装、鞋子是否符合运动要求,确保安全。
2. 基础部分(25分钟)
(1)教师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并进行详细讲解。
(2)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30米跑,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3)调整呼吸: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增强跑步过程中的舒适感。
(4)分组比赛: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激发学生斗志,提高运动效果。
(5)教师评价: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3. 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学生集体做放松操,缓解肌肉疲劳。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
(3)点名下课:学生有序离开操场,教师整理器材,做好课后工作。
五、课后作业与反馈
(1)课后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如跳绳、仰卧起坐等,增强身体素质。
(2)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跑步动作进行自我纠正和练习,提高协调性和稳定性。
(3)下节课上课时,学生需向教师反馈自己的练习成果和感受,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六、安全与卫生注意事项
(1)课前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确保学生运动安全。
(2)运动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课后做好器材的整理和清洁工作,保证卫生安全。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是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快速摆臂的动作,掌握摆动腿的折叠、大小腿的折叠以及前脚掌的用力蹬地、扒地技术,提高学生的动作速度。在课的实施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法、分解法、比赛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三)注重安全教育
在课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无论是在准备活动部分还是在主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如:在准备活动部分,教师针对主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在主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降低难度,避免不安全因素。
(四)教学效果反馈及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及时调整组织教法及手段,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励学生,尤其是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加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不断鼓励他们完成动作,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五)改进与创新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跑动时不够积极,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增加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式下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