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从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的城市普遍开始通过选举产生市政长官,他们被称为“执政官”。米兰和热那亚分别在1094年和1099年选举了自己的执政官。在其后的30年里,意大利的自治城市都选举了自己的执政官。这一政治治理形式( )
A.延续了罗马共和国的管理模式 B.迎合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
C.汇集了亚非文明古国政治经验 D.孕育了近代政治文明要素
2.下图描绘的是中古西欧的“三种人”:祈祷的僧侣,作战的骑士,劳作的农民。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骑士(代表国王及封建主等世俗力量)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农民则被挤到一边,只能聆听而无资格加入对话。该图反映了西欧社会( )
A.城市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基督教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3.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利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图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利结构含义准确理解的是
A.国王高高在上,市民与贵族屈居其下 B.国王与贵族权利处至高无上地位
C.教皇与贵族相互联合以共同对付国王 D.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
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城市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5.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等人作证下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这一做法( )
A.源于王权与教权的激烈冲突 B.强化了封建庄园的独立性
C.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 D.提高自由农民的政治地位
6.图3贞德(1412-1431),在英法战争中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宗教改革影响广泛 B.封建特权渐遭削弱
C.天赋人权深入人心 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7.在中世纪西欧,各庄园领主和佃农们共同组成村民会议,商讨公共事宜。例如,1425年,在莱斯特郡的一个包含3个庄园的村庄,村民会议规定:“共用地使用须协商一致,要经过3位领主和整个村庄的一致同意。”这种做法( )
A.深受古代雅典政治的影响 B.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权威性
C.体现了庄园自给自足特点 D.保证了村民获得广泛权利
8.法国的克洛维(约465—511年)是墨洛温王朝(481—751年)的第一位国王,也是西欧世界各“蛮族”王国中第一位皈依正统基督教的君主。作为刚从“野蛮”状态脱胎而来的基督徒君主克洛维的原始形象应当说存在诸多“粗鄙”之处。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13—15世纪)克洛维却变成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圣徒”。克洛维形象演变反映出( )
A.王权日益加强 B.封君封臣制度强化
C.民族国家衰落 D.城市自治权的削弱
9.自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以来,历代英王在法国境内均拥有领地,他们在名义上都是法王的封臣。1204年,法王菲利普二世收回英王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英国则竭力恢复“安茹帝国”版图,保护在法领地,双方为此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由此可知( )
A.教权在英法两国走向衰微 B.领地纠纷造成封建势力强大
C.城市发展促进王权的扩张 D.英法王权强化引发矛盾升级
10.如图描绘的是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中间的骑士是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该图反映了( )
A.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体系 B.等级森严的封君封臣制度
C.自给自足封建庄园农奴制 D.基督教会占据主导的地位
11.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封君封臣制度 ②盛行庄园和农奴制度
③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封建等级制 ②庄园制 ③代议制民主 ④农奴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13世纪,佛兰德地区的自治城市布鲁日内部诞生了两个政治派别:亲佛兰德伯爵的“狮派”和主张依靠法王的“百合派”。后者越过伯爵向巴黎高等法院递交诉状指控伯爵,法王对此积极回应,屡次派出巡回法官干涉伯爵领地内的法律事务。这表明当时法国( )
A.王权势力的加强 B.封君封臣制度的扩展
C.大陆法系的完善 D.地方领主势力的扩张
14.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如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实质上反映了庄园
A.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单位 B.各项设施的基本齐备
C.掌管从生产到精神等各方面 D.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
15.11世纪时,英国1/5的耕地属于国王,1/4属于教会。威廉一世将全国1/2的耕地给与大贵族,这些贵族的领地往往分散于各地,如彻斯特伯爵休的封地,除其伯爵领以外,被分置于19个郡中,此外约有20个贵族的领地分散在10个以上的郡里。这一举动( )
A.挑战教会的绝对权威 B.瓦解封君封臣制度
C.分散地方贵族的权力 D.保证了国王的优势
16.中古时期西欧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以后再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上述材料说明西欧早期大学
A.起源于欧洲的基督教会学校和神学院 B.已经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C.完全受控于基督教会 D.一定程度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17.至8世纪晚期,西欧农耕制度由原来的二圃制转变为三圃制,下表是三圃制的简单情况。这一转变( )
划分 休耕地 秋田 春田
用途 休养地力 主要种植大、小裸麦 主要种植燕麦和各种豆类
A.旨在开垦出更多的荒地 B.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C.利于增强庄园经济实力 D.为城市自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18.1438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肯定大公会议(全体主教会议)高于教宗,宣布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并赋予法国国王对教士的举荐权。该诏书的颁布( )
A.揭开法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B.奠定等级君主制的基础
C.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 D.宣告国王成为国教领袖
19.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削弱大贵族权力,建立常备军,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这表明"新君主国"
A.结束了欧洲的封建割据状态 B.成为政教合一的民族国家
C.厉行专制统治阻碍历史进步 D.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0.中世纪欧洲“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君主与市民的这种关系( )
A.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干预 B.取代了传统封君封臣制
C.推动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摘编自王春来《曾经辉煌的帝国古波斯文明之谜(2)》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下进入“黄金时期”。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其法典的核心是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到7世纪末,北非的拜占庭控制地区也尽数落于穆斯林之手。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领地尽失。在欧洲,能控制的地盘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希腊城市及其毗邻地区。1342年,发生“吉洛特”(希腊语意为“人民之友”)起义。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并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当时西方新的多样性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取代皇帝的命令而起的独立教会,代替帝国当局的一群封建君主和封建主,取代罗马时期奴隶种植园、各自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不久后以其来自城市的有独特力量而于贵族、高级教士、最终于君主颇为不利的新兴的商业阶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1)依据材料一,选择一个恰当视角,对欧洲社会成员的构成进行分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庄园的基本特征。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在罗马法的复兴热潮中,意大利的法学家巴特鲁斯重新解释了罗马法,他从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力的“自由民族”,可以自己制定法规,并且按自己的方式组织政府。城市是“自我之君主”,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材料二 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特鲁斯关于城市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并简析城市自治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D
7.B
8.A
9.D
10.A
11.A
12.D
13.A
14.A
15.D
16.D
17.C
18.C
19.D
20.D
21.(1)相似之处: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强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都重视以法律治理国家。(答出三点即可)
(2)相同因素:长期征战耗尽国力;内部矛盾激化;外来侵略。(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在保存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对俄罗斯民族及其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22.(1)按社会地位(结构)分类:统治阶级或上层社会——封建君主(国王)封建主(贵族)教士(教会贵族或教会势力)被统治阶级——市民和农奴。(类标准2分,具体分类)
其他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参考:按生产方式分类:自然经济——庄园主(封建君主和封建主)与农奴。商品经济——新兴商业阶层。
按土地占有分类:占有土地的封建君主、封建主、教会、自由民;不占有土地的农奴。
(2)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佃户对领主负有劳动义务,领主不能随意剥夺佃户的土地,双方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3.(1)内容:利用法律为城市自治辩护;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城市可以选择自己的管理方式。
(2)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兴起;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兴办大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