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09: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下表为中国建国初期部分行业的产量情况表,表格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 )
项目 钢 原煤 电 机床 棉布
1957年产量 535万吨 1.31亿吨 193亿度 2.8万台 50.6亿尺
与1952年相比 增长近3倍 增长98.596% 增长164.4% 增长7倍 增长32.96%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
2.1972年,我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示要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七十年代末,又提出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即致力于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A.致力于第三世界的发展 B.促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C.受到了中美建交的影响 D.立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3.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说明一届政协
A.由全国人民选举产生代表 B.是新中国政府成立的标志
C.具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D.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4.石油会战期间,大庆石油职工创造了“六个传家宝”;“人拉肩扛、干打垒、五把铁锹闹革命、缝补厂、回收队、修旧利废”,最终取得了会战的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国”的论调,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这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 )
A.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B.开放包容的改革胸襟
C.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D.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
5.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6.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一次外交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来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此次会议(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讨论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C.召开的地点在印度的万隆 D.为亚非各国友好合作创造了条件
7.1973年3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宣布5月1日起在北京设立联络处,并任命德高望重的资深外交家布鲁斯为美国第一任主任。与美国方面的这一任命相呼应,中国方面宣布,中国驻法大使黄镇将出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这说明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新时期外交政策出现调整 D.中美希望进行直接的接触
8.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进场,场内响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伴奏曲;到中华台北队入场时,还是这首曲子。两岸官员其后查证才知,此曲原名《德皇威廉练兵曲》,东道主可谓用心良苦。出现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一国两制是两岸共识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奥组委统一了入场曲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9.如表中“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表述的变化( )
1949年9月《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1954年宪法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A.使统一战线更具广泛代表性 B.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体现出新时期阶级差别的消失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③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11.1954年某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2.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 )
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B.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积极变化
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 D.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13.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就业人员大增,城市和工业用粮也随之成比例增加,这导致物价全面波动、工资上涨,进而波及工业生产。对此,陈云提出:粮食问题,必须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关系。此举推动了( )
A.农业集体化改造 B.政府工作中心的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化
14.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A.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C.创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
15.周恩来在《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我们进行着和平的劳动,我们要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和平的世界。”为此,我国( )
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着力寻求同西方欧美国家建交
C.努力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D.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6.1971年8、9月间的《蒋介石日记》载:“今日混乱世界,是非不明,利害倒置,廉耻道丧,礼仪扫地,如尼丑者……寡廉鲜耻未有如尼丑之甚者,而其忘恩负义之作为犹其次也”。这些言论主要缘于
A.联合国驱逐国民党集团 B.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C.基辛格访华并发表公告 D.美国决定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17.如表是1960-1964年我国钢产量和增长率变化统计表。这新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年份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钢产量(万吨) 1351 870 667 762 964
增长率 20.4% —35.6% —23.3% 14.24% 26.5%
A.工业结构的变动 B.农业经济的波动
C.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中苏关系的恶化
18.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得益于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这场会议上,中国致力于
A.推广“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B.削弱美国的霸权政策
C.缓和东南亚地区紧张局势 D.支援不结盟运动
20.“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段话最有可能源于
A.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的讲话 B.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发言
C.邓小平在万隆会议的讲话 D.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乘飞机离开华盛顿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在离开白宫前,尼克松发言称:“这将是一次谋求和平的旅行。当然我们并不幻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二十年的敌对情绪将会由于我们将到那里进行的一周会谈而完全消除。”他说:“当我们瞻望将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美国政府之间存在巨大分歧。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致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摘编自《尼克松访华时的几个细节》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整理自《基辛格谈中美关系:中美不合作世界会分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访华所体现出的外交特色。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使中美两国“不致成为战争中的敌人”而作出的努力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22.图1、图2是新中国两个历史时期的部分经济成就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别提取图1、图2的一项经济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各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23.近代中国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化做了诸多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并不是近代化的中国。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胡绳《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
材料二 中国民族主义是外部压力之下的应激反应,其动源是外国的侵略,指向却是向内,要消除国内旧政治势力,重新构建国家体系。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以前,没有充分意识到外部侵略势力与内部顽固势力的关联性,表现为单纯的“排满”,导致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材料三 要在十分落后的社会基础上,战胜已经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势力,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就是说,只有先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为国家政治民主化作出的贡献,说明判断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变“恶性循环命运”的标志,列举国家独立初期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D
7.D
8.B
9.A
10.A
11.C
12.B
13.A
14.D
15.A
16.C
17.C
18.C
19.C
20.B
21.(1)外交特色:求同存异精神;务实灵活策略。
(2)努力: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关系缓和;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定逐步从台湾撤走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意义:有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2.图1信息:重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康藏公路建成通车,这些成就是一五计划时期,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起步的表现,与一五计划成就相符合。故图1是一五计划时期成就图。
图2信息: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包兰、兰新铁路建成通车;包钢和武钢,位于中西部地区,体现了三线建设的成就。这些与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相符合,故图2是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图。
23.(1)诉求:民族独立;近代化 。
表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贡献: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主要依据: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标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1954年宪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