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2、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3、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重点难点
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聆听民歌《吆骡子》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
2、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部分
1、范唱《小河淌水》,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什么?
2、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
(1)、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大家还记得课前放的音乐吗?有谁知道这首音乐是哪里的民歌?对了是云南。一说到云南大家会想到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好,那么现在就来一起随着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
(2)、欣赏视频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包括文化、音乐在内的许多方面有长期而广泛的交往。因此,云南的汉族山歌更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曲调上也比四川、贵州的山歌都要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之外,历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迁徙至云南,因此云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风格与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弥渡山歌》来感受一下这种风格。
(4)、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
①、设问:1、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2、歌词内容采用了什么表现的手法?
②、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③、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特点。
④、教师点评: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托物言志)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如《小河淌水》。
(5)、知识归纳:
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以及与西北民歌风格的反差对比来初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认识民歌的地域特征。)
2、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1)、聆听浙江民歌《对鸟》设问:
①能否概括这首歌曲中的旋律特点?
②能否在这首歌当中找出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地方?
③如果把歌曲换用普通话演唱,效果如何?为什么?
(2)、知识归纳:
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地方语言这个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原唱与普通话演唱的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地方语言是形成地方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受社会发展对民歌的影响
(1)、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师:《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歌曲的内容歌颂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
设问:①歌曲的音乐情绪怎么样?②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内容?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从民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来看,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什么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什么呢?
(3)、学唱歌曲,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欣赏,感受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形成是由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构成)
4、聆听与辩别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
(1)、学生聆听不同地区的民歌设问:从中听出哪个是南方民歌,依据是什么?
①《走西口》(西北民歌)②《采茶舞曲》(南方民歌)
③《大坂城的姑娘》(维吾尔族民歌)④《编花篮》(中原民歌)
(2)、聆听后师生交流。
(3)、归纳南方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验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拓展学生欣赏视野,从中总结出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5、拓展与探究作业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格。
音乐风格比较表
曲目
音乐情绪
演唱形式
方言属地
地域环境
生活条件
文化背景
脚夫调
辽阔的草原
沂蒙山小调
王大娘钉缸
弥渡山歌
(2)、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到本课为止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将告一段落,但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做为炎皇子孙我们不但要了解,更应继成、传承、发扬光大!期待我们的同学们不但能够听懂我们民族的民歌,将来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甚至发展我们的民歌!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弥渡山歌》比兴起平落赞美爱情
《对鸟》对唱(问答)吴地方言清新爽朗
《幸福歌》一领众合热烈欢快乐观向上
作业:
1、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中,在听赏过程中跟唱并学会其中的一首南方民歌,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2、能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比较,正确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3、通过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并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