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配套教学设计(4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配套教学设计(4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09:54: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感受三首南方民歌,让作为南方人的学生深刻体验到南方音乐独特的魅力,从感受到认识的过程中扩充其音乐知识面,由心地喜爱我国民歌。二、知识与技能:聆听三首南方民歌,感受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欣赏,进一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区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三、过程与方法:从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和地域环境等,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三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飘逸的南国风
导入:(PPT)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三首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总结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是怎样的?2、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3、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
导入新课——南国风
设问:北方跟南方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2【讲授】飘逸的南国风
(一)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
1、播放《弥渡山歌》
提问:(PPT)
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歌词内容采用了什么表现的手法?音乐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答黑)以北方山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作对比,归纳其音乐风格的区别(答黑)
学唱《弥渡山歌》,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
小结:歌词共八句,前六句用兴、比。最后两句进入主题,赞美爱情。结构:起—平—落
知识归纳:(PPT)
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1、欣赏《对鸟》
提问:(PPT)
音乐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答黑)能否在这首歌当中找出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地方?讨论:如果把歌曲换用普通话演唱,效果如何?为什么?
知识归纳:(PPT)
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地方语言这个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
(三)受社会发展对民歌的影响
1、欣赏《幸福歌》
提问:(PPT)
音乐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答黑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内容?讨论:从民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来看,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什么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什么呢?
知识归纳:(PPT)
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形成是由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构成。
活动3【活动】飘逸的南国风
拓展
聆听与辨别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从中判断出哪个是南方民歌?
1、《走西口》(西北民歌)
2、《编花篮》(中原民歌)
3、《小河淌水》(南方民歌)
活动4【练习】飘逸的南国风
总结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三首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总结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是怎样的?
2、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3、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
活动5【作业】飘逸的南国风
作业
复习本单元的几首民歌,完成下列音乐风格比较表格:
曲目
音乐情绪
演唱形式
方言属地
地域环境
《上去高山望平川》
《孟姜女哭长城》
《弥渡山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