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造成严重束缚的是( )
A.八字方针 B.“四人帮”
C.“两个凡是”方针 D.“九一三事件”
2.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平反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叶剑英
3.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笔记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经济建设 B.解放思想
C.组织建设 D.拨乱反正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7.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8.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9. 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10.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
11.下列哪一事件既是沿海开放的进一步扩展,又吹响了沿江开放、内地开放序曲( )
A.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WTO D.开放重庆
12.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必须坚持实行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干被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缓慢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做主这一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人民政协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14.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它是我国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请问它指的是什么?(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该思想体系指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历史事实,哪些是历史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邓小平对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77年7月中国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7.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8.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A.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建设时期
B.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C.前者开创的事业不能作为后者吸取的经验
D.后者与前者的事业割裂开来各自创造出自己的成就
19.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成就能够体现这40年中国力量的是( )
①袁隆平成功培育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焕发企业活力
③中华人以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促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不属于上海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扮演角色有( )
A.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B.新区浦东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C.引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D.最早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21.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2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九年义务教育制
C.一国两制 D.股份制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D.极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24.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
A.九届全国人大 B.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 D.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5.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设立,1980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设立。这两类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C.因地制宜民族平等 D.搁置分歧利益至上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徘徊——乍暖还寒】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 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性质。
27.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 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1)请将图一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二
(2)为什么说图二的这张“生死契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它体现了怎样的“小岗精神”
(3)材料二中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4)根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国代表大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会议提出“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毛泽东还提出 15 年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50年到100年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宏伟构想。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平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1978年 3588亿元 3010亿元 4237亿元 1397亿元
1990年 17400亿元 14300亿元 23851亿元 7662亿元
年增长率 8.7% 8.4% 12% 6.1%
﹣﹣﹣据《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相关内容编制
(1)1978年召开了党的哪次会议?
(2)小史同学认为,图表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5CBDDA 6-10CABDA 11-15BABAD 16-20DCBDD 21-25BABBA
26、(1)答.方针:“两个凡是”方针。实质:“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的继续。
(2)答.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7. (1)空白处内容: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
理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或: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 “南方谈话”等)
(2)原因:小岗村农民率先在中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拉开了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小岗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求真求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等。 (意思相近亦可)
(3)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言之成理即可)
(4) 过程:从创办东南沿海4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开放区,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 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宽领域、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意思相近亦可)
28、(1)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描绘了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步骤(制定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等。(回答2点即可)
(2)因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思想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在统一大业、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开始复兴。
29、(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判断:不正确。理由: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得到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大幅提高。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底,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