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们对南方的民歌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让学生们喜欢上南方民歌,乐于主动的去了解南方的音乐文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不太了解,加强了解。深化印象。
3重点难点
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族的风格特点,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的区别。学唱《弥渡山歌》。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飘逸的南国风
1.话题导入,引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来考考你们的地理知识,有谁知道南北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学生们思考后回答。
老师:对了,是秦岭淮河以南称之为南方,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飘逸的南国风》,下面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云南。一说道这,大家都知道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而且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而又适合度假的地方,你们可能有的跟着父母去过,但是你们没有听过地道的云南民歌吧。
学生们回答
老师:好,那么现在就一起来欣赏一下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在大家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几个问题(1.分析这首歌曲的内容,它歌唱的是什么?2.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以及风格特点是什么?)下面开始听音乐吧。
2.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欣赏完毕。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对了,你们说的很对,这是一首爱情歌曲,可是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一首爱情歌曲的呢?在歌词里并没有“爱情”的字词啊。
学生:我们是从梁山伯,祝英台知道的。
老师:很好,下面从你们刚刚回答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特点总结补充下,请拿出笔记录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也正是南方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歌词都比较的含蓄、内在、善于用比兴。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旋律婉转、流畅、细腻、抒情。极具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在学生记录完以后,再次播放《弥渡山歌》,提问(同学们,刚才的学习我发现你们的观察力很好,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弥渡山歌》的开头都是用:咿哪!呢?)。
学生组织分组讨论并回答
老师补充:请拿出笔记录下:在歌曲中这个叫做引腔,来自于生活中的感叹语,它往往出现在歌曲中最高最长的音上,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种畅饮在南方民歌中是常见的。所以说: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的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民歌的地域特征。
老师:大家都知道用普通话去唱歌,但是你们有没有试过用或者听过用方言唱的歌曲呢?好了,学习完弥渡山歌,我们再来学习下一首浙江民歌《对鸟》。提问(这首歌曲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普通话来唱这首歌曲呢?)
3.播放歌曲《对鸟》,学生欣赏并思考,欣赏完毕。、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
老师补充:《对鸟》这首歌曲歌词中加入了地方方言,并且采用地方方言演唱,南方民歌色彩颇浓。如果我们用普通话去演唱这首歌曲的话,它将失去地方民歌的特色,不但听着别扭还会让这首歌变的不吸引人。这样通过了原唱和普通话示范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的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了地方语言这一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
老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方言以及他们自己的歌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最后一首湖北民歌《幸福歌》。让同学们感受下“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问题(1.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2.歌曲反映了哪个年代的内容?)。
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回答。
老师补充: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十分的热烈欢快的,这是一首在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它还体现出了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观念都是形成民歌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重要因素。
4.师生互动:学唱《弥渡山歌》,分男女组到最后的一起合唱。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休息一会,欣赏下乐曲。(整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歌唱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
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这几首作品,思考“拓展与研究”的题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搜集资料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这一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让他们学的更加轻松愉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