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学情分析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课前探究教学内容
(一)、课前探究
1、聆听民歌《吆骡子》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
2、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部分
1、范唱《小河淌水》,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什么?
2、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
(1)、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大家还记得课前放的音乐吗?有谁知道这首音乐是哪里的民歌?对了是云南。一说到云南大家会想到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好,那么现在就来一起随着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
(2)、欣赏视频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包括文化、音乐在内的许多方面有长期而广泛的交往。因此,云南的汉族山歌更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曲调上也比四川、贵州的山歌都要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之外,历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迁徙至云南,因此云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风格与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弥渡山歌》来感受一下这种风格。
(4)、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
①、设问:1、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2、歌词内容采用了什么表现的手法?
②、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③、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特点。
④、教师点评: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托物言志)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如《小河淌水》。
(5)、知识归纳:
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以及与西北民歌风格的反差对比来初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认识民歌的地域特征。)
2、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1)、聆听浙江民歌《对鸟》设问:
①能否概括这首歌曲中的旋律特点?
②能否在这首歌当中找出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地方?
③如果把歌曲换用普通话演唱,效果如何?为什么?
(2)、知识归纳:
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地方语言这个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原唱与普通话演唱的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地方语言是形成地方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受社会发展对民歌的影响
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