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4.3 海—气相互作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4.3 海—气相互作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5 22: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4江西九江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
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之一
C.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D.海底板块的张裂和碰撞
2.下列海域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
A.欧洲的波罗的海
B.美洲的加勒比海
C.我国的渤海
D.西亚北非的红海
  (2024山东威海乳山银滩高中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3.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热量净收入整体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河北邢台南和一中期中)水汽输送是北半球大气向极地传输能量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沿70°N的水汽输送整体表现为向北,近年来向北极的水汽输送通量增加。下图示意沿70°N多年平均水汽通量的水平分布及对应的海陆轮廓缩影,水汽通量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多年平均向北极的水汽通量(  )
A.格陵兰岛远高于北美大陆
B.北冰洋沿岸大陆普遍低于海洋
C.亚欧大陆普遍低于北美大陆
D.海陆波动大,整体呈负值
5.向北极的水汽输送高峰分布主要取决于(  )
A.水汽来源   B.太阳辐射
C.盛行风向   D.洋流性质
6.向北极的水汽输送增加,最有可能导致北极(  )
A.海冰消融加快   B.极地高压增强
C.降水明显增加   D.平均风速加大
  (2024河南开封期中)海洋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着水热交换,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平衡和热平衡。热平衡值是指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与其他海域相比,40°N—60°N海域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突出,可能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纬度高,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少
③寒流的作用明显
④暖流的作用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大西洋赤道附近海域向大气输送水热的主要方式包括(  )
①赤道低压带   ②信风带
③赤道暖流    ④季风环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024河南金科新未来期中联考)根据我国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NINO3.4指数3个月滑动平均值高于0.5℃/低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部分区域NINO3.4指数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2022年下列洋流势力呈减弱趋势的是(  )
A.秘鲁寒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南赤道暖流   D.赤道逆流
10.若2023年10—12月NINO3.4指数保持图示趋势,则(  )
A.我国出现“冷冬”
B.澳大利亚东部洪灾增强
C.沃克环流减弱
D.秘鲁沿海旱灾加剧
  (2024安徽合肥一中一检改编)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域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  )
A.极地东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东南信风带   D.赤道低压带
1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  )
A.东太冷舌水温降低
B.赤道逆流增强
C.西太暖池水温降低
D.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事件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哥伦比亚高温干旱
B.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增产
C.秘鲁渔场渔业丰收
D.我国北方地区高温干旱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4山东烟台期中)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孟加拉湾雨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下图示意印度洋中低纬海区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盐度差异显著,对其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降水   B.蒸发
C.径流   D.洋流
2.孟加拉湾南部10—12月盐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此时段(  )
①雨带南移,降水增多
②东北季风强盛
③风速较小,蒸发较弱
④西南季风强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推测印度洋赤道海区上空大气运动的总体特点是(  )
A.北部上升,南部下沉
B.东部上升,西部下沉
C.北部下沉,南部上升
D.东部下沉,西部上升
题组二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2024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期中,)2007年8月—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西南季风减弱
B.东北季风增强
C.海水温度升高
D.鱼类产卵期提前
5.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 (  )
A.东、西部水温差异减小
B.中东部气流上升,降水增多
C.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
D.秘鲁寒流减弱,渔场减产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思维过程 结论
海洋通过蒸发为大气提供水分,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A包括
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同时又通过长波辐射、蒸发等方式为大气提供热量,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之一 B包括
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 C包括
海底板块的张裂和碰撞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的展现,未体现海—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D不包括
2.B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的海域,海水热量越充足,海水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就越多,海—气能量交换就越突出;同样,纬度越低的海域,海水蒸发越旺盛,海洋输送给大气的水分越多,降水量也越大,海—气物质交换越突出。比较四个选项可知,美洲的加勒比海纬度低,蒸发量和降水量大,且有暖流流经,海—气间水热交换量大,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突出,B正确;我国渤海、欧洲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水温低,蒸发弱,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较为不明显,A、C错误;西亚北非的红海,海域面积小且相对封闭,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风力小,不利于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进行,D错误。
3.C 读图可知,热量净收入在低纬度海区最多,整体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①正确;热量收支平衡就是热量收入等于热量支出,在图中表现为热量收入线与热量支出线相交的点,读图可知,热量收支平衡的海区在25°N附近,并非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均基本平衡,②错误;图中显示,赤道海区热量收入小于15°N附近海区,并不是收入最多的,而热量支出最多的海区大约在22°N附近,也并非极地海区,③错误;海洋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④正确。故选C。
方法技巧 利用平衡思想理解不同海区热量交换
  不同纬度海区热量盈余和亏损状况是不同的。低纬度海区释放的热量少于接收的热量,有热量盈余;而高纬度海区释放的热量多于接收的热量,存在热量亏损。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主要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度海区并释放,以此保证全球海洋热量平衡。
4.B 图中横坐标是70°N对应的各海洋和陆地,纵坐标代表水汽通量。由图可知,格陵兰岛的水汽通量为-10左右,北美大陆为-9左右,故二者基本持平,A错误;北冰洋沿岸大陆的水汽通量曲线都是下凹的,故北冰洋沿岸大陆向北极的水汽通量普遍低于海洋,B正确;亚欧大陆向北极的水汽通量为0以上,北美大陆为0以下,所以亚欧大陆向北极的水汽通量普遍高于北美大陆,C错误;从整体来看,曲线处于正值的部分偏多,故多年平均向北极的水汽通量整体呈正值,D错误。
5.A 向北极输送的峰值出现在北冰洋周边水域,沿岸陆地和海洋的太阳辐射、盛行风向、洋流性质的差别不大,主要的差别是水汽来源,A正确。
6.A 向北极输送水汽的过程中,大量热量也会被输送到北极,故向北极的水汽输送增加,可能导致北极海冰消融加快,A正确;极地高压相应减弱,B错误;降水不会明显增加,该地仍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平均风速可能减小,D错误。
7.D 读图可知,大西洋40°N—60°N海域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且为负值,说明该海域热量支出远大于热量收入。40°N—60°N海域纬度较高,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40°N—60°N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加剧海水蒸发,热量支出较多,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8.A 赤道附近海域接收太阳辐射较多,水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蒸发旺盛,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的上升气流将海洋中的热量与水分带给大气,①正确;赤道暖流使赤道附近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可以加热近海面大气,同时加强水分蒸发,给大气增温增湿,进而向大气输送水分和热量,③正确。信风带的风由较高纬度吹向赤道,并未影响赤道附近海域向大气的水热输送,②错误;赤道附近海域主要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季风环流对该区域影响小,不是该海域向大气输送水热的主要方式,④错误。故选A。
9.D 读图可知,2022年NINO3.4指数全年低于-0.5℃,结合材料“NINO3.4指数3个月滑动平均值高于0.5℃/低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可知,2022年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东南信风势力增强,从而使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赤道逆流减弱,B、C错误,D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水上涌增加、海水温度持续降低,秘鲁寒流势力增强,A错误。
10.C 读图可知,2023年1—7月NINO3.4指数呈上升趋势,且2023年5月之后NINO3.4指数已经超过0.5(如下图):
若2023年10—12月NINO3.4指数保持图示趋势,则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使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岸水温升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发,C正确、D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岸暖流势力减弱,水温降低,多盛行下沉气流,其东部降水减少,可能出现旱灾,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冬季风势力较弱,易出现“暖冬”,A错误。
1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信风吹拂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南赤道暖流,温暖的表层海水不断向太平洋西部海域聚集,形成西太暖池,所以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C正确。
12.A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赤道逆流减弱,东太冷舌海区上升流更强,表层水温降低,A正确、B错误;西太暖池暖水聚集更多,水温上升,C错误;北太平洋暖流不在图示海域,D错误。
13.D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西太暖池温度降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大气温度降低,则赤道低压带上升气流减弱,输送至副热带地区的气流减弱,则副热带高压势力比常年弱,继而使我国夏季风减弱、雨带位置偏南,造成南方暴雨洪涝、北方高温干旱,D正确;位于赤道太平洋东侧的哥伦比亚出现上升气流,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增多,A错误;位于赤道太平洋西侧的澳大利亚出现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可能出现旱灾,农作物减产,B错误;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渔场渔业减产,C错误。
能力提升练
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降水少,周边陆地注入径流少,又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强烈,盐度常年较高;而孟加拉湾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周边陆地注入径流多,盐度较低。因此,降水、蒸发、径流对两海域盐度差异影响较大,A、B、C不符合题意。夏季受西南季风和海陆轮廓影响,阿拉伯海一部分海水沿着印度半岛东侧流向东北进入孟加拉湾,使两海域盐度差异减小,故洋流对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盐度差异显著影响较小,D符合题意。
2.A 根据材料“孟加拉湾雨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0—12月,该地雨带南移,影响孟加拉湾南部,海湾南部降水量显著增加,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①正确;且此时处在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转换期间,风速较小,海水蒸发量相对较小,造成该海域盐度降低,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A正确。
3.B 图解如下:
4.B 北部湾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吹东北风,东北季风为北部湾的离岸风。根据材料“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可知,该时段冬半年北部湾的离岸风(东北季风)增强,上升流增强,深层营养盐被大量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优势鱼类生物量增加,B正确、C错误;西南季风为北部湾的向岸风,不会产生上升流,无法使北部湾地区的鱼类饵料增加、鱼类数量增多,A错误;无信息显示鱼类产卵期提前,D错误。
5.C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信风增强,促使太平洋东部海水不断向西部流动,暖海水在太平洋西部集聚,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降低,所以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差异增大,A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下沉气流增强,干旱加剧,B错误;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形成的,所以信风增强,会导致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C正确;东南信风为秘鲁沿岸的离岸风,信风增强,则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所以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渔场渔业产量应增加,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