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聆听霍尊演唱《对鸟》了解民歌是根据乐清民歌《对鸟》改编的。
二、通过学唱、对比体会歌曲《对鸟》的风格特点和对唱形式以及方言与民歌的关系。
三、通过学习了解江浙民歌特点,能够激起探究民歌的兴趣。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程度相对成熟,但是对于音乐的审美大都在流行音乐方向,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之甚少。对于本课民歌的学习,先从通俗音乐导入,拉近学生和民歌的距离,然后通过对比聆听、参与学唱、师生交流等深层次的渗透民歌文化。
3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体会歌曲《对鸟》。
难点:学唱方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教学提示: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通俗歌曲《对鸟》【幻灯片1】
教学提示: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根据什么创作的吗?
学生回答:
教学提示:这首歌曲是在乐清民歌《对鸟》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在我国南方的江浙民歌区属于家喻户晓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对鸟》的家乡江浙民歌区去聆听它的歌声。【幻灯片2】
活动2【讲授】新授
(一) 欣赏
1、原生态《对鸟》
①、教学提示:首先欣赏原生态的民歌《对鸟》,说说歌曲是在什么情境中演唱的?【幻灯片3】
学生回答:……
②、教学提示:说出歌曲的内容是在唱什么?
学生回答:
③、教学提示: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这首歌曲创作时的情景(由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看见什么事物唱的什么歌曲)。
学生回答:
④、教师小结:歌曲原是在儿童歌谣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乐清这个地方临东海之滨,依雁荡山麓、群山之间、万木争荣、百鸟和鸣,儿童们在山林间放牧、砍柴或采野果,惊起林中百鸟飞腾,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互猜鸟名,放声对唱起高亢嘹亮自由的山歌,所以也是劳动和生活的产物,歌曲内容是属于劳动歌曲。
2、新民歌《对鸟》
①、教学提示: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对鸟》尝试找出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字?【幻灯片4】
学生回答:【幻灯片5】
教师小结:同学们找的不少,还有一些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过 铜 间 绿 把 脂 擦嘴唇 鸽 雉 长尾巴汀)分别为大家朗读。【幻灯片6】
②、教学提示:我们找的这些叫什么呢?
学生回答:
③、教学提示: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音,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音。在当地人说话的语音、语气以及表情形象的基础上直接唱成歌,也是民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说聊斋》的创作就是在方言的感觉上直接唱成的歌。(教师范唱)
④、教学小结:方言是民歌的基调,是民歌风格特色之一。
(二)学唱
①、教学提示: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方言,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教唱第一段歌词,视学唱情况,解决方言、音准、发声的问题)【幻灯片7】
教学提示:同学们我们刚才的学唱方式叫什么?
学生回答:
教学提示:口口相传,我相信大家已经很久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学唱歌了吧,现在都是跟着电脑、手机学唱,要么就是看着乐谱学唱,在过去没有这些音响设备,老百姓也不会记谱,他们就靠着口口相传的方式把无数的经典民歌流传了下来。
②、教学提示:我们刚才唱的“哎”“哦”“啰哦”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学提示: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在民歌中叫衬词,我国很多民歌中都有衬词,比如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有了这些衬词,就更能表现歌者热爱劳动的情绪。所以衬词的作用是,更好的发挥歌曲的抒情性,烘托旋律等。
③、教学提示:下面我们来学第二段歌词,(加动作学唱,体会歌曲的情绪色彩) 教学提示:我们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教学提示:为什么要喊着唱?喊出来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又喊出了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对唱的演唱形式,自然就形成了两组竞赛的关系,在相互竞争的状态下自然就喊出来。比如我唱一句问的同学们来唱一句答的,体会“喊”的感觉,四句歌词分别四组对唱。
教学提示:刚才我们对唱喊出来的旋律是什么特点的? 旋律是悠长、情绪是轻松自由。
教师小结:在劳动的时候还能够休闲逗趣不正体现了人们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⑤、教学提示: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
教师小结: 我们来总结歌曲特点: 传唱方式: 旋律特点: 演唱形式: 歌曲情绪: 歌词特点:
活动3【讲授】拓展
教学提示:江浙平原地区流传的民歌不仅有这首山歌还有小调、号子、仪式歌、生活音调等,比较出名的除了《对鸟》还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拔根芦柴花》等。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江苏小调歌曲《拔根芦柴花》,听听它的特点。【幻灯片10】
活动4【讲授】总结
在中华文化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民歌算是一枝独秀,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也正是基于此,它也能够在流行趋势中大放光彩,像《对鸟》一样以民歌为素材创作、改编成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在这个以崇尚经典,风格多样的年代,民歌以其温厚的底蕴给予我们一个启示:民歌以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传承,必将历久弥新。【幻灯片11】 课下同学们再搜集学唱几首民歌,把你的体会感受记录下来,我们班下节课一块交流。新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