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拔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拔高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5 22: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3全国乙,6、8)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 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2.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新课标,9)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右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题。
3.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
  (2022海南,8—9)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右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固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之间,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石顶泥柱顶端的石块在其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雨水侵蚀
5.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  )
A.寒潮   B.地震   C.洪水   D.虫蛀
6.[2022山东,18(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a)。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b)。
图a
图b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分)
(2)说明图a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考点2 地质构造与地貌
  (2023全国甲,9)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题。
7.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
  (2022北京,5)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8.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考点3 河流地貌的演变
  (2022广东,3—4)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10.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三年模拟练
  (2024河北邯郸月考)古诗云:“常闻玉录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可见溶洞、石笋自古以来就自带传奇色彩。石笋有自己的“年轮”——通常深浅交互向上微凸平行展布,自下而上生长。大多数情况下,深浅交互的条带每年增加一组,称之为“年纹层”,反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被称为喀斯特地区的“地质钟”,溶洞里的天然“记录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面正确示意石笋年纹层的是(  )
         
2.形成石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堆积
C.流水溶蚀   D.流水淀积
3.关于石笋的年纹层,说法正确的有(  )
①年纹层越接近洞底,形成的年代越早
②年纹层越接近洞底,形成的年代越晚
③年纹层稀疏,当时降水可能较多
④年纹层密集,当时降水可能较多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福建福州罗源一中期中)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M为断层线,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从早至晚的排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5.下列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砂岩—甲   B.砂砾岩—丁
C.石灰岩—乙   D.花岗岩—丙
6.该地未形成断层山,主要是由于该地(  )
A.茂密森林保护地表结构的完整
B.地壳长时期处于缓慢下沉状态
C.断层构造的规模和升降幅度小
D.地质史上遭受严重外力侵蚀
  (2024山西吕梁一模)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水平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图中四处岩层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①②接触带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
B.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C.②西侧岩层相对上升
D.①②间岩层相对下沉
9.该地区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水平挤压
  (2023安徽合肥11月月考)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挟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似展开的衣裙地貌。坡积裙的前缘,通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坡积裙经过几万年的累积可厚达十多米。下图为坡积裙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利于坡积裙形成的环境是(  )
A.坡陡水流急   B.山麓面积广
C.山高岩块多   D.植被覆盖少
11.塑造坡积裙的主要作用是(  )
A.河流侵蚀搬运   B.沟谷水流堆积
C.坡面水流堆积   D.平面水流搬运
12.与冲积扇相比,坡积裙(  )
A.位于出山口地带
B.物质源自坡上
C.裙上常发育河曲
D.形成连绵大平原
13.(2024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4分)
(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
(3)与北岸相比,分析镇扬河段南岸江岸线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4分)
(4)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A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山脉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由材料“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可知,该山脉形态与岩浆活动关系不大,B、D错误。
2.C 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着山体升高,地表起伏增大,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变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C正确、D错误;山体升高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其并不会导致板块运动加强或减弱,A、B错误。
3.D 由材料“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可知,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厚度“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杂乱无章,C错误;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且其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而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力作用显著,D正确。
4.D 由材料“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可知,顶部的石块主要减弱了来自顶部的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作用,D正确。而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作用的方向大致与地面平行,A、B、C错误。
5.B 该地区地处板块的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所以此地的石顶泥柱景观易受到地震的破坏,B正确;此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侧,位于寒潮背风坡,寒潮对其影响小,A错误;该地貌主要分布于狭窄、少风的河谷,集水面积小,难以形成洪水,C错误;虫蛀主要对植被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石顶泥柱破坏并不明显,D错误。
6.答案 (1)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沉积;地壳断裂抬升。
(2)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并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雅斯河古时是通过古河道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的,地势起伏大,河水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流水侵蚀后,一定会发生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从图中可以看到现在古河道位于科拉林地垒上,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影响,地壳发生过断裂抬升。第(2)题,据图可知,在科拉林地垒形成之前,图中水系均为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的古雅斯河水系;后因地壳断裂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将原水系分开,地垒成为新的分水岭,其西侧有一段河道废弃成为古河道,大分水岭西侧则形成新水系;科拉林地垒东侧断层处,因岩层破碎,易被水流侵蚀,进而发育新的河流;新的科拉林地垒分水岭以东,为断层下陷处,故形成断陷盆地,后因地势低洼,积水成湖,周边河流汇入湖泊。
7.C 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坡和谷地,属构造运动的产物,C正确;图中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流水作用侵蚀山坡,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沉积物不是该区域地貌的基本格局,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因此风沙作用较小,D错误。
8.B 如图所示,该地质构造主要为背斜,其顶部受张力开裂,受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成谷,A错;甲处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与断层交会处没有被断层错断,而是切穿了断层,说明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B对;从沉积岩岩层形成先后顺序来看,岩层①在上而②在下,说明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晚,C错;岩层③为石灰岩,多形成于浅海环境,岩层④为泥岩,多形成于陆地环境,二者形成环境不同,D错。
9.D 地质构造差异抬升形成的是河流阶地,与河床纵剖面不同,就算存在差异抬升,河床纵剖面也不会由倾斜变得阶段性顺直,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说明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
10.A 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
三年模拟练
1.B 由材料“通常深浅交互向上微凸平行展布,自下而上生长”和“深浅交互的条带每年增加一组”可知,从侧面看,年纹层通常是向上微凸的,且年纹成组增加,B正确。
2.D 石笋是由含有碳酸氢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石钟乳滴至洞底,由于水分蒸发等原因,水中溶解CO2的量减小,碳酸钙产生并沉积在洞底形成的。由此可知,石笋是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故选D。
3.B 由材料“通常深浅交互向上微凸平行展布,自下而上生长”可知,年纹层越接近洞底,形成的年代越早,①正确、②错误;由上题可知,石笋的年纹层是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年纹层越宽往往代表流水淀积作用越强,意味着此时流水较多,溶解的碳酸氢钙也越丰富,因此年纹层宽往往代表此时气候湿润、降水较多,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4.B 图解如下:
5.C 风化物形成乙,说明乙为沉积岩;形成风化物的只能是岩石,所以甲、丁均为岩石,甲、乙均能形成丁,说明丁为变质岩,甲为岩浆岩;丙能形成甲,说明丙为岩浆。砂岩、砂砾岩、石灰岩均是沉积岩,对应乙,A、B错误,C正确;花岗岩为岩浆岩,对应甲,D错误。
6.D 由图可知,断层构造上面存在侵蚀面,说明当时地壳处于上升状态,期间受到外力的强烈侵蚀作用,而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因而断层山难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史上遭受严重外力侵蚀,D正确、B错误;森林植被对地形影响较小,A错误;如果没有被外力侵蚀,即便断层构造的规模和升降幅度小,也可能形成断块山,且根据②岩层被错断的幅度可推测断层构造的升降幅度较大,C错误。
7.D ①②两处岩层发生错位,位于断层线附近,新老地层不平行,A、B错误;③处北侧地层为J(侏罗纪),南侧地层为C(石炭纪),相邻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不连续,C错误;④处北侧地层为C(石炭纪),南侧地层为P(二叠纪),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因此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D正确。
8.D 推理过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水平剖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
9.A 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O—P岩层沉积作用,后经水平挤压形成向斜构造,继而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而后形成断层,最后经历了J—K岩层沉积作用。因此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A正确。
10.D 据材料可知,坡积裙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坡陡水流急不利于坡积裙形成,A错误。山麓宽阔或不宽阔都可形成坡积裙地貌,B错误。坡积裙地貌沉积的主要是泥沙,不是岩块,且山高导致水流较急,侵蚀作用强,不利于坡积裙形成,C错误。降水丰富、植被覆盖少的地区,流水中泥沙丰富,有利于坡积裙地貌的形成,D正确。
11.C 由材料可知,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挟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的,说明塑造坡积裙的主要作用是坡面水流堆积,而非沟谷水流堆积,B错误、C正确;河流侵蚀搬运、平面水流搬运均不是塑造坡积裙的主要作用,A、D错误。
12.B 由材料可知,坡积裙位于山麓,并不是位于出山口地带,冲积扇位于出山口,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坡积裙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坡上,B正确;坡积裙上不易形成河曲,冲积扇上相对更易形成河曲,C错误;坡积裙主要位于山麓,面积较小,且读图可知,坡积裙地形起伏较大,故无法形成连绵大平原,而冲积扇相对更易形成连绵大平原,D错误。
13.答案 (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汊)的河道转变。
(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汊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3)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南岸流水侵蚀作用强,江岸堆积泥沙少。
(4)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
解析 (1)对比16世纪中后期与19世纪初期沙洲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镇扬河段河道原来是顺直、宽阔的,后随着沙洲数量的增多,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汊转变。
(2)沙洲演变为河岸,应从河流堆积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河流的流速、流向等因素会影响流水堆积作用,而河流流速又受地形和水体顶托等因素影响,水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和河道弯曲程度等因素影响。读图可知,应分三步进行分析:①沙洲的形成,该河段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②河流的分汊,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数量不断增多,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③沙洲与河岸相连,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北岸沉积作用显著,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岸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3)应从两岸的泥沙堆积程度和河岸抗侵蚀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①河岸抗侵蚀能力:由“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可知,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低山,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②泥沙堆积程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较南岸流水堆积作用强,且随着河道的演化,南岸为凹岸,北岸为凸岸,南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泥沙不易堆积。因此南岸江岸线变化较小。
(4)可从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汊转变,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沙洲增多、变大,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影响沿线建筑设施,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