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配套教学设计(4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配套教学设计(4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0:10:1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2学情分析
学生一旦进入高中段的学习生活后往往会体现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又对问题有主见和判断分析能力,自尊心强等特点。那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去学唱家乡的歌曲,去理解家乡歌曲的风格特点,去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南方民歌。
2.让学生对各地区民歌有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认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南方民歌
活动2【讲授】介绍云南民歌
课件简要介绍云南汉族地区民歌的形成原因。
活动3【活动】初听《弥渡山歌》
视频《弥渡山歌》:了解云南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
葫芦丝的演奏,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个大概认识。
活动4【活动】欣赏《弥渡山歌》
聆听《弥渡山歌》
此曲共有几句呢?找一找歌曲里面的起、平、落。
活动5【活动】探讨分析歌曲
学生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歌曲共有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活动6【讲授】云南汉族民歌的特点
云南汉族民歌的特点:汉族山歌在某些地区叫做“调”或“调子”,也有的叫做“腔”,山歌即所谓“山野之曲”,所以,这类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由于演唱的环境,就形成这类民歌大都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这类民歌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这首《弥渡山歌》就是属于独唱的歌曲。对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故往往开始先唱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
聆听另一首代表性的弥渡民歌《小河淌水》感受引腔以及歌曲情感
活动7【活动】欣赏《对鸟》
对鸟
a 看歌词并试着朗读
b 观看《对鸟》视频思考:江浙一带的民歌有什么特点?
c 完整观看《对鸟》 充分感受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活动8【练习】拓展训练
欣赏四首民歌片段,分别说它们属于哪个地区以及歌名。
无锡《太湖美》 湖北《龙船调》 弥渡《绣荷包》东北《摇篮曲》
活动9【讲授】小结
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器乐等相关因素上。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活动10【作业】课后拓展
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再次基础上写一篇小短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