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5 10:3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23山东威海文登月考)1916年《新闻报》刊发了一则漫画《愿人人以此自绳》(如下)。漫画中,一群人被一大根绳索约束在一起,而绳索勾勒出“约”字样,用以指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各阶层认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军阀纷争受到法律约束
C.民众渴望维护民主政治
D.民国初年法律体系完备
2.(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独裁;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被刺身亡和二次革命惨遭镇压后,国会被迫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反映出民国初期政治的特点是(  )
A.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
B.通过党派选举之争、实行君主立宪
C.多党合作、建立民主政权
D.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
3.(2024湖南长郡中学期中)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国会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国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局限性初显
B.政党政治有一定影响力
C.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D.北洋内部派系纷争加剧
4.(2024天津第三中学期中)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宪政体制的实践
现代性国家的构建  
社会共识的形成
5.(2024辽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拟定宪法草案修正要点请公决案》中规定,“在总统职权章应规定总统总揽统治权,使五种政权的行使,均得由总统统率而调节之”。这一规定(  )
A.暴露了国民党行宪的实质
B.意在应对日本侵华战争
C.标志着民国进入宪政时期
D.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
题组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6.(2024河北唐山十县一中联盟期中)据下图可知,当时的苏区政府(  )
A.初具人民革命政权的性质
B.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较低
C.实行“三三制”选举原则
D.充分调动民众抗日积极性
7.(2024山东德州月考)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选举,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这反映出当时边区(  )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8.(2023广东江门月考)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区发展不平衡,加上经济和交通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要想直接管理省及省以下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一时无法达到。因此,中央决定(  )
A.大力推进经济建设 B.实行大行政区管理
C.实施农村土地改革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题组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9.(2024河北沧州运东七县期中)有学者指出,在政治协商过程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利益代言人、信息提供者和民主监督者的角色。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
A.凸显了多党联合执政的必要性
B.发挥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
C.确立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D.体现出政协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10.(2024山东济宁实验中学月考)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中共 党员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 华侨 少数 民族 妇女
668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54.48%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11.(2024河北承德重点高中联考)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向社会公布。根据统计,通过选民资格审查的人数占成年人口总数的97.18%。1954年,在开展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过程中,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的地方超过90%,共收到100多万条意见或建议。据此可知,新中国的这些民主实践(  )
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C.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增强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12.(2024福建泉州期中)1990年至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等共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提出的重大书面意见、建议200多项,得到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的重视并被不同程度地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体现出我国(  )
A.协商民主的有效性
B.政治协商成为根本政治制度
C.开始实践多党合作
D.政协代行了人大的部分职能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24河北邢台五校质检联盟期中)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放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确定的总统制,而采取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仅为国家元首而不掌握实权。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辛亥革命初衷被放弃 
B.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政党政治被立法认可 
D.民主政治体制完备
2.(2024河南开封期中)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
B.社会混乱不堪
C.专制统治仍然深得人心
D.训政时期开始
3.(2024河北沧衡八校联盟期中)国民党的“训政”来自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1928年10月通过的《训政纲领》的要点如下表所示。其中最能体现孙中山理论初衷的是(  )
选项 要点
A 国民大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其权力暂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民代行
B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最高权力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C 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
D 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重大国务的施行须接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和监督
题组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4.(2024河北定州期中)20世纪30年代,鄂豫皖苏区的各级苏维埃权力机关是区、乡、村代表大会。其人员构成的原则为:区苏维埃工人每30人中、农民每500人中、士兵每40人中各选代表1人;乡苏维埃工人每5人中、农民每50人中、士兵每10人中各选代表1人;村苏维埃是全村人中选出若干代表。上述规定(  )
A.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性质
B.贯彻了“三三制”的原则
C.表明了农民是政权构成的主体
D.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巩固
5.[2024福建福州八县(市)协作校期中联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根据地(大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  )
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
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
6.(2024河北邯郸九校期中)“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对经济和社会资源重新进行分配,在保障工农大众利益的同时,注重普遍平等、协调平衡,也合理地维护地主、富农、士绅、资本家和其他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据此可知,“三三制”的实行(  )
A.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巩固发展了抗日力量
C.扩大了国民革命社会基础
D.实现了均富平等理想
7.(2023江苏徐州月考)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前夕由顾群创作的年画《豆选》,画面的左后方是入口,人们在那里排队领豆子,然后依序走上前来投豆(票),村民要给多名中意的候选人碗里分别投豆。画面中央,一位妇女正在弯着腰,小心地把豆子放到碗里。那时盛行这种歌谣,“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幅作品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
C.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
D.民众踊跃地支援前线作战
题组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8.(2023山西太原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先后设立了六大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这一举措(  )
A.扩大了解放区的群众基础
B.贯彻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D.旨在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题组四 思维训练
9.(2024天津河西期中)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  )
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
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10.(2023江苏扬州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著名的“三三制”民主政权。“三三制”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参议会”将被人民代表大会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被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这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继续发展,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
《“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D 3.B 4.A 5.A 6.A
7.D 8.B 9.B 10.A 11.D 12.A
1.C 根据材料“漫画中,一群人被一大根绳索约束在一起,而绳索勾勒出‘约’字样,用以指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知,在漫画中,可以看到社会各界不同的人,人们希望这些人都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约束之下,说明民众渴望维护民主政治,C项正确。
2.D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将组建内阁,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D项正确。当时政党有多个,如统一共和党、中国社会党等,A项错误;当时政府是共和政府,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多党合作,C项错误。
3.B 根据材料“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等信息可知,民国初年,出现了各个党派竞争的局面,反映出政党政治有一定影响力,B项正确。
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年革命党和北洋派的相互斗争,实质上属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而不是宪政体制的实践和现代性国家的构建,排除B、C两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共识的形成,排除D项。
5.A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在1935年,尝试谋划拟定宪法,施行宪政,“使五种政治权的行使,均得由总统统率而调节之”,暴露了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实质,A项正确。该规定与应对日本侵华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1948年,国民党才打出“行宪”的招牌,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A 
仅从成分来看,不能得出政治素养状况,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是在全国抗战时期提出的,C项错误;苏区政府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反抗国民党统治,而不是调动民众抗日积极性,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信息“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等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1940年,A项错误;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B项错误;当时陕甘宁边区建立的不是联合政府,C项错误。
8.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因为解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交通等原因,中国共产党对地方无法进行直接统一的管理,于是中央根据解放区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划分大行政区进行管理,B项正确。
9.B 根据材料“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利益代言人、信息提供者和民主监督者的角色”“各民主党派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可知,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制度,为执政党与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推动、监督执政党与政府政策的制定、宣传、贯彻和执行等,强调了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协职能的变化,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广泛,他们代表不同阶层和团体的利益,因此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人民代表的来源广泛,并不能体现多党制和代表的产生方式,排除B、C两项;根据“代表”可知是代议制,不是直接民主,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可知,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过程中参与者众多,说明这些民主实践增强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D项正确。民主实践“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不是民主法治建设,排除B项;这些民主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
12.A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出协商民主的有效性,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始实践多党合作,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D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2.A 3.C 4.A 5.B
6.B 7.A 8.D 9.C
1.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因此材料中的变化反映的是对民主政治的追求,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其变化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的初衷被放弃,排除A项;材料与政党政治无关,排除C项;当时民主政治体制并不完善,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的政党来源广泛,包括之前的各种势力,这说明民国初期的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和重组,不能说明社会混乱不堪,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党势力的变化,不能说明专制统治仍然深得人心,排除C项;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排除D项。
3.C “革命程序”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之一,即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国民党的责任和任务不同。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最后做到“主权在民”。“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体现孙中山理论初衷,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体现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不符合题意,排除。
4.A 根据材料“区苏维埃工人每30人中、农民每500人中、士兵每40人中各选代表1人……”可知苏维埃政权包括工人、农民、士兵等阶层,具有一定民主性,A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民主合作原则,材料没有体现出代表的党派色彩,排除B项;由材料中看不出农民是主体,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时期,D项错误。
5.B 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行政区划,设置了省级、县、乡级政权等,这种行政区划的层级划分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B项正确。当时的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非革命统一战线,A项错误;题干内容与全民族抗战无关,排除C项;全国抗战爆发后,两党实行合作而非对峙,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三三制”综合考虑了社会各个阶层,注重平衡各阶层之间的利益,既保障了广大工农的利益,也照顾到了地主、富农、士绅、资本家等,最大范围地吸收发展抗日力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在1949年提出的,排除A项;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革命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了“三三制”的作用,排除。
7.A 图片信息是农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采取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生动地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A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B项;土地改革运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豆选》体现的是基层民主而非支援前线,排除D项。
8.D 材料“全国先后设立了六大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巩固新兴人民政权的举措,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扩大解放区群众基础的信息,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的,排除B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民族战争已经结束,排除C项。
9.C 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团结了包括农民、地主、商人等在内的抗日力量,运用系统思维,可知是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根据地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创举和探索,并非移植西方的议会民主,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团结了包括农民、地主、商人等在内的抗日力量,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当时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
10.答案 示例
论题:“三三制”政权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新探索。(2分)
阐释:抗战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抗战,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三三制”民主政权把除极少数反动分子之外的革命力量都团结起来,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三三制”民主政权适应了当时的国情,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也成为延安民主的象征,而且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借鉴“三三制”民主政权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辟了中国人民民主的新模式,为世界民主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8分)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三三制’是延安民主的象征”可得出“三三制”政权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新探索。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