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24江苏盐城六校期中)下图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这些举措(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
B.确立了社会主义立法根本原则
C.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2.(2024天津三中期中)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和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
A.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3.(2022辽宁辽阳期末)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状况后,首次完整地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 )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依据
C.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D.标志着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4.(2024湖北襄阳宜城一中等六校期中)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表明中国法制建设( )
A.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B.体现与时俱进特点
C.国家尊重保护人权
D.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5.(2024河北沧州运东七县期中)2022年初,司法部发布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指出在“十四五”时期预计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名。下表所示为2016—2022年我国律师执业人数统计情况。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我国( )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人数(万) 32.8 36.5 42.3 47.3 52.2 57.48 65.16
A.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C.依法治国原则开始有效落实
D.民主法治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
6.(2024江西鹰潭期中)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1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变化 ( )
A.表现了党对法律认知的深化
B.反映了社会治理开始法制化
C.突出了新时代法治的多元化
D.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体系化
7.(2024陕西榆林“府、靖、绥、横、定”五校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
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8.(2024天津耀华中学期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的是( )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C.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
D.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
题组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2024山东泰安期中)新中国成立之初,革除鸦片、赌博等社会恶习,采取措施树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平等互助、艰苦创业的社会新风尚。这些措施( )
A.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C.营造了建设新中国的良好氛围
D.彻底废除了封建残余思想流毒
10.(2024河南新乡期中)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以后,王进喜和工人们艰苦创业,克服各种困难,在“铁人精神”的指引下,经过3年的石油会战,实现中国原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到1963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足自给。由此可知,“铁人精神”( )
A.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
B.引领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建设
C.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撑
D.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
11.(2023湖北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是道德的主体,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参与社会道德建设。这表明《纲要》( )
A.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公民道德提出要求
B.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总结
C.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
D.提高了公民的道德水平和主人翁意识
12.(2024河南南阳一中月考)下表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 )
1986年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6年 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2012年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
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24河南南阳六校期中)1953年,北京某印刷厂工会除宣传婚姻法外,还积极开展舞会、放电影等文艺活动,给未婚工人提供更多自主择偶的机会。试点区的三眼井等5条胡同共744户家庭中,经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由新中国成立前的64%降至13%,自主婚姻由15%增加至51%。据此可知,当时婚姻法( )
A.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
B.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C.促进了婚姻观念的改变
D.推动了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2.(2024山东潍坊期中)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提出立法“宜快不宜慢”和“宜粗不宜细”的基本方针,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仅1979年7月1日一天,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通过了7部法律,被称为“一日七法”。这旨在 ( )
A.确立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
B.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为改革开放提供法律保障
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2024河北武强中学期中)下图展示的是截止到2008年2月28日,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及数量统计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已形成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C.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
D.依法治国得到有力保障
4.(2024山西太原期中)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当时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条件还不具备。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我国在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于2020年最终颁行。据此可知,民法典的制定 ( )
A.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
B.完善了我国的法制建设
C.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
D.丰富了公民的法律知识
题组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2024河南商丘名校期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1981年湖南、江浙一带的农村办起了大量的农村图书馆,普及率超过了70%。据统计,1978年全国仅有文化站1 729个,到1986年达到了53 519个。这一文化现象( )
A.促进了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传播
B.反映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C.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
D.推动了扫盲运动的开展
6.(2023河南南阳期中)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画能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是( )
A B
C D
7.[2024江西赣州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期中]下表所示为当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劳模评选情况。我国劳模评选的变化( )
时期 劳模精神 典型特征 代表人物
20世纪 50—60 年代 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作贡献 “生产型”“技术革新型” 时传祥、 王进喜、 李四光、 钱学森、 华罗庚、 焦裕禄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 “知识型”“创新型” “技能型”“管理型” 徐虎、 许振超、 宋鱼水
A.顺应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B.转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D.是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
题组三 思维训练
8.(2023河北冀州中学期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捷克等国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这主要体现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题组四 综合题组
9.(2024河南信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的主要法律
年份 主要法律文件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20世纪 70—80 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部分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B 3.C 4.B 5.D 6.D
7.C 8.C 9.C 10.C 11.A 12.C
1.C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宣传土改法、婚姻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举措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具体的法律法规,无法体现确立了社会主义立法根本原则,排除B项;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排除D项。
2.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项正确。
3.C 据材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知,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从而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依据,排除B项;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排除D项。
4.B 材料表明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制建设的与时俱进,并非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人权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法制建设,不是民主政治发展,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我国律师执业人数呈现不断上涨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D项正确。
6.D 材料中“法制”到“法治”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宪法化,即“依法治国”的体系化,D项正确。宪法修正案是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反映了政府对法律认知的深化,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社会治理开始法制化”的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法治的多元化,排除C项。
7.C 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规范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明确新型交易规则,禁止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侵害他人肖像权,强调新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需要等,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C项正确。
8.C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宪法不断以法律形式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和新概念,说明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C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层面,与民主法制建设不符,排除B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依然是通过大政方针影响企业经营,“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C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采取措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有助于为当时的新中国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C项正确。材料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事业关系不大,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排除B项;“彻底”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0.C 材料表明在“铁人精神”的指引下,1963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足自给,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项正确。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强调“铁人精神”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作用,而非引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建设,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公民’是道德的主体,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等信息可知,《纲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公民道德提出要求,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纲要》对之前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总结,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C项;《纲要》对公民道德提出了要求,但材料中未涉及其影响,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可知,1986年、1996年和2012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不同,这种变化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D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2.C 3.D 4.C 5.C 6.D 7.A 8.D
1.C 根据材料可知,通过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占比下降趋势明显,自主婚姻占比上涨迅速,说明婚姻法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婚姻观念的改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的婚姻法,并未提及其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婚姻法对人民热情和干劲的激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信息,排除D项。
2.C
改革开放后,我国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的表述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3.D
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法律系统全面,覆盖面广,没有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公民法律意识提高,排除B、C两项。
4.C
5.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的增多反映出农村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存在对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起着强烈的助推和引导作用,C项正确;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有利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这并不是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传播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的信息,排除B项;扫盲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化教育运动,排除D项。
6.D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D项正确。
7.A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排除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与20世纪50—60年代不符,排除C项;不同时期的劳模评选都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排除D项。
8.D 创新思维注重探究,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联想性又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由一个历史事件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的能力。由材料“1936年苏联……法国、捷克等国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可以看出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不仅吸取了国际经验而且还融合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学习他国法律以及借鉴本国历史经验,排除A项;该宪法吸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宪法的经验,所以并非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述错误,排除C项。
9.答案 观点: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具有时代性。(2分)
解读: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还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法治的发展体现了时代需求,满足了时代需要。(10分)
解析 本题是论述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法治的相关知识得出观点: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具有时代性。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不同时期我国法治的发展进行解读。最后进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