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2024安徽江淮十校月考)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 )
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 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
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 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
2.(2023广东佛山摸底)公元前189年,西汉政府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倍的人头税)。据此推知,汉初( )
A.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广泛
B.男尊女卑观念盛行
C.对人口增长的需求迫切
D.人头税的负担较轻
3.(2024浙江浙南名校联盟高二期中)下表为汉昭帝时期的更赋表。据此可知,当时的以钱代役 ( )
更赋类别 服役内容 代役价
“更卒” 23岁至56岁的男丁到本郡服兵役一个月 可纳钱三百,由政府雇人代役
“正卒” 23岁至56岁的男丁在郡县或京师服徭役一年 可纳钱二千,由政府雇人代役
“戍卒” 23岁至56岁的男丁一生必须去边境屯戍一年 每人每年纳钱三百
A.开始瓦解了旧的贵族等级体系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抑制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
4.(2024山西临汾高一统考期中)隋文帝规定,凡是年龄到了50岁以上的人,可以缴绢免除徭役。到了唐代,承担徭役的农民已经不再受年龄的限制,都可以用绢帛代替。这些规定 ( )
A.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B.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5.(2024安徽阜阳高二期中)780年,唐政府推行两税法时规定“户税交钱”,但由于农民手中无钱,因而实际缴纳户税时,广大农民或出售农产品以获取现钱,或采取折钱纳物(即将税钱折算成绢帛等实物)方式进行缴纳。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
A.导致了赋税征收的混乱
B.加重了农民的税额负担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扩大了国家财政的税源
6.(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这一现象 ( )
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削弱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
C.加剧了社会阶层对立
D.加速了人口向城市流动
7.(2024安徽合肥高二月考)“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它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材料意在强调这一改革( )
A.标志着古代赋税制度的完善
B.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C.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D.实现了赋税征收的公平
8.(2023湖南岳阳期中)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政府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9.(2024陕西汉中高二期中)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题组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0.(2022山西太原期中)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朝官员多次提出协定关税条款违背“西洋公法”,且对本国主权有所损害,主张政府应借修约机会修改税则。这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 ( )
A.竭力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
B.明确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C.开始运用国际法维护权益
D.认识到关税自主的重要性
11.(2024河北邢台高二月考)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这反映了( )
A.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
B.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走向近代化
C.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
D.一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
12.(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期中)1928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海关进口税则》,决定自1929年2月1日起,实施《海关进口税则》和国定税率,同时由外交部照会各国。《海关进口税则》平均税率为8.5%,比起协定税率提高许多。这一税则的颁布( )
A.表明中国已完全实现关税的自主化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说明国民政府已主导了海关管理权
D.使中国摆脱了西方经济侵略
13.(2023吉林长春高二期中)南京国民党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正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 )
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
B.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
D.调节征税标准可以增加收入
14.(2023安徽安庆高二期末)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 )
A.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
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2024四川成都七中期中)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征收赋税。这些举措( )
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
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2.(2023辽宁朝阳高一期末)下表是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赋税负担简表(单位:钱)。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汉代( )
财产税 人头税
土地税 刍稿税 更赋 算赋 口赋
约400 小于50 约3450 至少240 最多60
A.休养生息政策未深入民间
B.租庸调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C.农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
D.赋税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
3.(2024山东临沂高二期中)下图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唐宋土地政策渐趋宽松
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C.封建经济的逐渐衰退
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4.(2023黑龙江双鸭山期中)宋代前期,一些民户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
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5.(2024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中)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
C.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6.(2023江苏苏州高二期中)康熙末年,“摊丁入亩”已开始在广东推行,雍正时在全国普遍推广。摊丁入亩继一条鞭法和“永不加赋”之后更彻底地简化了税则,使得“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继续削弱。这一改革( )
A.有利于城镇工商业发展
B.保证了国家财政的需要
C.使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
D.确保了民众生活的富足
题组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
7.(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中)1906年,清政府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用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的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间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
A.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D.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8.(2023吉林联考)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南京国民党政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由此可知,当时的关税改革( )
年份 竞争性进口 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 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年 4.1% 5.5%
1934年 28.9% 15.7%
A.缘于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
B.降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
C.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
D.体现了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9.(2024河北滦州高二期中)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见,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 )
A.顺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
B.实现了个人收入的增长
C.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D.解决了贫富差距的问题
题组三 思维训练
10.(2023江苏扬州月考)由于史籍没有明文记载秦劳动者服役的起始年龄,学者遂据“汉承秦制”的定势思维逆推秦劳动者的服役始年为20岁或23岁。后来,研究《睡虎地秦简》发现,秦人17岁开始为国家服役。由此可知( )
A.文献与考古互证方可证实历史
B.考古发掘可以补写历史
C.唯考古发掘才能还原历史真相
D.历史推断违背求真理念
题组四 综合题组
11.(2024山西吕梁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汉初,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不征关税。《汉书》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冬,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武帝以后,内地关税的征收范围不断扩大,且税率不断升高。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路贸易经河西走廊,直通中亚和西亚。海路贸易也兴起了,番禺是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在边境的进出口要道,汉代都设关管理对外贸易征税。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清政府也需要稳固的财政收入,关税是维护清政府运转和及时足额赔款的保障,因而,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
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关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关税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C 3.C 4.B 5.C 6.A 7.B
8.A 9.B 10.D 11.C 12.B 13.B 14.B
1.C 秦朝赋税的重心在田赋农业税,这种赋税比例结构会导致农民负担沉重,C项正确。秦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商业规范的发展,排除B项;秦朝赋税制度加重了农民负担,进而加速了秦的灭亡,不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可知,汉初通过加征人头税的方式鼓励生育,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希望通过增殖人口来达成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目的,故选C项;加征人头税的做法会加重人民的负担,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原则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男尊女卑观念的盛行,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汉代人头税的负担较轻,排除D项。
3.C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排除A项;汉代更赋是以人丁为依据的赋税制度,排除B项;以钱代役不能抑制官员腐败和土地兼并,排除D项。
4.B
材料中的这些规定,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说法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纳绢代役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增加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
5.C 两税法规定“户税交钱”,广大农民为了缴税,或出售农产品以获取现钱,或折钱纳物,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两税法简化了税收项目,排除A项;两税法相对于此前的苛捐杂税而言,减轻了农民的税额负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税源的扩大,排除D项。
6.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代役人的普及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基层治理指的是国家对县以下的乡、里的治理,而材料强调的是雇人替自己服役的现象常态化,二者主体不同,排除B项;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代役人的出现和被国家认可不会加剧社会阶层对立,排除C项;中国古代大部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故加速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7.B “一条鞭法”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这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一条鞭法”在古代赋税制度上的地位,排除A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实现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
8.A 隋唐以前国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国家注重对人口的控制,明清主要将土地作为征税标准,所以政府注重清丈土地,故选A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赋税制度的变化,与重农抑商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9.B “积累莫返之害”指的是赋税总额越来越大;“所税非所出之害”指的是赋税内容不是农民的直接产品,为了缴税农民就要出售农作物,从而多遭受一次商人的盘剥;“田土无等第之害”指的是赋税标准没有依据农民财产的多寡,从而会加剧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赋役沉重,百姓困苦,B项正确。
10.D 材料“对本国主权有所损害,主张政府应借修约机会修改税则”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关税自主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11.C 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才勉强同意略微提高关税税率,增加部分还不能由中国自主控制,这表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非常艰难,C项正确。
12.B
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实现关税的自主化,主导海关管理权,摆脱西方的经济侵略,排除A、C、D三项。
13.B 根据材料“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提高免征额和实施累进税率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B项正确。
14.B
1980—2018年个人所得税变化情况 原因 结论
个税起征点:800元→5000元 居民收入的提高 我国的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B项正确)
新增加了个别专项附加扣除 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
能力提升练
1.B 2.D 3.B 4.A 5.A
6.A 7.C 8.D 9.A 10.B
1.B 据材料可知,先秦时期齐、鲁、楚三国以土地或土地产出的多少为依据征收赋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有利于激发土地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规模小,难以抵御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排除A项;“得到普及”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不能缓解土地兼并现象,排除D项。
2.D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汉代民众缴纳的人头税钱数远高于财产税,这说明汉代赋税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户赋税缴纳的种类和标准,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汉代未实行租庸调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无法体现农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排除C项。
3.B
由材料无法得出土地政策的变化,排除A项;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总体是发展的,排除C项;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与钱币、实物税收数量的变化,不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私雇代役现象广泛存在,政府不能禁绝,最终合法化。私雇代役现象广泛存在是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一方面一些地主、商人和手工业者不愿服役或因为经营产业无法服役,另一方面一些没有土地和固定职业的人靠出卖劳动力、受雇于他人为生,于是一些富户雇人代服劳役,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述宋代私雇代役现象,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商业税收收入”,排除C项;农业领域的雇佣关系主要指大地主雇佣无地、少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5.A 南方税粮折收白银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赋税货币化,百姓为了缴税要出卖自身生产的产品,多遭受一次商人的盘剥,并不会减轻百姓经济负担,排除B项;赋税由征收实物到折收白银,与减弱人身依附关系无关,排除C项;南方税粮折收白银没有涉及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D项。
6.A 清朝摊丁入亩的实行削弱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这有利于人们更多地从事工商业,A项正确,排除B项。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排除C项;“确保了民众生活的富足”说法夸大,排除D项。
7.C 清政府设立税务处,统一管理海关关税事务,加强了对地方海关税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反映了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C项正确。税务处设立后,虽然表面上海关回归清政府管理,但它实际上仍被外国人把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没有体现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内容,排除B项;清政府加强对海关的管理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排除D项。
8.D 据表格数据可知,1934年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提高,对国内同类产业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故选D项;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只是关税改革的一个原因,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的提高,增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排除B项;关税改革与官僚资本的膨胀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
方法技巧
解答图表类选择题的方法
第一步:读材料、看问题、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读表头、看标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的中心问题。
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注:表格类试题可将表格数字转化成折线图的形式,看特征、观态势)
第四步:甄别选项,史实验证排除干扰项。
9.A
A 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是因为实行改革开放后,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开征个人所得税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 √
B 个人收入增长是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原因(因果倒置)
C 开征个人所得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直接关系
D “解决了贫富差距的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10.B 实证思维指的是重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强调在认识历史时,要以史料为根据,对史料进行分析解读。此题考查的是史料实证思维,具体分析如下:
文献与考古互证不一定能证实历史,且不是任何史实都需要文献与考古互证才能被证实,排除A项;“唯考古发掘才能还原历史真相”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合理的历史推断是求真的一种方法,排除D项。
11.答案 (1)变化:从不征关税到征收关税;内地关税征收范围扩大、税率加重;从内地关税拓展到开征国境关税。(4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维持统治;支付设关的开支;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的发展;治国理念从休养生息到积极开拓。(4分,任答2点即可)
(2)表现:失去关税自主权;关税税率先降后升。(4分)
影响: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便利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及掠夺中国的财富;一定程度上维系清政府的统治。(4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 (1)“变化”主要根据材料一得出答案。“原因”需要将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作答。
(2)“变迁的表现”主要根据材料二得出答案。“影响”需要将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