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各民族乐器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有代表性民族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特点。
2、通过欣赏有代表性民族器乐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
2学情分析
根据平时上课情况,本地方的学生对乐器不太了解,特别是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分不清楚,所以让他们多了解。
3重点难点
各类乐器的介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灿烂文明对乐器的改革发展的作用,体会到各族人民的伟大。懂得音乐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
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用来演奏音乐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具有各种不同民族特色或地方风格。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
同学们知道的民族乐器有哪些?说来听听?
活动2【导入】乐器分类
顺次介绍民族乐器
吹管乐器组:
拉弦乐器组:
弹拨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活动3【讲授】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用来演奏音乐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民族器乐是各人民通过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具有各种不同民族特色或地方风格的并表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国民族乐器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我国民间传统习惯的分类法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国际音乐学界现在通用的乐器分类法是按乐器的声源体和振动法的性质和特征来划分的。它分为:“体鸣”、“膜鸣”、“气鸣”和“弦鸣”四类。它和上述民间分类法的相应关系如下:
体鸣乐器 打击乐器
膜鸣乐器
气鸣乐器——吹管乐器
弦鸣乐器——拉弦乐器,拨弦乐器。
吹管乐器
按不同构造分为三类:
1、无簧哨的吹管乐器,既吹孔气鸣乐器。气流经吹孔直接进入管体,如笛子、箫。
2、带哨的吹管乐器,既哨嘴气鸣乐器。气流经过管端的哨子,再进入管体,常见的有“管”、“唢呐”。
3、簧管乐器,利用管端的簧片和管子配合发声,有笙、芦笙等。
笛:(参考文献:少年儿童笛子教程 许国屏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1月第4次印刷)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一般说中华民族有文字的历史为五千年。而音乐据说可追溯到九千年以前。在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有九千多年历史的骨笛,可以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它的音准程度令吃惊。在出土二十多支骨笛中,其中五支至今还可以奏出动听的曲调。可以说,在新石器的初期,居住在东方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已经具有相当高的音乐才能,他们在为生存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已级在精神文明的创造上,在音乐文化的创造上显示出了东方文明的曙光。”(以上引自李岚清副总理1998年7月8日在考察中国音乐学院与师生代表和部分音乐家座谈时的一段讲话)
笛子在我国流行久远,古时称为“横吹”。从最近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有九千年历史的“骨笛”来看,比原先经考古学家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枚“骨哨”又提早了一千余年;比传说中汉武帝时(距今二千多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将笛子吹奏法带回长安的说法,更提早了六千余年,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中国有句俗语:“千日管、百日笙、笛子只要一早晨”。
传统笛子有梆笛、曲笛之分。
梆笛以伴奏梆子戏而得名。形体较短小(长约40cm,内径1cm左右)。音色刚健明亮,音域为d2~g4。演奏上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急促雀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色彩的花舌音等。
曲笛以伴奏“昆曲”而得名。音色较圆润柔和,形体较长(长约60cm,内径约2cm),音域a1~d4。演奏上重气息的控制,讲究运气的连绵不断和声音的悠扬曲折,常有打音、依音、赠音、震音和连奏等技法润饰曲调。力度变化细致,表现气质柔婉深情。
古代诗人的作品中不乏记叙笛乐的作品。如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杜甫:“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早木风”。白居易:“江上何人吹夜笛?声声似忆故园春”等。
代表作:梆笛《喜相逢》原为内蒙民间乐曲,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为戏曲[山西梆子]和[二人台]所吸收,常被配作入洞房、拂拭灰尘时的过场音乐。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将它改编成笛子独奏曲,表现情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喜悦心情。
曲笛曲《鹧鸪飞》原曲是湖南民间乐曲,为箫独奏曲,后由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为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曲笛独奏曲。
赵松庭 《早晨》、《三五七》
箫:(参考文献:箫入门教材 曲祥 曲广义 树蓬编著 华乐出版社 2001年6月北京第2次印刷)
从考古发现,更可验证排箫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鹿邑太清宫遗址——商末周初贵族大墓中,出土有骨排箫五组,其中保存较好的两组,每组13根骨管,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骨制排箫,距今年代在3000年以上。
河南淅川县下寺1号墓(约为春秋晚期)出土有用近似汉白玉制成的石排箫,管身长短不等,最长13cm,共13管。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排箫。
竹制排箫由于埋在地下易于腐朽,考古中很难发现,迄今所见的最早竹排箫,由湖北随县曾乙侯墓(约战国初期)出土,有13个闭口管,管最长者22.8cm,最短者5.1cm,依长短递次排列,用三道篾箍束结。
箫的古、今之名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吹管乐器。先秦所称之箫,指的是由多根单管编排而成的排箫。
箫,也称为洞箫,是中国古老的气鸣乐器。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关于它的来历,要从排箫说起。排箫在几千年前刚形成的时候,它就被称为箫。后来人们在吹排箫的过程中,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于是箫逐渐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
今天的箫在汉代就有了,但当时被称为"羌笛",羌笛原为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公元前1世纪时流传到黄河流域,经过发展,逐渐演变成六孔,和今天的箫非常相似。
箫的构造比较简单,形状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长一点,顶端用竹节封口,封口的边缘上开有一个吹孔,管身正面还有五个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还有一个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还有三到四个出音孔和助音孔,用来调整音准,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灵活程度远不如笛子,不宜表现快捷花哨的内容,只适合于吹奏悠长细腻、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箫的表现力很丰富,它可以用于独奏、重奏和合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乐种里,另外它还用于一些地方戏曲的伴奏。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玉屏箫、九节箫等许多种。
紫竹洞箫演奏的乐曲《平沙落雁》 ,乐曲曲调悠扬流畅,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唢呐:(参考文献:唢呐演奏实用教程 胡慧声 胡波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12月北京第1版)
哨嘴气鸣乐器,广泛流传于亚、非、欧许多国家。唢呐一词是阿拉伯语“surna”音译,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中国。
唢呐据有关专家考证,公元三世纪我国新疆地区就已经有了唢呐,原名叫“苏尔奈伊”,维族至今仍用这一称谓,据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唢呐俗称“喇叭”,在冀东叫“金口角”、在山东叫“鸣哩哇”、云南叫“山宝”,福建山区称它为“八仙”,戏曲中则叫它“大笛子”,各地称谓不同,近代才统称它为“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登不上大雅之堂。
吹唢呐的民间艺人在“江湖”上称“喇叭匠”或“吹鼓手”,属社会的“下九流”等等。
代表作:唢呐曲《百鸟朝凤》
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最早的埙只有一个音孔,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才出现六音孔埙。 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就开始制作仿古陶埙。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陈重教授在古制梨形六孔埙的基础上,又设计出新型的九孔陶埙,用江苏省宜兴市的紫陶制成。这种九孔埙既保持了传统埙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能吹出音阶和半音,使它成为可以转调的乐器,而且音色古朴醇厚、低沉悲壮,极富特色。另外,由于九孔埙改变了原来不规则的音孔排列,按照现代人的演奏习惯,使演奏更为方便,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使用。
九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不久之后,陈重教授的另一位学生、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用红木研制出十孔埙,解决了埙难以吹奏高音的缺陷。
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拉弦乐器
各地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中都有各具特色的胡琴,如京胡、板胡、粤胡、坠胡、四胡等。50年代在乐器的改革中,形成高、中、低配套的拉弦乐器组,用于民乐合奏,包括:高胡、二胡、中胡、大胡、大革、大革胡、低胡等。
二胡
结构组成:由琴头、弦轴、琴杆、千斤、琴码、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构成。
使用材质:大部分结构为红木或楠木所制,琴弦多为金属弦或金属缠弦,琴弓为马尾所制。
乐器特色: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类。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富,善于抒发感情。二胡的演奏技法艰难,有分弓、快弓、颤弓、顿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颤音、倚音和滑音等指法技巧。
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音色刚柔多变。由于流传和使用的地区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样,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二胡在国乐团中是主要的旋律乐器,既用之于独奏,也适于合奏或伴奏,中国的许多地方戏种、曲艺说唱等艺术形式的主要伴奏乐器即为二胡以及二胡的“同族兄弟”板胡、京胡以及高胡等等。在民间戏曲的多种戏种中均为重要的伴奏乐器。
代表乐曲:《二泉映月》华彦钧(阿炳)
《空山鸟语》、《光明行》刘天华
弹弦乐器(弹拨乐器)
弹弦乐器又称弹拨乐器,包括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和用琴扦击弦声的弦乐器。
按不同的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可分三类:
抱握弹奏类: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秦琴、三弦等。平置弹奏类:古琴、筝等。打弦乐器:用琴扦击弦发声的扬琴。
琵琶
结构组成:由头部、颈部和腹部三部分构成: 头部:包括琴头、弦槽和弦轴; 颈部:包括山口、相、琴枕和琴颈; 腹部:包括品、面板、复手、琴背和琴弦(4根)。
使用材质:头部、颈部多由红木或牛角、象牙、玉石等原料制作;腹部面板多为桐木或柏木制成,品多为竹制或牛角制,琴弦为钢丝弦或尼龙弦。
乐器特色:最重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乐器类。琵琶自唐朝时期基本定型以来,还不断经历一些小的改动,其音色、音量和音域也随之变动。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其演奏技巧相当复杂,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模仿许多声音效果(如潺潺流水乃至战场上的人喊马嘶等等),十分逼真。
通常为独奏乐器。在中国民族乐队中,琵琶也是极为重要的旋律乐器和伴奏乐器。另外,在以苏州评弹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地方曲艺中,琵琶也是主要的伴唱乐器。
代表曲:《十面埋伏》、《阳春古曲》
筝
乐器名称:筝
应用谱号:“古筝”
结构组成: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目前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
使用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多为竹制。
乐器特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分布甚广。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历史久远,历经演变,发音清脆悦耳,如山泉般流畅。由于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无论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伴唱),都是 特色型乐器。也常常用于中国民族乐队充任声部。此外,筝还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许多种地方曲艺形式, 如山东琴书、潮州弦诗等等。
代表曲:《渔舟唱晚》
古琴
乐器名称:古琴
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
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代表曲:《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
扬琴
结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最常见的“401”型扬琴由琴身(包括前梆、后梆、 左琴头、右琴头、底板和共鸣箱)、琴弦系统(包括山口、滚板、 调音滚轴和琴弦)和琴键(击弦用的长杆)三大部分构成。
使用材质:琴身一般为木质结构;琴弦(共有124根)一般为钢丝弦或金属缠 钢丝弦;琴键一般为竹质,击弦的一端套上气门芯。
乐器特色:属打击弦鸣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因此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慢奏时 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指通过敲击发声的乐器。它是我国民族乐器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是民间歌舞、说唱、戏曲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在民间风俗性活动、婚丧喜庆等活动中常用来制造热烈气氛。
根据打击乐器的制作材料、乐器形制和音响效果,可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
鼓类有大鼓、小鼓、排鼓、定音鼓、板鼓(既单皮鼓)等。
锣类有大锣、小锣、狮锣(即马锣)、汤锣、包锣、云锣、十面锣、定音锣等。
钹类有大钹、小钹、水钗、大小等。和钹类相近的有星(又名双、碰铃)。
板类有拍板、竹板、梆子、 木鱼、手梆等。
打击乐器按音高可分定音和不定音两类。定音类有云罗、定音鼓、排鼓、方向、编钟、编等。不定音类又可按音区分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属高音的有木鱼、拍板、梆子、板鼓、碰铃等,属中音的有中钹、京锣、水钗、编鼓等,属低音的有大鼓、大钹、低音锣等。
打击乐器的音量宏大、音色丰富、节奏性强,在烘拖情绪、宣染气氛、构成色彩力度和紧张度的对比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作用。打击乐器可以和吹管乐器、丝弦乐器配合演奏;也可以独立演奏而形成特殊风格的演奏形式。
活动4【作业】尝试
找一些仅有的乐器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