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专题包含的内容有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应用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常结合实验探究来考查,学习中应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将该规律应用到实际中。
专题一、透镜的光路图
【点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1)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而言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3)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而言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
透镜的类型可通过其对光线的作用来判断,小柯记录了光线通过四个透镜(图中用虚线框表示)时的情形,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甲、丙 B.丙、丁
C.甲、丁 D.乙、丁
【解析】 从光线通过四个透镜的情形可知,甲、乙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丙、丁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所以是凸透镜。
【答案】 B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暗盒N内有一束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解析】 ①当在圆孔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圆孔大。
②当在圆孔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光线在圆孔和光屏中间偏左位置会聚,光斑也会比圆孔大。
③当在圆孔处嵌入一块厚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既没有会聚作用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圆孔一样大。
【答案】 C
2.如图所示的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入射,若在虚框内放置一块厚的矩形玻璃砖,则其会聚点的位置在 ( )
A.焦点F的左侧 B.焦点F处
C.焦点F的右侧 D.无法确定
【解析】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处,如解图①所示;在凸透镜右侧放一块厚的矩形玻璃砖,光从左边空气斜射向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其会聚点的位置与无玻璃砖时相比要向右移动,如解图②所示。
【答案】 C
【技法】先分析元件对光线的作用(可辅以作图),再加以判断。
3.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图中画出了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要求:①画出像点的位置Q(已知像点位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②画出通过右焦点F2的折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③画出点光源的位置P。
【解析】 因像点位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故可将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其交点即为像点。过焦点F2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Q点,故可连接QF2,与凸透镜交于A点,因水平光线的折射光线经过焦点,则过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BA,BA为折射光线AF2对应的入射光线。连接像点Q与光心O并延长,因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故点光源在线段QO上,则QO与BA的交点P即为点光源的位置,如解图所示。
【答案】 见解图
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一倍焦距分虚实,即u>f成实像,u=f不成像,u2.二倍焦距分大小,即u>2f成缩小的像,u=2f成等大的像,u<2f(除u=f外)成放大的像。
小明在房间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景如图所示。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
A.都是正立的
B.都是虚像
C.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解析】 墙相当于光屏,墙上能承接到像,则像是实像,而实像都是倒立的,故A、B错误。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像较大,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像较小,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为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水透镜(用透明胶膜盛水制成的一个水球),水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其凸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填“8厘米”“18厘米”或“28 厘米”)。
(2)若图中情形时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右侧,则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对水透镜进行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解析】 (1)图中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50厘米>2f,像距f<v=20厘米<2f,解得10厘米<f<20厘米,故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厘米。
(2)成像在光屏右侧,应使水透镜的焦距变小,则应对水透镜进行注水。
【答案】 (1)缩小 18厘米 (2)注水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C.当u=25厘米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当u=5厘米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解析】 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所示,u=v=2f=20厘米,所以f=10厘米,故A错误。
【答案】 A
5.某同学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三次实验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0厘米,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关系为 (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无法判断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甲<20厘米,f乙<20厘米<2f乙,f丙>20厘米,所以f甲【答案】 A
6.小金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厘米, 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则光斑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厘米刻度处,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小金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凸透镜成像中,注意区分明亮的光点和光斑,不要混淆。
【解析】 (1)由图乙可知,发光小灯泡在凸透镜焦点位置,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平行光线,故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厘米刻度处,物距u=15.0厘米,满足条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应向右移动;光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说明像距在不断变化,可能是由物距变化引起的,即蜡烛的火焰在晃动。
【答案】 (1)10.0 不变 (2)右 放大 烛焰在晃动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透镜应该移到__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了。下列操作中,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多选,填序号)。
①将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将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将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探究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实验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解析】 (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不改变蜡烛和光屏位置,要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移动后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即凸透镜距光屏应为15厘米,故应移动到45厘米刻度处。
(3)蜡烛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上方,要想让蜡烛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可以将光屏上移、将蜡烛上移或将凸透镜下移,故①、③正确。
(4)给凸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后,光屏上有清晰的像,移去透镜B,相当于焦距变大,应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答案】 (1)放大 (2)45 (3)①③ (4)远离
专题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规律:物体只能在u>f范围内移动;当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2.凸透镜成像时,倒立的像必然是实像,正立的像必然是虚像。
透过树叶上的露珠可以看到露珠后方倒立、缩小的景色,若把这时的露珠看成是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由此情景可判断,露珠到后方景色的距离u应满足的条件是 ( )
A.小于f B.大于2f
C.等于2f D.在f和2f之间
【解析】 露珠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露珠可以看到露珠后方倒立、缩小的景色,说明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露珠到后方景色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 B
8.小超用相机拍摄下了某交通标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B.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乙照片比甲照片的像距大
D.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应将照相机适当远离标志
【答案】 C
9.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分别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恰好相等。通过甲凸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凸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
B.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C.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
D.发光体离甲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凸透镜的距离
【解析】 通过凸透镜成的缩小的像和等大的像都是实像,故A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一半,故B错误。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恰好相等,说明像距相同,通过甲凸透镜成缩小的像,像距2f甲>v>f甲;通过乙凸透镜成等大的像,像距v=2f乙,则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故C正确。
由上述可知,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已知通过甲凸透镜成缩小的像,u>2f,通过乙凸透镜成等大的像,u=2f,则发光体离甲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离乙凸透镜的距离,故D错误。
【答案】 C
10.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
【解析】 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P端在2f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圆柱体的Q端在2f以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且Q端的像距比P端的像距远,故C图符合要求。
【答案】 C
【技法】 可分别分析两端的成像特点,特别注意像所成的位置。
11.光电鼠标在电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如图所示)就是利用光源照射鼠标垫表面,并被传回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接收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来处理、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传回计算机,而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凸透镜、光源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2)成像透镜是凸透镜,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________(填“上”或“下”)方。
【提示】 明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3)鼠标悬空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这时像距会变小,因为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下方。
【答案】 (1)漫 (2)实 (3)下
12.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解析】 如解图①所示,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会会聚一些,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
如解图②所示,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此时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
如解图③所示,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线到达实像位置后,继续向外传播,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会减小。
【答案】 D
13.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镜头靠近人时,像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此时像会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
A.5厘米 B.0.5厘米 C.0.05厘米 D.0.005厘米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变大。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
【答案】 (1)实 大 远离 (2)B (3)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一般都远大于二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且变化的范围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专题包含的内容有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应用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常结合实验探究来考查,学习中应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将该规律应用到实际中。
专题一、透镜的光路图
【点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1)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而言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3)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而言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
透镜的类型可通过其对光线的作用来判断,小柯记录了光线通过四个透镜(图中用虚线框表示)时的情形,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甲、丙 B.丙、丁
C.甲、丁 D.乙、丁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暗盒N内有一束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2.如图所示的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入射,若在虚框内放置一块厚的矩形玻璃砖,则其会聚点的位置在 ( )
A.焦点F的左侧 B.焦点F处
C.焦点F的右侧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图中画出了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要求:①画出像点的位置Q(已知像点位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②画出通过右焦点F2的折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③画出点光源的位置P。
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一倍焦距分虚实,即u>f成实像,u=f不成像,u2.二倍焦距分大小,即u>2f成缩小的像,u=2f成等大的像,u<2f(除u=f外)成放大的像。
小明在房间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景如图所示。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
A.都是正立的
B.都是虚像
C.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为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水透镜(用透明胶膜盛水制成的一个水球),水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其凸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填“8厘米”“18厘米”或“28 厘米”)。
(2)若图中情形时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右侧,则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对水透镜进行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C.当u=25厘米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当u=5厘米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5.某同学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三次实验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0厘米,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关系为 (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无法判断
6.小金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厘米, 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则光斑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厘米刻度处,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小金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透镜应该移到__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了。下列操作中,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多选,填序号)。
①将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将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将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探究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实验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专题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规律:物体只能在u>f范围内移动;当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2.凸透镜成像时,倒立的像必然是实像,正立的像必然是虚像。
透过树叶上的露珠可以看到露珠后方倒立、缩小的景色,若把这时的露珠看成是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由此情景可判断,露珠到后方景色的距离u应满足的条件是 ( )
A.小于f B.大于2f
C.等于2f D.在f和2f之间
8.小超用相机拍摄下了某交通标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B.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乙照片比甲照片的像距大
D.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应将照相机适当远离标志
9.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分别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恰好相等。通过甲凸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凸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
B.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C.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
D.发光体离甲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凸透镜的距离
10.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
11.光电鼠标在电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如图所示)就是利用光源照射鼠标垫表面,并被传回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接收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来处理、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传回计算机,而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凸透镜、光源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2)成像透镜是凸透镜,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________(填“上”或“下”)方。
12.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13.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镜头靠近人时,像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此时像会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
A.5厘米 B.0.5厘米 C.0.05厘米 D.0.005厘米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