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2 导体的电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对R=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1.(2024山东淄博期中)由欧姆定律I=可导出U=IR和R=。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
C.对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是它的电阻值
D.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导体的电阻越大,其两端电压越大
2.(经典题)(2024山西大同期中)如图所示,在某次实验中得到了A、B两电阻的U-I图像,电阻A的图像为曲线,电阻B的图像为直线,且与横轴的夹角为α。下列关于两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当流过电阻的电流为I1时,电阻A的阻值大于B的阻值
B.当流过电阻的电流为I1时,两电阻的阻值都是
C.随着电流的增大,电阻A的阻值减小
D.随着电流的增大,电阻B的阻值不变,大小一定为 tan α
题组二 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2024山东济宁实验中学月考)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及导体电阻与其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时,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导体a与b只是长度不同,a与c只是粗细不同,a与d只是材料不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电路缺少电流表,所以无法研究定量关系
B.a与b相比,导体越长,电压表示数越小
C.a与c相比,导体越粗,电压表示数越大
D.a与d相比,电压表示数越小,表明该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题组三 电阻定律公式R=ρ的理解及应用
4.(教材习题改编)如图所示,某一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导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电流通过1、2接线柱时测得导体的电阻为R1,电流通过3、4接线柱时测得导体的电阻为R2,则R1∶R2等于( )
A.5∶2 B.2∶5 C.25∶4 D.4∶25
5.(2024辽宁辽东教学共同体联考)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柱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30 cm时,测得电阻为R,若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现将管中盐水柱均匀拉长至40 cm(盐水的体积不变,仍充满橡胶管),则盐水柱的电阻为( )
A.R
6.(多选题)(2024四川内江第二中学期中)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A和B,其长度分别为L和2L,串联在电路中时,其电势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导线中的电流之比为1∶2
B.A和B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2
C.A和B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2∶3
D.A和B导线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之比为3∶1
题组四 导体的电阻率
7.(多选题)(2024河北邯郸月考)下列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大的导体,其电阻一定很大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8.(2024北京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期中,改编)工业上经常用“电导仪”来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它是把两片金属放到液体中形成一个电容器形状的液体电阻,而中间的液体即电阻的有效部分。如图所示,A、B是两片面积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d=1 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通过两根引线加上电压U,当U=6 V时,测出电流I=1 μA,那么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题组五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9.(多选题)(2024湖北荆门期中)某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在导体乙的两端加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C.当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为0.9 A时,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4 V
D.将导体乙连接到电压为5 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5 A
10.(2024江苏常州金坛期中)如图所示是流过一个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不考虑灯丝体积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图中M点作切线,该切线斜率的倒数即为小灯泡两端所加电压为4 V时的阻值
B.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其灯丝阻值为0.20 Ω
C.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随着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把两个相同的这种小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恒为4 V的电源上时,通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为0.3 A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2 导体的电阻
基础过关练
1.A 2.B 3.D 4.D 5.D 6.BD
7.BD 9.BD 10.D
1.A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即由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由R=可知,对某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等于它的电阻值,C说法正确;根据U=IR可知,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导体的电阻越大,其两端电压越大,故D说法正确。
2.B 由R=可知,U-I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可知当流过电阻的电流为I1时,电阻A的阻值等于B的阻值,均为R=,故B正确,A错误;由于U-I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大小,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大,电阻A的阻值增大,C错误;对于电阻B,U-I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图线的斜率与图线上各点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值相等,但是两坐标轴的标度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电阻B的阻值大小不一定为 tan α,故D错误。
3.D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通过各电阻的电流都相等,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所以此电路缺少电流表,也可以研究导体电阻与其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A错误;a与b相比,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则电压表的示数越大,B错误;a与c相比,导体越粗,电阻越小,则电压表的示数越小,C错误;a与d相比,电压表示数越小,可知电阻越小,则表明该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D正确。
4.D 当电流通过1、2接线柱时,根据电阻定律R=ρ,可得此时导体的电阻为R1=ρ;同理可得当电流通过3、4接线柱时,导体的电阻为R2=ρ;所以R1∶R2=ρ=c2∶a2=4∶25,故D正确,A、B、C错误。
5.D 盐水的体积不变,将管中盐水柱的长度由30 cm均匀拉长至40 cm,设盐水柱的横截面积由S变为S',则有30 cm×S=40 cm×S',得S'=S,根据电阻定律有R=ρ,解得R'=R,D正确。
方法技巧 根据电阻定律判断电阻的变化规律
某一导体形状改变后,讨论其电阻变化要抓住两点:①电阻率不变;②总体积不变。由V=lS可知l和S的关系,在ρ、l、S都确定后,应用R=ρ判断。
6.BD 由于导线A和B串联在电路中,则A和B导线中的电流之比为1∶1,A错误;由题图可知,导线A和导线B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10 V-4 V=6 V,UB=4 V-0=4 V,则电压之比为UA∶UB=6 V∶4 V=3∶2,B正确;根据R=可得A和B导线的电阻之比为RA∶RB=UA∶UB=3∶2,根据R=ρ可得S=,则A和B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SA∶SB==1∶3,C错误;根据I=neSv,可得A和B导线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之比为vA∶vB=SB∶SA=3∶1,D正确。
7.BD 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材料的种类及温度有关,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无关,A错误,B正确;由R=ρ知,ρ大R不一定大,C错误;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D正确。
8.答案 6×104 Ω m
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ρ
由欧姆定律,可得液体接入电路的电阻R=
可得液体的电阻率ρ= Ω·m=6×104 Ω·m
9.BD 由R=可知,R甲= Ω=5 Ω,R乙= Ω=10 Ω,A错误;由I=得,当导体乙两端的电压为1 V时,I1= A=0.1 A,B正确;将导体乙连接到电压为5 V的电源上时,I2= A=0.5 A,D正确;由U=IR得,当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为0.9 A时,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U=I'R甲=0.9×5 V=4.5 V,C错误。
10.D I-U图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电阻的倒数,由题图可知,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C错误;由题图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电流大小为0.2 A,其阻值为R==5 Ω,故B错误;若把两个相同的这种小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恒为4 V的电源上,则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 V,由题图可知,对应的电流为0.3 A,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