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鼓乐铿锵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节:鼓乐铿锵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0:38:5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材分析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情绪上乐观开朗向上积极明朗,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滚核桃》:乐曲演奏时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十名鼓手现场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秋天,核桃熟了,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将其沤烂脱皮,晾晒于房瓦之上,干透之后随风沿屋瓦滚落而下,坠地有声。 这首乐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棰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景。
2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的旋律谱等。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滚核桃》、《锦鸡出山》两首乐曲,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打击乐的多种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段,掌握“打溜子”相关音乐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合奏的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的浓厚兴趣。
4教学内容
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打溜子”等相关音乐知识。
5教学重点:
聆听《锦鸡出山》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6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把握节奏的准确性,运用打击乐多种演奏方法和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7教学方法
聆听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
8教学课时
一课时
9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锣、钹
10教学过程
10.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丰富的民间器乐——鼓乐铿锵
欣赏视频《击缶而歌》片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鼓乐表演《击缶而歌》震撼了世界,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感受鼓乐的魅力!
活动2【讲授】新课授课
一、欣赏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思考:
1、音乐运用什么乐器来塑造音乐形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聆听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与对乐曲的感知能力)
2、音乐分为几个部分?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学生探究音乐要素分析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
头:(散板)十名鼓手先合奏后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
身:有了规整的节奏,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尾:(散板)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3、运用了哪些演奏技法?请同学们尝试着演奏
请1-2名学生上前展示,(出示道具——鼓,请学生实践探究鼓各部位的音色特点。)
演奏技法:双手敲击鼓面、敲击鼓梆、双手交替敲鼓面、双手交替敲击鼓槌、敲击鼓边等。
师:老师击鼓,学生念身部分节奏,结合课本同学们发现这首乐曲在身部分记谱上有何特点?
“都儿拉打咚”—状声字,用状声字记写锣鼓经是我国特有的记谱法,不同民族选用的状声字也不同,同学们一起来学一段锣鼓经。
二、欣赏湖南土家族乐曲《锦鸡出山》
(一)学习锣鼓经:
上句:O卜卜呆O卜卜呆O卜卜呆、呆呆呆乙呆呆配当
下句:O卜卜当O卜卜当O卜卜当卜七卜当卜七卜当卜七卜当……
上句:呆卜呆卜七卜呆卜七卜呆卜呆
下句:当卜当卜七卜当卜七卜当卜当
上句:呆卜七卜呆
下句:当卜七卜当
上句:配
下句:当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节奏,感受节奏和乐句的特点
2、聆听这段锣鼓经乐器演奏的效果,播放《山间春色》片段
思考:这段锣鼓经句与句之间节奏有何特点?整体的乐句又有何特点?
生:……(引导学生探究音乐创作手法,掌握两种创作手法的特点)
3、音乐创作手法:
A、上下句对偶:是指上下句在节奏上基本对称,而在音色上却又相互对比。
B、螺狮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
师:这段锣鼓经来自湖南土家族的一首乐曲《锦鸡出山》,聆听音乐,思考问题。
(二)完整欣赏《锦鸡出山》,思考:
1、音乐描写了锦鸡的几种生活状态?
2、结合课本乐曲内容,刚才我们练习的锣鼓经出现在音乐的哪一段?
3、你听出来哪些乐器?
学生回答:…….
4、音乐知识:
“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乐器组成: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场景。
乐曲结构: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四种。学生判断《锦鸡出山》的乐曲结构?
(三)片段赏析《众御顽敌》: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视频中,音乐变化最丰富的是哪一段?
欣赏“众御顽敌”:(播放视频片段)
思考:音乐运用了哪些演奏技法?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这个场景的?
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请同学上前表演
三、对比探究:
乐曲《滚核桃》《锦鸡出山》两首作品有和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学生…… (同样是打击乐)
清锣鼓:在民间将纯打击乐合奏称作“清锣鼓”。
不同点:虽同是清锣鼓,但乐器运用不同,通过不同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演奏方法,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也不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自己创编一段乐曲?
活动3【活动】拓展与探究
分两大组进行讨论创编活动,教师指导(3—4分钟)
学生展示小组创编成果,教师点评
活动4【作业】课堂总结
中国的鼓乐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生活习俗,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气质。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器乐!
这节课上同学们通过聆听、实践,很好的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情绪,掌握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法,为我们下节课民间音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