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打击乐史,不同表现内容与形式,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欣赏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头、身、尾作品结构。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2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在无数流行乐充斥的环境中,欣赏的大多都是西方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生活中多数接触到的乐器也大都是西洋乐器,学生对民族器乐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的很少,在这个环境下《鼓乐铿锵》这节课的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器乐作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对全面了解中国艺术文化有很大促进作用。
《鼓乐铿锵》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滚核桃》、《锦鸡出山》与《童谣》三首鼓吹乐作品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节奏的准确性,通过特殊创作方法“螺蛳结顶”的节奏来了解节奏对音乐表现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鼓乐铿锵》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击缶而歌》节目的视频,感受打击乐气势磅礴、力拔山河、动人心魄的魅力。
教师导语:看了刚才的视频大家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视频里面演奏的乐器叫缶,击缶也成为鼓缶是中国古代鼓乐的一种。缶在生活中不常见,但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击乐器,那么今天我们就以鼓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鼓乐铿锵的魅力!今天我们的课题是《鼓乐铿锵》。
活动2【讲授】(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讲述鼓的历史,提问鼓的作用,让学生思考。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讲述鼓的历史,提问鼓的作用,让学生思考。
从很多出土的鼓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鼓是一件历史非常悠久的乐器,其实鼓最初出现时不是当做一件乐器而存在的,大家思考一下,古人最初拿鼓用来做什么?
1、祭祀,古人把鼓当做人与天交流的法器,当时还没有科学,人们无法解释雷电现象。人们把雷电当做神在与人对话,人们用鼓模仿雷声与天对话,表达对天的崇拜以及期许上天能实现人们的愿望。
2、围猎:人们通过鼓声来驱赶野兽,吓兽围猎。
3、统一劳动步调:通过鼓来统一劳动的节奏,提高劳动效率。赛龙舟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4、征战:鼓有很好的共鸣,声音可以很远,鼓不仅可以传达军令,还能鼓舞士气。
5、器乐演奏:直到周代鼓才被正式列为一件乐器,周代有八音,鼓是乐器的首领,被称为“群音之首”。
活动3【讲授】展示实体鼓,讲解鼓的构造以及鼓的音乐形式要素。
1、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面、鼓边、鼓钉、鼓梆四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声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民间各种各样的鼓。
活动4【练习】节奏游戏,通过节奏游戏激发学生对鼓的兴趣。
鼓的音乐形式要素有:音色、力度、速度、节奏。鼓不是乐音乐器,没有音高,所以演奏不出旋律,鼓主要形式要素就是节奏。一起做节奏游戏,感受节奏的乐趣。
活动5【讲授】了解“鼓吹乐”的定义和相关知识,欣赏鼓吹乐作品
鼓乐也称为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为主的一种民间音乐,常以合奏形式出现,有时辅之以其他乐器(如弦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汉魏时期进入乐府。鼓吹乐又叫锣鼓乐,其一是吹打乐的别称,其二指纯打击乐的别称。由于乐队的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铙歌、箫鼓等不同称谓。
1、视听《滚核桃》,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由十面鼓和一副拍板演奏,乐曲包括了头、身、尾单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2、视听《锦鸡出山》,通过教师讲述的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表达内容,同时反映人民生活的情境。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打溜子又称“围鼓”、“打小家伙”、“打路牌子”等,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中,打溜子独特的组合、精湛的演奏技艺自成系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3、视听乐曲《童谣》:吹歌,又名“响器班”,是一种以吹管乐器为主的器乐演奏形式。是吹打乐的一种,因多以演奏民歌或戏曲唱腔为主,所以有吹歌的名称。介绍吹歌的常见乐器,重点介绍吹歌的典型乐器“管子”又称口噙子,口噙子经常用来模仿人说话和唱戏的强调。
活动6【练习】(六)扩展练习,节奏复习,讲解节奏中典型的创作方法:“对偶”、“螺蛳结顶”。
活动7【作业】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鼓乐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文化内蕴极其深厚。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鼓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不断融合,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展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它们或阳刚、或优美、或威风凛凛、或灵动轻盈,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它传达出的信息,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种群体精神风貌。
今天我们听了三首鼓吹乐作品,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国优秀的民间鼓乐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多多欣赏和收集中国民间鼓吹乐的作品和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研究鼓乐文化,为中国鼓乐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片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