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材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共五个诗节,其中,1、2诗节和3、4诗节采用相同的结构,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小溪”和“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雷锋叔叔的动人故事。第5诗节则通过“我们”的回答,道出了“我们”寻找、并找到了“雷锋精神”。
诗歌通过时空交错和影像的重叠,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诗歌语言优美,音韵流畅,特别是运用大量的“( )的( )”形式的词语,使诗歌委婉而富有节奏感,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诗歌中丰富的意象,从而拨动心弦,涤荡心灵。
文中小伙伴的学习提示,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这里的“雷锋叔叔”已经不是特指,而是指千千万万个“活雷锋”,是身边永驻的雷锋精神。并由“知”转“行”,去寻找、学习身边的雷锋,也争做“小雷锋”。
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要求学生会正确认读,要重点指导“锋、曾、泞、荆、莹”是后鼻音,注意“棘”和“刺”的区分。“我会写”中共有12个字,分别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排列,其中“泥泞”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要重点指导“冒、迹、滴”的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课的词语自读自悟,并加以积累,进一步体会加上修饰部分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更生动。“我知道”中的两条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雷锋,以缩短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雷锋精神;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诗歌“语疏而意远”,如何感动学生。文中最后一句的意思及“雷锋叔叔”的含义。有
关后鼻音的生字及“棘”的字音和“冒”的书写都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会正确认读12个生字,重点注意后鼻音:锋、曾、泞、荆、莹;会写12个生字,重点
指导“冒、迹、滴”的书写。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悟“足迹”、“荆棘”、“泥泞”等词的意思,积累 “( )
的( )”的词语,进一步体会加上修饰部分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感悟雷锋精神,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雷锋的故事、歌曲、名言等,初步了解雷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引入课文。1.板书“雷锋”,认读,正音。指导“锋”是后鼻音。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令人敬佩的名字。他就是雷锋叔叔。(多媒体出示雷锋图片)学习“我知道”,交流感受:自由读读“我知道”,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说说雷锋叔叔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是这样一位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吧!(板书课题)朗读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寻找时急切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⒈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上诗节序号,把诗句读正确、流利。2.抽生分节朗读。师生相机正音。并结合朗读,出示有关词语卡片:“足迹、曾、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四处寻觅、需要”,认读词语。3.开火车朗读词语卡片,并理解词语: (1)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足迹、曾、脚窝、”。(2)教师讲解“泥泞”。4.朗读短语: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提示:“的”要读得轻而短)5指导读好诗中的几个长句子:⑴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⑵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三、学习第一、二诗节,品读感悟雷锋精神。1.过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先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吧!2.抽生读第一诗节,教师以评导读,体会“寻找”时急切的心情。重点指导好第二个“你在哪里”,语气更为强烈。(集体有感情地朗读。)3.品读、感悟第二诗节。(1)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聆听教师是怎么有感情地朗读的。(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并边交流边朗读边指导、评议。(引导学生关注“抱着、冒着、泥泞”等词,想象“雷锋叔叔的头发被蒙蒙细雨打湿了,脸上都是雨水;泥泞的道路十分难走,雷锋叔叔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有时鞋被泥水粘住,要使劲一拔才能往前走;他把雨衣披在了孩子的身上,自己的衣服都湿了;他的手也酸了,人也累了……)(根据学生的想象,教师深情地点评,并随机板书)(在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触摸雷锋的心灵:再想象,雷锋这样做,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通过学生的想象和点评,体会雷锋叔叔“心中有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引导学生边感受边感情朗读)(5)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那位被雷锋叔叔抱着的孩子,此时,在雷锋叔叔的怀里,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什么?(边体验边有感情地朗读)(6)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就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雷锋叔叔,看着这一切,小溪也被感动了。(集体有感情地朗读)4.背诵第一、二诗节。(自由准备、个别配乐背诵、集体配乐背诵)一、生字书写指导:1.出示要书写的字“雷、锋、泥泞、叔、冒”,小组交流:你怎么记住这些字?哪个字比较难写?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冒”:上宽下窄,上面两“横”不碰框。“雷”:“雨字头”较宽,“横折钩”变成“横钩”,四点方向一致、对称。(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二、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背诵第一、第二诗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卡片中的词语。听写词语:冒着、雷雨、雷声、打雷 2.理解词语: (1)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年迈、四处寻觅”。 (2)教师讲解“荆棘”。 (3)联系生活理解“晶莹”。并拓展练习“晶莹的( )”。 3.补充词语练习:( )的小路 ( )的小溪 ( )的细雨( )的春风 ( )的露珠 ( )的大娘(口头练习)4.背诵第一、二诗节。二、感情朗读第三、四诗节,在口语交际中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诗节。2.展示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3.进行口语交际,体会雷锋精神。 师:我们分两组合作,一组角色体验那位年迈的老大娘,一组体验雷锋叔叔,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进行口语交际,行吗?师:你们就是那位年迈的大娘,当你来到布满荆棘的小路边上时,你会自言自语些什么?(大娘组学生体验角色,想象后交流表达。)师:这时,雷锋叔叔刚好走来了,看见有些为难,有些犹豫,又有些害怕的大娘,会怎样热情地说?(雷锋组学生体验角色,进行表达)师:看着个子并不高的雷锋叔叔,大娘连忙说——(一组中的学生表达)(然后示意大娘组学生接着进行角色表达。)师:在雷锋叔叔的坚持下,大娘终于同意了。雷锋叔叔蹲下了身子,对大娘说——(生接着表达)师:雷锋叔叔,背着大娘,走在了布满荆棘的路上。没走几步,只听“嗖”的一声,是荆棘划破裤腿的声音。老大娘,你似乎看到了什么?(生表达)雷锋叔叔连忙说——(生表达)(然后示意扮演“雷锋”的一组同学马上进行对话。)师:走啊走,这小路可真长呀,老大娘,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对雷锋叔叔怎么说?(生想象表达)(然后示意另一组学生想象“雷锋”的话语,接着进行表达。)师:走啊走,终于走出了这长满荆棘的一长段路,雷锋叔叔又慢慢地蹲下了身子,让大娘下来,并扶她站稳。(再次示意学生进行交际表达,感受大娘的感激之情,体会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4.配乐背诵第三、四诗节。5、小结填空:我们在( ),找到了( )的脚窝,在( ),找到了( ),那是雷锋叔叔留下的足迹。三、学习第五诗节,寻找身边的活雷锋。1.过渡: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好榜样”,并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日”。于是在我们身边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活雷锋。2.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诗节。3.生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想想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这里的“雷锋叔叔”不是特指的,而是千千万万向雷锋学习的“活雷锋”。并拓展到上文的“雷锋叔叔”,也许不是真正的雷锋,也是那些活雷锋。)4.找身边的雷锋,练写诗句。 (1)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活雷锋,昨天他们曾在走廊上捡起纸屑,曾在校园里扶起摔到的同学,曾在小区里为他人指路,曾在马路上扶老人过十字路口等等。你能学学课文中的写法,也来为他们写几句诗,赞颂他们吗?(学生写诗,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点评。四、总结全文,背诵诗歌。 同学们,让我们也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中去,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配乐朗诵全文。)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剩余六个生字:“需、迈、迷、迹、滴、洒”,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重点范写指导。(1)走之儿的“点”稍靠右,“横折折撇”的折度要小而流畅,“平捺”要有轻重变化,弧度稍平。(2)“滴”:认清右下“同字框”的内部是“古”。2.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写字姿势。六、课外拓展:1.准备一则雷锋的故事,举行故事会。(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2.收集积累一句雷锋叔叔的名言。3.寻找身边的活雷锋,学做小雷锋。
板书 冒着 抱着 泥泞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背着 踏着 荆棘活雷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