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鼓乐铿锵 配套教学设计(4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节:鼓乐铿锵 配套教学设计(4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0:43:4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一)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2教学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3学情分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4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



播放视频: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
提出问题:你听出了几种民族乐器?
导入新课《鼓乐铿锵》
聆听《翻身的日子》,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说出几种民族乐器
通过学生对民族乐器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引导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民族乐器,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一、播放《锦鸡出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初步听辩曲子中的乐器
复听全曲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
听辩各段的节奏特点
指导、鼓励学生敲打各乐段的节奏训练
小结:《打溜子》器乐合奏特点。
二、播放《滚核桃》
过渡语言: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再次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
学生聆听《锦鸡出山》全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出现的乐器
学生听辨“山间春色”节奏特点
节奏训练:
4(2)××︱××︱×.×××︱××××××︱0××︱×0××︱×0××︱×.×××︱××××××︱……
打击乐器实践练习
观看多媒体资料
了解全曲,进行学习气氛
了解节奏特点
实践、体会节奏特点
了解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滚核桃》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节奏特点,
2.复听音乐,模仿拍打乐曲节奏,感受乐曲的头、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情景画面及喜悦心情。
小结:《滚核桃》结构—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身”为主体10人合奏包括敲击鼓梆、敲击鼓面等八种演奏技法。
过渡语言: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山西绛州地区的鼓吹乐,那么在我们的家乡老北京,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间吹鼓乐《童谣》,下面我们来欣赏。
三、欣赏吹歌《童谣》
1.聆听全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节奏特点、同时听辨乐器。
2.带领学生学唱主旋律,感受曲调特点,并进一步了解乐曲节奏。聆听《滚核桃》
模仿拍打节奏:4(2)‖︰××××××︱×××××××××︰‖
学生感受、体会头、身、尾三部分特点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了解《滚核桃》结构
学生聆听吹歌《童谣》
听辨主要乐器
哼唱《童谣》主旋律,模仿拍打此曲节奏型:
4(2)×××××︱××××××××︱×××‖
初步了解乐曲节奏特点
掌握节奏型
了解结构特点
了解《滚核桃》结
构知识
熟悉、了解乐曲节奏、乐器
感受曲调特色,进一步熟悉节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实



欣赏三首民间打击乐器乐曲,从中了解了典型的打击乐的节奏特点,同学们也一定想尝试自己创编的打击乐节奏。下面我们就以老北京儿歌童谣《口噙子数板》(打花巴掌)为题材,模仿练习其节奏,并采用不同的器乐合奏形式来表现;同时鼓励二度创作其节奏。
1.学生小组练习拍打《口噙子数板》(打花巴掌)节奏型
2.分组用乐器尝试合奏《打花巴掌》乐曲,同时填词,唱奏组合练习,并小组展示
3.自由、自主创编《打花巴掌》节奏,投影展示,师生帮助一起拍打。
1.熟悉、巩固(打花巴掌)节奏型,为合奏铺垫
2.锻炼器乐实践,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及能力
3.发挥学生自主性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了我国三首著名的民族打击乐合奏形式——打溜子、鼓吹乐、吹歌,实际上在我国56个民族众多的民族乐曲中还有很多好听的有名的打击乐曲,所以请同学课下继续查找收集这些作品,下节课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同学。
学生听介绍
课下延伸、拓展
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