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音乐教案:乐坛新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音乐教案:乐坛新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5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教学目标:
1、聆听《御风万里》、《乱云飞》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
风格。
2、以探究学习方式分析作品《御风万里》的音乐主题、乐器音色、
音响等音乐要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感情内涵。
3、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基础及其发展,以及音乐创作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
4、通过聆听我国民族器乐曲, 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分析作品《御风万里》音乐主题的创作特点,辨别乐器音色。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中学是区重点中学,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通过先前课对中国的民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新中国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了解很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教具准备
课件、音响、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现代京剧《乱云飞》唱段若干小节。
思考:你能听出刚才播放的是什么音乐?
生:京剧音乐(学生可有多种回答)
欣赏一段京剧《乱云飞》演唱片断,原为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五场《砥柱中流》中,女主人公柯湘的一个唱段。(播放多媒体音像唱腔部分)
师:同学们在第九节课已经学习欣赏了京剧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初步了解了京剧音乐艺术表演的基本特征。今天又让同学们再次接触京剧音乐艺术,是否感到陌生?能回忆以前欣赏的感受吗?或者谁能唱几句京腔与大家分享?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可以借用以前你对京剧唱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经验,来欣赏我国作曲家彭修文先生采用民族管弦乐表现形式创作的器乐曲《乱云飞》,也许听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二、新课
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
思考:①、音调以什么音乐素材创作的?乐曲的音乐风格?
②、按乐器组写出都有什么乐器?与刚才听到的乐器组合有何不同?
③、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民族乐队演奏有什么不同?创新之处?此作品在创作方法上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1)、聆听作品、按乐器组写出民族管弦乐队乐器,并回答问题:
感受、体验古为今用,分辨乐队组成的不同之处
(2)、简单介绍彭修文
(3)、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并带领学生演唱《乱云飞》主题,熟悉(歌唱)主题
教师总结与讲解;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是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中女主人公柯湘的核心唱段《乱云飞》改编而成。作品在舍弃了京剧唱腔的人声特点后保持了传统京剧板腔体的特色和风韵,并充分发挥民族管弦乐队的优势,通过各种巧妙的变化,依然表现了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及情感的变化,从而使乐曲的艺术表现达到最佳境界,使现代京剧音乐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4)、请同学观看金色大厅演出片断《乱云飞》,再次分辨乐队构成与前面的不同之处
学生感受、体验、探究, 了解《乱云飞》将京剧唱腔和京剧音乐的主要乐器运用到民族管弦乐曲中的独特创新。
体验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乐队形式
2、交响序曲《御风万里》
(1)、聆听音乐作品片段:
A、欣赏《黄河船夫曲》
问:哪部音乐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B、欣赏并演唱《嘎达梅林》
问:作品的名字及民族?
C、欣赏《郎玛》
问:根据音乐旋律的风格判断是哪个民族的作品;新疆哈萨克民族的音乐风格怎样?
(2)、让学生阅读教材P217的作品介绍。
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A、《御风万里》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郭文景为交响乐队和管乐队写作的一首序曲。
B、作品的结构形式:引子﹢A段﹢B段﹢A段﹢尾声,乐曲的A段与再现A段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形成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形式。
(3)、作品欣赏与分析:(每组带着以下问题来欣赏作品并进行讨论)
①、 引子部分
问题:由哪些主奏乐器?渲染什么样的音乐气氛?
②、 A段主题
问题:由什么乐器主奏?主题是否经过重复、转调、变奏?体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③、 B段主题
问题:a、舒展而宽广的旋律来自哪个作品、由哪件乐器奏出?
b、你又听到了哪个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
c、作品转调后哪个民歌音调穿插进来?
d、此段音乐旋律采用哪种创作写法
④、 B段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黄河船夫曲》贯穿始终又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⑤、再现的A段音乐情绪如何?有何音乐意义?
(4)、再次欣赏作品,教师作总结与讲解:
乐曲引子包括三种音调素材并以打击乐器、铜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烘托气氛。悠长的A段主旋律由小提琴奏出,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给以伴奏衬托、烘托热烈的气氛。B段在《黄河船夫曲》的旋律进行中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藏族民歌《郎玛》、哈萨克民歌旋律穿插进来与其形成对位,表现了祖国大团结的局面。再现的A段音乐情绪充满节日般的欢快气氛。尾声转给管乐队演奏,以突出管乐灿烂辉煌的效果,表现了香港回归使全国人民陶醉在巨大的欢乐之中。也表现了全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知识归纳
中国器乐创作
1、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创作经验,创作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2、搜索外来乐器“民族化”创作实践。
3、20世纪80年代,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
四、知识拓展
课下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二胡《长城随想曲》,谈谈你对中国器乐创作民族化进程的理解。 学生自主完成。 拓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五、课堂小结
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母语。不管你走到哪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近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决不会改变,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我们要多听我国的民族乐曲,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欣赏中国的器乐曲,是按照新课标准的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努力在课堂中体现音乐学科的音乐性,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感知、理解、体验、表现音乐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