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14: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反映出 ( )
龙山文化蛋壳陶杯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勾云形玉佩
图1 图2
A.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礼制的形成与发展 D.远古文明多元一体
2.汉文帝继位时,“绛侯(周勃)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还与颍阴侯灌婴择取“长者士之有节行者”斥退文帝举荐的贾谊。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皇帝下令居住在长安的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汉文帝的这一做法 ( )
A.使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
C.推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推动世官制度走向消亡
3.隋以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图经、图志和图记,但它们多为郡县或私人加以编制,没有全国统
一的形式。隋朝建立后疆域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志的编写多由官方主持,要求突出新划分的州
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变化 ( )
A.旨在规范地方志编写程序 B.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C.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宋初,经历五代动乱后,书法传统一度断裂,“趋时贵书”的风气流行于世。一些科举士子为博得主考官员的欢心,竭力模仿其字体,而主考官员也借机拉拢士子,书法的政治意义得到强化。这表明 ( )
A.书法反映了官方意识形态 B.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倒退的趋势
C.书法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 D.书法风格受时代和个人品格影响
5.乾隆时期,清廷大力开发滇铜黔铅,鼓铸大量优质铜钱,以致民间交易多有弃用白银而行用制钱的现象。清廷此举旨在 ( )
A.减轻农民负担 B.推进改土归流 C.加强经济集权 D.扭转外贸颓势
6.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关于铁路兴修的两则言论,两者都 ( )
直隶提督刘铭传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户科给事中洪良品等 今修铁路,必先平治道涂,铲尽险阻,一旦海口有变,侥幸登陆,炮车所指,略无阻碍……虽有百利不能偿此一害。
A. 主张自建铁路 B.提倡学习西方 C.呼吁挽回利权 D.关注国家安全7.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所宣扬的科学,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用科学及其所蕴
含的价值来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希望以科学的世界观取代传统的生命哲学。陈独秀、胡适、吴稚晖等相信科学万能,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科学” ( )
A.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的色彩 B.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兴起
C.抨击了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 D.与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相一致
8.1949年,中共西南局通过建立政权、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在制度上的建构,通过恢复生产、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在经济上的建构,通过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工作实现文化上的建构;此外,中共西南局还清除匪患以稳定社会秩序。中共西南局的这些措施 ( )
A.加快了西南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B.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创新发展
C.激发了西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活力 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
9.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 ( )
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
10.以下是2019—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情况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 B.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C.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D.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11.印度古代算学书里,有这样一道题目:朋友们玩耍撕扭的时候,撕断了一串珍珠。六分之一的珠子落在地上,五分之一落在柜上,美女拾去了五分之一,仆人拿了十分之一,只有六颗珍珠留在穿珠子的线上,请问:这一串珍珠共有多少颗?据此可知,古代印度的算学 ( )
A.源自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B.领先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
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思维 D.注重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
12.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就是“不列颠性”观念。 这一观念……格
兰人与英格兰人以及其他不列颠地区的人民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观念
在1707年联合法案(《联合法案》使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结束了苏格兰独立
的政治地位)之后逐渐形成,并在18世纪后半期达到了高潮。“不列颠性”观念 ( )
A.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表现 B.高潮时期反映英国面临外部挑战和威胁
C.体现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自豪 D.避免了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冲突和分歧
13.1860年—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
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
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
A.控制好人口增长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B.减少移民迁入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性
C.欧亚大量移民迁入助推了美国经济 D.人口增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制、福特制相继诞生,它们以工资调节为手段,管理严苛,要
求工人执行规范动作,力图塑造有用且驯顺的生产者。这反映了 ( )
A.工业资本主义导致人的异化 B.劳资协调促进经济发展
C.科学管理体系推动技术革新 D.阶级矛盾倒逼生产优化
15.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16.在1999年《福布斯》杂志排出的400名超级富豪中,“电脑新贵”“软件新贵”或“网络新
贵”等占有71个席位,而且不少是名列前茅的,过去在世界经济中处在显赫地位的“石油大王”
“汽车大王”等已渐趋衰落。这可以佐证 ( )
A.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变动 B.国家干预得到强化
C.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有待变革 D.南北不平衡性加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有关国家的特许状。
●[法]康拉德二世授予弗赖堡城市特许状:公爵保护全体居民,市民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
●[英]亨利一世授予维尔纳伊城市特许状:每一位市民取得城市土地,无论他在其上盖多少房子,他都只需每年交纳12丹尼尔,享有在城市中出售的权利。
●[英]亨利一世授予伦敦城市特许状:伦敦市民可以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在特许状中规定:如果我召集我的市民们为了我的任何军事事务出征,那么此次出征费用由市民们自己承担……如果他们获得了任何战利品,他们必须与我均分。
●[英]亨利三世授予克劳彻斯特城市特许状:除非是涉及市外地产持有权,否则一切诉讼都在该市内进行,任何郡官都不得对该城的诉讼进行干涉。
——据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中世纪的西欧流传着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谚语作出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
——严鹏《简明中国工业史(1815—2015)》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50—1976年中国与以上四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并加以解释。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明初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金花银出现后,皇室库房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正统时百分之七十八的金花银,亦即占全国税粮总数百分之九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于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为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入的金花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但是,一旦国家财政拮据,皇帝却不肯动用内承运库存银。明末,朝廷一方面在全国加派“三饷”,另一方面内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不肯动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材料二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凡有金银、外国各等银钱、面粟、米粉、砂谷、米面饼、熟肉、熟菜、牛奶酥等几十种商品,进出口通商各口,皆难免税。第五款规定:“向来洋药(鸦片)、铜钱、米谷、豆石、硝磺、白铅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由于商品周转税负很重,五口通商之后西方列强对华贸易没有像他们预想的大幅增长。为此,《天津条约》规定中国进口商品,在缴纳进口关税和2.5%的子口税之后,即可行销中国各地,各地不得再另外征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三 1950年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一千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十四级增加至二十一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国务院于同年9月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正统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40—60年代我国关税征收改革的内容,说明上述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光荣革命、启蒙运动、《独立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市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两极格局、世界贸易组织。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逻辑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关键词,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D C D A D D B D B C A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8分)
随着西欧社会生产的恢复,工商业走向繁荣,城市特许状的出现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工商业者通过和平或暴力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从上述特许状可以看出,市民人身自由和安全得到一定保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和司法独立的权利;免除了一定的义务。因此特许状的颁布营造了相对自由的环境,有利于突破封建牢笼,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但他们并未完全摆脱束缚,还要为国王承担一定的义务。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贫富分化明显,最终城市的自由只成为资产阶级的自由。
18.(8分)
日本:1950—1972年,中日贸易总额较低,1972年后,中日贸易总额快速增加;(1分)
联邦德国:1950—1972年,贸易总额较低,1972年后,贸易总额增加;(1分)
苏联:1950年至1960年,中苏贸易总额较高,1960年后,呈下降趋势(1分);
美国:1950年至1972年,中美贸易极少,1972年后,中美贸易呈增加趋势。(1分)
解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敌视、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有限,苏联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与日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处于低位;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悉化导致中苏贸易额明显下降。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明显增长。(4分)
19.(24分)
(1)变化:从主要征收米麦实物到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金花银;从户部一元化管理到皇室与户部分管。(2分)
影响:促进了田赋的货币化;改变了财政体制;加重百姓负担;加剧了皇帝的奢侈消费;造成明朝财政危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速白银货币化进程。(6分。答其中三点给6分)
(2)内容:协定关税;将鸦片等贸易合法化,允许纳税贸易;实施子口税。(4分。任答两点给4分)
时代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断试图扩大对华经济侵略。(2分)
(3)方向:减少税品税种;降低低收入者税额;扩大实施累进税,增加累进税率级数。(4分。任答两点给4分)
作用: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土地改革进程;减轻人民负担,争取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支持,巩固人民政权。(6分。答其中三点给6分)
(12分)
示例1:关键词: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1分)
论题: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2分)
阐释: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了其他改革。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最终北方击败南方分裂势力,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9分)
示例2
关键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分)
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2分)
阐释: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投入工业化浪潮。受此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俄国等国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逐渐取得对世界的支配和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贫富分化严重,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期间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不但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还加剧了贫富分化并刺激了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9分)
示例3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1分)
论题:世界近代史从分散走向整体(2分)
阐释:15—16世纪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曾涌现过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如: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促使世界逐渐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除此之外,欧洲其他航海家也在世界不同地区开辟了不同的航线,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出现,这使得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大量商品如瓷器和茶叶进入欧洲。同时,在大西洋上,自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非洲的大量土著被掠夺至美洲,成为奴隶。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结论: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世界历史越来越形成为一部“世界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