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课件 (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课件 (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4 13: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举例说出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包括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水分等。
形态
生理
分布
生物因素
阳光
空气
温度
2.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
60%~80%
3.光对植物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植物只有通过__________才能在叶绿体中把外界吸收的__________和____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太阳光能
化学能
4.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总格局。
温度
降水总量
5.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或__________。种内关系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种间关系是指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不同种生物
捕食
竞争
共生
寄生
例1 牵牛花昼开夜合,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解析】 牵牛花昼开夜合,这是因为在阳光下,花的表皮细胞内的膨胀压大,上表皮细胞(花瓣内侧)生长得快,于是花瓣便向外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
A
例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共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
【解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属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
例3 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你选择的最理想的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矮小丛生的灌木
D.根系浅,叶片大的植物
【解析】 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严重缺水,因此,只有根系发达的植物才能在这里生存;叶片小而呈针状的植物,能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多风对高大植物生长不利,只有矮小丛生的灌木才适于生活在多风的环境中。
A
1.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水分 B.阳光不足
C.温度过高 D.空气污染
A
2.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B
【提示】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虹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虾钢纷纷钻出地面。
3.农民种庄稼时,地里长了许多杂草,这时庄稼与杂草之间形成的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A
【提示】庄稼与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4.造礁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为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而造礁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虫黄藻与造礁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A
【提示】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珊瑚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可以作为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珊瑚虫和虫黄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共生。
5.下列各句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B.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C.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D.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B
【提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是虫对棉花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某地区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C
【提示】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表明环境中的水对鱼虾等生物的影响。
7.以下能影响草原上羊群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草 ②阳光 ③空气 ④狼 ⑤兔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C
【提示】空气、阳光属于影响羊群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草、狼、兔子属于生物,是影响草原上羊群生活的生物因素。
8.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出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是(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
【提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枫林叶色变化的影响。
9.如图为某一野外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环境中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该环境中的食虫鸟和昆虫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3)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
(4)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图中的生物归类为动物:____________ 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_;其他生物:___________。
阳光
空气
温度
水分
捕食
禾谷类
昆虫、兔、食虫鸟、鱼
禾谷类、水草
真菌、细菌
10.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为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列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瓶子,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1)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蚯蚓的
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的是____瓶。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
蚯蚓生活的因素之一是____;甲瓶的作用
是________。


作对照
(3)实验中每瓶放入5条蚯蚓,而不是1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作_____因素,光照属于其中的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若要进一步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该同学应将甲瓶放在明亮处,将______瓶放在黑暗处。
(5)做完实验后,该同学对蚯蚓的处理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性(合理即可)
生态
非生物

把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合理即可)